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悔不入蜀而稱王(1 / 2)

三國呂布之女 real覓爾 7298 字 9個月前

閻圃本就是慎重之人,聞言擰眉,疑是空穴來風,便派人先去查,這一查,還真有這件事,閻輔便知道,楊鬆真的收了禮物,並且未退未拒。

閻圃來回徘徊再三,怕裡麵有什麼套路和陰謀,猶豫了一下,還是來彙報張魯了。

張魯聽了,也是緊擰起眉頭,還好閻圃早摒退了左右,因此此事隻二人得知。

“主公,非圃小人讒言也,隻是此事事關重大,不得不報,”閻圃道:“圃深知報知此事,難免也落得一個小人告密的名聲,不知之者,定以為圃嫉而排擠楊鬆,行小人行徑。然而此事,一則事關重大,非報不可,二則,圃也不敢言之真假,也許其中有誤會也未可知。下臣寧願這隻是誤會,是我多心啊。隻是不得不防。”

小心駛得萬年船,真言不假。

張魯一向是信任楊鬆的,心裡心裡的滋味可想而知,什麼心情都有,複雜的很。他不是要求底下的謀士武將連禮物都不收,古代社會就是禮儀社會,送禮收禮本是人際來往,但是什麼人能收,什麼人的堅決不能收了而私交,這個分寸,很敏感。

他來回徘徊,首先安撫閻圃,道:“好,很好,此事,你做的極好。事關重大,須報我知,方是正理。”

閻圃鬆了一口氣,主公不疑他做小人便好!

張魯道:“偏偏是這種時候,可不太平。”

張魯心裡忐忑,這疑心便抖不住的升了上來,楊鬆若真的敢為財言事,收了一家,沒看見的恐有更多。

而這禮,卻不是尋常的禮,是要替人說話辦事的禮,與尋常走動的禮已經是完全不同的了。

“如何辯定真假?倘若大舉而查,若最後不是真,豈不寒了眾臣之心?”張魯道:“況且,吾也不欲上下震蕩人心。”

“主公勿憂,倘若之後楊鬆不來諫議事,此事便是子虛烏有!”閻圃道:“便是我誤會他了。若是他來,這件事情……”便是真的,是楊鬆有私心,而且是以私誤公,這可就不是個人的錯失,而是結構性的大事了。

張魯袖著手,沉吟道:“好,且勿張揚,看看他的舉動再說!”

閻圃拱手應是,見張魯心事重重,便先拱手退下了。

主臣二人皆麵無異色,有人見時,已完全不見憂色了。都說人主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這是政治家的最基本的素養。

便是真泰山崩了,你也得鎮定自若。

更何況現在這事還不是起兵來反他的大事,隻是一件小事,若是連件小事都要上臉,離死也不遠了。

為人主者,若是能輕易被臣下察覺出喜怒哀怨,極易被人利用,或是看出破綻而先下手為強。春秋裡不知道有多少人君因為這個不合格,而被臣下察覺先殺掉的!都數不清!

此種之時,縱然心有疑慮,也是當什麼都沒發生。

主臣二人相見也是尋常之事,自然也無人以為異。

過了一日,馬超的信到了張魯手上,張魯看了信,便尋文臣列席商議,對左右道:“馬超意欲借兵去助馬騰之圍,這事可行?!爾等如何看?!”

閻圃還沒有發表意見,很多武將已經氣的不輕了,皆抱拳拱手道:“主公,馬超素有不肖之行,此子隻恐有詐啊,主公三思!”

另一武將急道:“先是來信借道,道也借了,又要借糧,糧也與了,如今還要借兵,此子,簡直是得寸進尺!”

“不錯,他若牽心馬騰有所失,必快馬加鞭回西涼去,可他卻延途逗留,必不懷好意!”

“還請主公三思,立刻驅走他要緊!”

武將們都很憤怒。

這時楊鬆說話了,道:“激怒他,恐為不利,漢中一向不犯人,倘因此事而激怒他,馬氏父子若得空來攻我,隻恐又添兵事。不妥!”

張衛大罵道:“楊鬆你是何意?難道要借兵與他嗎?!你可知,攻馬騰者是誰,韓遂,韓遂身後是誰?曹操,你意助馬超,欲令主公與漢中與曹操為敵矣?!”

楊鬆便閉口不言了。

張魯麵無異色,隻是尋問閻圃道:“功曹以為如何?!”

閻圃道:“若借兵與之,隻恐將來反受其累矣。馬氏父子素有野心,又不肖,助之不得恩報,隻恐反而添怨增仇。不肖之人,最善恩將仇報!”

“功曹以為他將來要來攻漢中?!”張魯道。

閻圃點首,道:“臣以為,助,不如不助。助之,得罪之人,太多是一方麵,而不助,馬騰父子受製於韓遂,二者相互消耗,也無暇來攻漢中,此患倒不必憂慮。除非將來曹操果真能鼎立北方,此消彼長,韓遂而滅馬騰父子,這股勢力若要逃時,隻會來求主公,那時納之,可收為羽翼,現在,卻不是時機。吾恐主公反受其害。”

張魯聞言點了點頭。

他也是這個意思,此時可不是貿然參與的時候。當然,僅憑這一點也不能說楊鬆的事就一定是真的。隻是閻圃的話,對他來說,還是有很大的信服力的。

諸武將聞此言,也都紛紛附合,意見是相似的。

隻有楊鬆冷冷的哼了一聲!

氣氛因他這一聲,一下子就僵了下來。

張魯無奈,此事便擱置,不再提了,散席以後,便回了後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