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之下,推波助瀾一把,打是肯定要打的,但是打多久,江東能堅持多久?!
江東舉兵若不能迅速下廣陵,混亂之中,人心不定,無主之時……
江東需要新主定人心,那麼隻要一個事情的終結就要一個說法,陳登一死,兵自退去……
而不過是死一個陳登,賠了他一條命。毀了一個將成之勢。
好毒的計謀。
孫策能想通的事,高二娘也想通了。
她訝了一把,笑了一下,陳太守不負虛名,果然機關算儘。如若如此,陳登將名揚天下,他隻是用了一個不太光彩的手段,便將將來徐州被合圍的勢完完全全的破了……
待江東再有新主定,也要一二年之後,才能全方位的卷土重來,那個時候,徐州早突破了徐州的地境,這天下又有何人能真正的再圍得住徐州?!
所以孫策把這一切想通,臉色就真的很難看!
因為陳登雖然手段不光彩,可是,目的就能達到了。而在這過程中,一個活的被擒的孫策,還是一個死了的孫策,區彆並不大!
而一個被擒的江東之主,折損的何止是江東的士氣,更是壯大著徐州的聲勢。
甚至可以說,一個被擒的活著的孫策,可能對陳登的用處更大些。可作出的文章更多!
孫策咬著牙,朗聲道:“子義!”
“末將在!”太史慈道:“主公稍候,慈還需片刻便能自救,再來救主公!便是臣身死,也會保主公無恙!”
“子義且聽我說!”孫策朗聲說著,眼睛卻是一眼不錯的盯著高二娘,眼下這個氣氛,是很容易出事的,他可不敢大意!
“你自救後去尋援兵來!要速度!”孫策道:“你留下來,我二人可能全陷於此。你回去,就算救不回策,也能帶兵前來施與壓力!”
太史慈急道:“末將怎能棄主不顧?!獨自亡去?!”
“這不是不義,而是大義。”孫策道:“子義,你記住!若策不幸身死,仇雖要報,然而,定要保江東平穩,不可讓陳登有機可乘。要另立新主!我弟孫權,謀略在我之上,你交代周瑜與張昭,上下定要全心全意輔之!江東之業不敗,父與我仇,皆有日可報之!叫我弟孫權,不可忘父兄之誌,繼之業,當恭謹而守。”
太史慈大泣,道:“……主公!”
孫策隻是陳述出最壞的情況。當他將陳登的打算一一的想透了,便明白了很多的事情。如今他在這廣陵的地盤上,還真未必能全身而退。
要怪誰呢,不過是他太魯莽。要真的鬨笑話了!
現在的情況無非是,孫策死,而江東兵來報仇,但一定要選新主。要麼就是孫策活,能逃回去,可是眼看可能性不大了。要麼,就是孫策被擒。
陳登要用活著的孫策製衡江東,叫江東聽話。他明白,這種情況也一定要新立新主。
這個逼迫的到時候江東不知如何是好,最後還是得做。那麼這個決定不如他來做,讓江東無有後顧之憂,不會投鼠忌器。
孫策是想透了,道:“子義留下救我離開,能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太小,策受了傷,來不及了……子義留下,徒死而已,與其如此,不如活著將吾話帶到!”
太史慈悲從中來,聽孫策的話中,是帶了死誌的了。倘若活著被擒,也要孫權繼立。那麼,就是不想他被人用著威脅到江東的問題。
主公被逼至此,太史慈焉能不怒,一時恨道:“慈若離去,定帶兵前來。若陳登敢辱我主,慈定以死報複!”
孫策略扯動了一下嘴角。男子漢大丈夫不在大事上糾結。
子義終究是他最倚重,最信賴的子義啊!
這才是真正的兄弟,臣下最重要的品質。
在明知必險的情況之下,一個合格的有擔當的臣下,最該做的是,承受著獨自逃亡求生的罵名,而去做真正的大義,這才是真正的家臣該做的事。
而那些與主共赴死的家臣,雖然贏得了名聲,可是,陪死,又有什麼用呢?!雖有義,卻最終丟了忠!
真正的大丈夫高貴品格是忍辱負重!
太史慈繼續割繩索。
聽著這一切,高二娘道:“好一場忠臣賢主啊。這太史慈,是個良臣。不糾結於小節,難得一見。”
孫策冷笑一聲,難道太史慈留下來救他,她還真能放了他嗎?!
不過是相互耗死罷了。現在這個境況是什麼,是太兄慈要救孫策,必須要先救她上去,才能再救他。
可是高二娘敢叫太史慈先拉她上去嗎?!她會明白,二人合力,她必死無疑。
所以她的選擇必然是,在洞底與他耗死。
太史慈留下真的毫無用處。
因為她會用孫策的命威脅他不要胡來,彆妄想救她再救孫策,她根本就不會信他。
留下不過是徒勞罷了。這一點,孫策和高二娘心知肚明。
孫策一直在失血,臉色漸漸的青白了,可他依舊努力的保持著清醒。耗下去,無非是等待的問題,要麼被耗死,要麼,就等著陳登的支援過來。
但是要等太史慈帶援兵來,恐怕是不可能了。來不及的。
孤人深入的時候就該想到會有絕境。
這個孫策的性格真的像個賭徒。但是的確不妨礙他是個極為有領袖魅力的人。
“陳登利用了你,”孫策努力保持平靜,道:“他的計是好,用女人也是高明。然而一旦出錯,你的小命就不保了!”
“為陳大人之謀,儘陳大人之忠,也是我之忠者也……”高二娘道:“生死有常。你犯不著用這樣的話來挑撥。很低級。”
孫策緊抿了唇不語。
高二娘見他快麵無人色了,其實也在糾結殺了他,還是留下活的他更妥當中糾結。
他漸漸支撐不住了,而她毫發無損,想要趁機殺了孫策,是不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