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孫伯符隔岸觀火(2 / 2)

三國呂布之女 real覓爾 7409 字 9個月前

諸葛亮知道他性情如此,也不愴他,道:“以退為進,此時強爭,已然無功,突破重圍,殺往益州去,正好取益州。荊州之事,再看以後。徐州要荊州,孫伯符也必不應,我已有信與他,孫伯符必然發兵。”

張飛恨道:“可恨劉表無義之人,我哥哥助他退江東兵,他卻過河拆河!”

諸葛亮道:“此時蔡氏之過,便是要罵,也是蔡氏之罪,與劉景升無乾!”

便真是劉表睜隻眼閉隻眼,故意促成此事,劉表仁名在外,也是不宜罵之的!

張飛也不笨,便道:“我知,我又不與外人這般罵劉表無義。隻自己人說而已,二哥,那劉表,必然坐山觀虎鬥,就是他,這個人,隻恐早暗中投靠徐州矣,那袁紹罵的沒錯,此人,早有異心。不然,他早接回劉琦,將劉琦放在徐州做什麼?!這個人,這是將我等當猴耍,當狗豖般利用,如今卻棄而不顧,隻一心欲將荊州交由劉琦手上,這個人,不是壞是什麼?!他日若再回荊州,我定不饒他!可恨可惡……”

張飛罵罵咧咧,道:“兄長護荊州有功,他不將荊州牧之位與哥哥就算了,還欲借刀殺人,意欲坐視蔡瑁暗害我哥哥也,二哥,你此去,不要饒過此賊!”

關羽道:“三弟,切莫胡言亂語,若叫人聽見,難免讓兄長為你背鍋,以為對荊州牧不敬!”

張飛忍著氣,嗡聲嗡氣的道:“知道了!”

他實在太氣悶了,一拳頭打到柱子上,道:“局勢迫人至此,如此局促,我心疼哥哥!哥哥英雄也,卻每每困於小人之境,如此際遇,怎不叫人心寒,歎天不公也?!”

他又傷心,又可憐,又氣悶自己無能,又恨天道不公,氣衝衝的出去了!

關羽皺著眉頭,實在沒有辦法再去安慰或勸說張飛了,因為他一心也隻在怎麼保護劉備身上,他一拱手道:“軍師,還請軍師與計,保兄長無恙。羽雖不懼荊州將兵,然而也懼無有翅膀不能上天,隻恐遇變,不能保兄長安然出荊州啊……”

諸葛亮道:“荊州之內,也並非全是蔡氏黨人,依舊有義士,吾已去信,讓他們暗中相助,屆時,雲長隨機應變,隻要出了荊州城,便無恙矣!”

關羽道:“如此,羽定不離兄長左右,必不錯失!”

諸葛亮點首道:“雲長穩重,我心安之。”

關羽應諾。

“主公雖知山有險,卻偏向虎山行,這般孤膽,人間少有,”諸葛亮道:“此不謂魯莽,而是力爭之道也,所謂奪天下,便是與天爭,與地鬥,雲長大可不必為主公難受,主公如此,求之不得。若心人,天必不負,若天助,必助其成就基業!”

關羽聽了心裡好受了些,謝過以後,便領命去了。

諸葛亮笑看天,執著羽扇,笑道:“好一個呂嫻!一計竟破了我所有的布局。”

不光是他,便是連曹操,也為她頭疼的吧?!

隻有袁紹,自恃己強,卻不知一斥劉表,劉表一病,已失人心,附庸者早有二心,若非真心歸附,早晚必受其害。

此時的孫策也收到了劉備的信。

他急喚來張昭,道:“劉備意欲何為?!”

“困獸也,意欲脫困,而陷主公與徐州纏鬥,與荊州撕扯,他好漁翁得利,又能脫困!”張昭道。

孫策冷笑道:“策雖有進取之心,卻終不屑為劉備所利用。此賊如今布謀儘廢,還不忘來信與策,要攻擊徐州之廣陵,他本意恐是不意欲策得荊州也,恐他無能為力之時,荊州落入策手中,如是而已!”

張昭點首,道:“然,劉備信中所言也無不對,呂布兵勢往北去,徐州虛弱,正是攻打的好時機,不說響應曹操,便是為了江東,也當如此為!”

“荊州也要,廣陵策也要!”孫策道:“但為英雄,若不進取,與婦人無異,策,膽不薄也,何懼與之戰!?便與他結盟又如何?!”

張昭道:“隻恐主公要攻廣陵又打荊州,不妥……”

孫策眼眸一瞪,道:“如何不妥?!”

張昭道:“廣陵陳登在守,若主公同時攻打這二處,便是促成這二方結盟是也,豈不是將荊州送到陳登手中?!因此不妥!”

孫策心裡咯噔一聲,道:“他們二人會連成一線而來擊我?!”

“近日廣陵與荊州之間,有來往,”張昭道:“而且劉表病的古怪。恕昭直言,那劉表是何人?!為州牧幾十載而守之從未失之,此人之才,這心胸,不在先主之下。這樣的人,能被袁紹罵到病重將死?!昭是恐其中另有隱情!而此時劉備恰來信,正暗合古怪之處。”

孫策左右徘徊不定,思慮一番。

“以子布之言,此時策當如何?!”孫策道。

“主公莫心急也,當靜觀其變!”張昭道:“宜先回信與劉備,隻應出兵,隻是何時出兵,不必約定。”

孫策點首。

張昭知道他報仇心切,要徐州也是心切,北上更心切,便道:“若荊州內有變,正是報仇奪城之最佳良機也。倘若陳登與荊州有聯合,荊州有事,陳登可能會派兵去助,或是鎮壓,此便也是奪廣陵之機。最重要的是……劉表老矣,他若死,荊州便是大亂,屆時,主公再出兵,定可一舉而定。劉表若死,人心馬上散亂,以那蔡瑁之才,隻會鏟除異己之人,必暴行而不施仁,他又如何能叫荊州上下歸心?!荊州必然大亂,那時,是天賜良機啊!”

“劉表若死,策拍手稱快!”孫策恨道:“攻入城,定梟其首,為我父報仇雪恨!”

張昭道:“最重要的是,劉表一死,徐州未必有全力能送劉琦入主荊州,他們要付出的兵力太多,呂布父女不在,他們如何能成事?!”

所以現在的局麵是,有人希望劉表快點死。

但是徐州是要保劉表的。同時,蔡瑁也希望劉表不要那麼快死。

蔡瑁再有權心,其實也知道,依附於劉表的勢力很多,倘若劉表一死,他一時怕是壓不住的。

孫策一尋思,便想明了利弊,道:“先隔岸觀火。吾先與劉備回信。這大耳賊亦非好人!什麼仁德之主。哼!”,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