司馬徽儒雅多了,聽他所講,半點不生氣,笑道:“外麵所言,徽早有耳聞,卻並不以此為異,隻不知孔明以為,何如?!”
諸葛亮卻隻笑而不語,用扇遮麵,以示不參辯之言。
劉琦低聲道:“就是此人。諸葛孔明,臥龍。”
袁耀瞳孔微縮,用眼睛去打量他。尖銳的眼神哪瞞得過上麵的人?諸葛亮在人群中就見到兩個銳眼如矩之人,見了還點頭示意,以示禮節。可見是猜出他們二人的身份了。
“徐庶,徐元直是其舊友,隻恐龐統也是他寫信召來,聽聞幾乎可用者,他全寫信喚來徐州。龐統是其中之一,而這諸葛,他曾薦與劉備,此人卻不請自來,隻恐並無意留此,參辯也不參與,弄不清心意。”劉琦道:“難怪文和如此評價他,觀他所行,雖有智謀,品行也端,可惜執拗為私,不講公義,難免叫人不喜。”
袁耀看著諸葛,見他一身高潔,打扮與龐統十分不同,看著微有潔癖,這樣的人,通常都特彆的自戀。參辯不參與,說明他愛惜羽毛,不肯公然發表意見,片葉不沾,離的遠遠的。這是不肯議及徐州之事了。
這個態度,明顯誌不在徐州。
果然啊,是有他誌之人。
袁耀道:“在壽春時,有幸聽聞過徐元直評價此二人。”
“哦?!怎麼說?”劉琦道。
“言諸葛愛好神秘,好裝神弄鬼,心誌奇高,不為旁物所動,是個堅守之人。”袁耀道:“而龐統此人又十分好辯,為人雖機敏,但嘴不太好,十分招人嫌。所以,他雖一直積極入世,卻不被世所容。”
劉琦一聽都樂了。
也就是說,一個是神秘的自戀者,一個是杠精了。
不得不說,諸葛的確是有點這樣的,愛惜羽毛到極致的地步,弄點機關也特彆愛表演,一副接下來請看我的表演的姿態。事後神秘莫測,卻真的一副看我牛不牛的天然的相貌。
而龐統不一樣,他是真的性格極端,不怎麼討人喜歡的。就是吵架要吵贏,抬杠也一定要辯贏了,心裡才舒坦的人。而且特彆好吵架。就是你好好的說個事,做個事,他都要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你不聽還不行,你辯他,他還不服。
做事呢,就是一定要聽我的,你們的水準不行,行不通這種。
所以龐統行事,真的不及諸葛這種在這個規則的社會裡行得通,吃得開。
龐統這性格,司馬徽與諸葛真的太了解了,所以諸葛根本懶得做這種無謂之爭,隻是聽著,不肯發言。
而司馬徽呢,也顯然太了解他,因此,也不生氣。
換個人來的話,隻怕已被這種當麵要下人臉麵,讓人下不了台的人給氣死了。
司馬徽卻有風度,撚須笑著,他也不想做無謂之爭,因此,巧妙避開的這話題,隻是做一個探討,道:“事皆有多麵,此舉,的確為吾帶來許多負麵風聞,然而,為善,不得隻為名,而不做為,此是本末倒置。”
他是真不想與龐統辯,就是越吵,他越不服,反正一定要駁倒了你,他才肯乾休的那種人,特彆可怕。
被他咬著了,可有的纏了。
“呂氏之名,頗有汙黑,徽在此,難免也受此影響,世人皆謗我因呂氏而落汙不自愛也,”司馬徽看向底下學生,道:“難道因世人之謗,呂氏之毀名,而不顧自己所為,隻顧保己之名節乎?!此,不亦違士之道乎?”
諸學子聽了,點首者多有。先生這是告訴他們,不因外物而影響了自己的堅持,內心的堅守,不因怕名聲有損,而不敢有所為。
龐統道:“德操是以為自己之名損,是因為呂氏之故?”
“非也,”司馬徽笑道:“如今徽在諸人眼中也為碌碌之輩,如此之名,未必不比呂氏更黑。”世人謗他,不能推到呂氏身上。
這下連底下站著的學子都被司馬徽的幽默給逗笑了。
大抵真正的大師者,都有一種這般的胸襟,便是麵對辱罵,也能慨然受之的氣魄。
龐統笑道:“德操此說,難免避重就輕。”
是避重就輕,就是不想與你杠個沒完。
司馬徽心內腹誹,麵上卻知道,不能與他真杠起來,不然今天這就沒法結束了,所以他朗聲道:“昔日魯國有令,若有見之魯國人為奴者,國人可贖回,自去尋國人報銷贖金。然而他的弟子,卻不忍去要贖金,孔子說了什麼!?”
這些,學子們早明白的事,因此都默然不語。內心卻是向著司馬徽的。專心聽學。
“孔子言,若此類人多也,隻恐以後魯國人再無人贖。”司馬徽道。
便是劉琦也略微動容。
“這叫因小義而損大義,因小名而損大節,因小財而損國本……”司馬徽道:“而我書院所印之書,自然也可分文不取,白送出去,隻是如此,是否也是賺取小名而損大本呢?!世人言我書院借機斂財,又言我販賣知識,博取虛名。這都不假……”
“隻是,一政之本,非名可治,一政之令,也不可因名而毀。徽所行者,乃為一行之先驅,振一行之先行者也,”司馬徽道:“以此例為規範,便有名士有知識者,也不惜敝帚自珍而願意印發售出,此行多者,必是盛行。”
袁耀與劉琦也點首。
“而若印書還要倒貼錢幣,又擔了個賺名的譴責之論,高才誰還願意再印書售?吃力不討好者,便是此類事也,如此之政之治,難免損了本源,本末倒置也。”司馬徽道。
龐統聽了默了一會,但是他這個人吧,就真的是個杠精,他還是要說,“如依德操言,天下之才,皆可以錢幣論秤,若長此以往,難免有碌碌之流,魚目混珠,本是善事,卻也有不利也。”
“溯本清源,這便又是另外的議題了,不作今日之辯。”司馬徽笑道。
龐統還欲再言,諸葛打斷他,笑道:“有貴客前來,今日私辯,不若改日再辯。”
龐統未注意這邊站著的人,聞言這才看向人群之中,見袁耀與劉琦二人,一眼就看明白了,笑道:“不料竟是新貴前來,恭喜兩位,徐州之貴,呂氏之貴,亦是兩位之貴。”
這話說的,真不中聽,這是打趣他們以後都是呂嫻的人呢。這是人話嗎?!
所以說,這個人,真的挺一言難儘的一人。得罪人都不知道怎麼得罪的。不知道的以為是打趣,知道的,怕是要恨他汙辱人了。所以他一直不受重用,真的是有自身的原因的,性格方麵,要占很大劣勢。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