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為義而死身後名(2 / 2)

三國呂布之女 real覓爾 8271 字 9個月前

見控製住了局勢,諸將皆下令,道:“……清理巷道,若遇有搶掠百姓者,可入而殺之,為民除害!旗兵在何處?!”

眾將領命而去,旗兵營上前道,“在此!”

“各旗高喊,隻言無辜百姓無需懼怕,虎威軍為義而來,絕不傷民!”

旗兵營應了而去。

虎威軍竟是逮住不少趁機搶掠劫殺的宵小來,不少百姓見到竟是虎威軍救了他們,在家中一臉蒙蔽,處於震驚不敢置信之中!

局勢是一麵倒的。

審榮是眼睜睜的看著這一切的發生,他看著那些所謂世家,在生死麵前像條喪家之犬一樣到處奔逃,卻根本來不及帶走任何東西,隻能匆匆逃竄,隻求能夠出城尋一生路的德性,都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他看著火光四起,到處都是援應虎威軍的人出現,那些人,都曾是潛在暗處的影子,是徐州滲透進來的影子。

“看看,看看……內裡鬥的你死我活,卻不知這冀州早被徐州滲透的像篩子一樣了……哈哈哈,可笑……今夜過後,看看,有多少人降……就知道所謂對袁氏的忠心,不過是個口頭忠孝,虛偽又可恨的人啊……哈哈哈……”

審榮落著淚,提著劍仰望著城內的方向,看著到處都是火把,火光,到處都是喊叫,恐怕的害怕聲,卻更多的來自於冀州對冀州的傷害,他就覺得可笑……

這裡的人,都怕被外麵的狼咬上一口,可狼才剛進來,還沒咬上呢,他們卻開始自己傷害起自己人了,把彆人推出去,趁著亂撈些好處……這樣的才叫人性!

審榮看著眼前一幕幕,隻覺無比的失望,失落。

他心裡的憎恨沒了,可是心也空了……

“至今,無憾也……”審榮道:“……隻一件,遺憾,遺憾於世人誤解於我……不過,我也不在乎了……我開了城門,終究是背叛……”

他看著東門的蒼茫風野,閉著眼睛道:“……汝死之後,再無人為吾知己懂我為何要開城門……”

“大約都隻以為我是貪圖富貴的小人而背叛吧……”這樣也好。他本身就不是貪圖之人,哪怕是惡名於後世,也無所謂了。

因為真正懂他的人,再也不在了……

“人生難得有一知音……”然而現在再也沒了。

“我來了,黃泉路上,略候我一候……”

這是審榮最後的遺言!

熱血灑在了東門城牆上!還冒著熱氣,似乎傾訴著他所經曆過的一切,又涼了下來!

“公子!!”左右的人萬萬再料不到審榮會自儘,會如此的決絕,以至一句話也沒再給他們,就這麼倒下了!

他們竭儘全力想要接住他的身體,然而,卻沒能做到!

“公子!”左右的人眼淚落了下來。

審榮眼睛漸漸直了,體溫也漸漸的涼了,然而,在他清醒的生與死的瞬間,再沒有一句話對他們說。對這個塵世,應是無有留戀!

這是何等的絕望與失望,才至行事如此的決絕。

左右皆不能自抑,眼淚撲簌簌的掉。為了知己,才至於此啊。

如今才陡然深思到,審榮所交代的話,句句都是遺言,給了他們出路與交代,卻唯獨沒有交代他自己,隻怕在他做出決斷的時候,已存死誌!

這般隻是追隨知己而去,畢竟懦弱與窩囊。所以在離開前,做了這麼一件大事。足以毀去他所有的名聲。有人上史書是因為立了大功績,而有人上史書,是因為犯了罪惡。而他們卻知道,審榮是後者,卻是不一樣的後者,隻是他的清白與苦衷,再也無人知曉了。

人們也不在乎。都說孝順論跡不論心。

其實史書也一樣的殘酷,同樣論行不論心。

他的心,終將淹沒在這無儘的曆名長河之中。除了辛毗,恐怕也無人真正的懂他的苦心與初衷。

在這麼短短幾日的時間裡,恐怕審榮每一瞬都在後悔,都在自責,都在無所適從。他的人生,在那個沒能救下辛毗的時間段裡停滯了。

他會無數次的責怪自己,為何沒能保下辛毗。

辛毗何止是單單一個人呢?!他是知音,知己,更是一個象征。

他一死,有些東西,有些信仰,也從他的心裡崩塌了。

所以,死亡,於他而言,應是解脫吧?!

左右大哭,泣而不能止。

早有斥侯將此事稟報於後麵進來的司馬懿與諸謀士。諸謀士歎了一聲。竟不知該怎麼評價審榮這個人!

為了私義而毀了大義,開了城門,這樣的行為,真的是值得提倡的嗎?!

至少,呂營雖然歸功於他,卻並不能提倡這種行為。更不可能讚其為典範,因為這與公義相違。

可是,這種對知己儘義的行為,他們在心裡卻也是讚歎而佩服的。

所以,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很尷尬。並不能為審榮請功,甚至也不能責怪其有罪。而稱讚也不太妥當!

可是他們對審榮真的充滿了同情。

因此都看著司馬懿。

司馬懿道:“審榮未必在意這些。他儘義而死,未必在意身後之名。就不打擾他了。將他好生安葬吧!”

諸謀士應了,這也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了!

此舉也能儘收審榮身後的這些人心。通過這場安葬之禮,也能儘收這些人的心了!

已有人自薦,幫著妥善安排去了。

哪怕不能大聲宣揚,稱讚什麼。然而,給與審榮一個最後的體麵,表達佩服和敬意,這是他們呂營中人該儘的心。

讓呂布或司馬懿來辦,規格未免太高了些。但是謀士出麵,已經是很高的禮數。呂布身邊的謀士不算是低級官員,諸侯之隨身的謀臣,相當於一公卿了,公卿送葬,已是體麵,也代表著對審榮的尊敬。

果然,謀士去了淚灑當場,表示了哀挽,然後鄭重的準備收斂安葬之儀,審榮之人心,儘得以歸!此是後話。:,,.,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