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很有用,至少震住了各種不滿和不安的聲音。
邊民就是如此,反複無常,今日降,明日叛,實在是無定性的常事。因此,馬騰也是不得不防!
也正因此,馬騰雖然身為西涼太守,但他是真的累。主要是這邊人的心性太難管了。一直在相互折騰與消耗,資源又不怎麼豐富,光拉攏啊,打壓啊,之類的事,就已經耗儘心血了。
他能做出這個成就來,算是不錯的了。
也不怪他根本不想要太參與,隻想自保。是因為他太知道,以西涼兵的這德性,強是強,就是強一時,卻無法有長性。
董卓當初有多強?!後來呢,雖然是把洛陽搞的日月無光,但他再強能咋的?!照樣是被各諸侯玩死了!
董卓強成那樣,也就把牌打的這麼爛,是因為他不夠強大嗎?!當然不是。是因為他反複無常,做事太絕,不留後路,所以死的很慘。
董卓強至此,尚且是這個下場,更何況馬騰就是一個小小的太守,兵力也就那樣,他能有什麼雄心壯誌?!
入京參與,那是死也不敢。能不把火燒到他身上就不錯了。
平生最大的願望,也不過是馬氏若是能守疆而立為王,那才是真正的祖宗燒了高香了。
所以,他是既怕中原亂,又怕中原不亂。中原亂,怕把他攪和其中,脫不了身。若是中原不亂,就得來搞他西涼了。所以,總歸不得安寧!
馬騰管著這西涼,當真是心力交瘁。資源不豐,糧草還是要依賴中原給點三瓜兩棗接濟的,還是要看許都和各諸侯的臉色的。然後呢,軍隊與各部落,邊民都特彆難管,還要抵禦外族,積攢點小家底,也是基本上一字不落的全耗在這些屁事裡麵,不是內裡爭,就是外麵鬥;不是這個叛要去平叛,就是那個外族打過來了,要去打出去,所以馬氏是真的算強的,但是實力一直不漲不退的,就這德性。
想要成王,談何容易?!
他現在應了呂布要同盟,也是無奈之舉,實在是馬超這一輸,後果很大。
俱是精銳營失,這要是人心一散,一叛一離,那得歇菜,他光應付這個就頭痛了,再加上韓遂必要來攻打一波,內外交患,實在是心力跟不上!
此時借呂布之威信,妥妥的震懾住了人心。
總歸是沒亂!
馬騰這本來就有呂布那借來的糧草和人馬,馬超那也是,再加上聽聞馬超雖敗了,但去了漢中,要是能拿下來,西涼肯定有好處,將來,便是各部便是與馬騰要點糧草之類的,也是小事。
這麼對比一起來,似乎吃了敗仗也不是大事了。
馬岱一直在馬騰左右鋪佐,見各部反應沒以往那麼劇烈,才開始佩服起馬騰的謀略來。
不管如何,馬騰總歸是一方諸侯,這看勢行事的本領,是有的!
就這,眉高眼低的,借勢打力的這種危機處理意識,就明顯很厲害。
所以西涼對於馬超之敗,也沒太大的反彈與麻煩。
連馬騰都不得不感慨,背靠大樹好乘涼啊。尤其是孫策之事一傳出,整個西涼都乖的不行。
不得不承認的是,呂布哪怕名聲再不好,以前再弱,也早聲名於外,他也早已不是那個如喪家之犬到處求人收留而隻能屈居於徐州一隅的狼狽人了,也不是那種人嫌人厭的存在了!
天下,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強大。
來了北方,也是令地抖三抖的存在。便是連馬騰也不得不仰仗他的勢力。
甭管甘不甘心吧,反正,是有好處的!
西涼與兗州本就近,又加急送來,這信很快就到了呂布手上。
呂布眼睛一亮,高興的不行,他本來在此就已經快閒出鳥來,一見此信,便喜的立馬來見司馬懿,道:“軍師,布要率軍去河內一趟!”
司馬懿看了信,道:“約盟之事,事關重大,馬騰更是重要之人,更需以禮相待,主公的確是要親自去,並且要立盟誓。不止是為了徐州,更為了天下人看,將馬騰,徹底的綁上徐州的船!”
呂布喜的不成,道:“既軍師如此說,布今夜便布置,明日一早便立即去!”
司馬懿見他這欣喜吧,實在不像是那種布謀得逞了的那種欣喜,而是能去旅遊閒逛一樣的欣喜,也是無語至極。
如此便更不能讓他一人去了!
萬一真去了河內,嗬嗬,以他這無腦德性,被人算計所害,他司馬氏當墊背的可不劃算!
司馬懿笑道:“如今冀州之事還早,約盟之事,又無比重要,細節方麵,隻恐懿一並跟隨方可敲定,不如我與主公隨行。”
呂布大喜,道:“有軍師在,布隻不操心也!”
一切丟給司馬懿就行了,呂布本就不耐煩這些瑣碎的事,一聽自然大喜過望,立即答應,還催促司馬懿弄快點,明早他就要走!
這是在野外呆久的虎要回城裡了,能不高興嗎?!吃喝玩樂,興奮唄。
隻是苦了司馬懿還要安排大軍,又要安排隨行精銳精兵,哪有那麼快?!
因此也是一臉苦逼的連夜安排。心裡卻感覺自己像個保姆。
他陷入了深深的自閉。
但不管如何,第二日還是安排好了,一早便隨著呂布,率了五千人出發,立即趕往河內。
大軍則繼續駐紮在此處,司馬懿作了安排,囑咐守營將領,一有變故,立即發信來,不得延誤。,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