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0zw,最快更新紅樓之庶子風流最新章節!
通義坊,國子監。
藏書閣。
清晨魚肚未白時,賈琮便來到此處,借了《四書大題小題文府》中的兩冊,細細揣摩起來。
也是因為他極得藏書閣教諭欣賞,才能有此待遇。
尋常監生,隻能在正常鐘點來借書。
賈琮是打算今科秋闈下場的,畢竟未取得舉人功名前,還算不得讀書人。
舉子可與官員以朋友相稱,也可候補為官。
而秀才生員,隻能自稱一聲學生。
士林中人心目中的“同道中人”,最起碼的門檻,便是舉人。
再之下的生員、童生之流,和小學生差不多,頂多不是文盲罷了。
而既然打定主意下場,就容不得有太多分心。
如今該謀劃的能做的,賈琮自忖都做了。
如果不出意外,結果隻會比他預定的目標更好才對。
所以,不必再過多關注。
現當下的緊要任務,就是儘快取得一個起碼的官場出身。
兩年多全身心投入的專注學習,不浪費點滴光陰,又有名師教誨,足以媲美尋常人七八年甚至十來年的寒窗苦讀。
看過賈琮文章的人,大多都以為文章火候已經足夠了。
不過,依舊不是懈怠之時。
藏書閣內隻有一個住在此處的教諭在,是個很純粹的老夫子,因為欣賞賈琮的勤學,所以給予過他許多幫助。
與往常一般,一老一小都在燭火下專心讀書。
《四書大題小題文府》中,包含了所有時文裡的大題、小題的範文。
這就相當於後世的題庫,足有數百萬字之著。
文府中的時文自然不是要背的,因為再聰慧之人,也不可能將這些範文全部背下。
更何況,即使全背下了,其實也沒甚用。
如今科場出題都是截搭題,用後世的排列組合來計算,這種截搭題的題目理論上是無窮無儘的。
所以死記硬背並沒什麼卵用……
文府內範文的用處,是用來揣摩名家破題,承題的功夫。
揣摩領悟透了這些,才算真正汲取到了精華。
而通常,這個時候若有名師指點,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賈琮有時會請教這位教諭,但更多的,他會將疑惑之處筆錄下來,帶回尚書府,詢問宋華,或者宋岩。
這二年來,他已經積累了厚厚一個冊子。
皆是心得筆記,時常翻讀,受益匪淺。
若日後他的子嗣再進學科舉,有這樣一冊筆記在,亦會受益良多。
這就是所謂的家學淵源……
沉浸在對名文佳作的揣摩中,時光飛逝。
晨曦的陽光照進藏書閣內,籠罩在靜靜的讀書人身上。
燭火熄滅,鼓樓的鐘聲傳來,賈琮依舊恍若未覺。
這讓藏書閣的劉教諭看了十分欣慰,暗自點頭。
隻是讓劉教諭不喜的是,隨著天色大亮後,愈來愈多的人來此處尋賈琮。
一波接著一波,到了午時後,他根本都不能回到座位去了。
直接站在藏書閣門前,凡是不借書的,全部打發離開。
就是借書,也不準入內,報上書名後他會派人取來。
連續趕走了幾撥慕名而來拜訪的監生後,劉教諭正在納罕出了何事……
然而接下來的人,卻是讓他也沒法子阻攔了。
“清臣啊,國公府打發人來尋你,是你家二老爺有事喚你回府。”
劉教諭惋惜道,語氣中不無埋怨。
看來,他心裡是極不讚成家人打擾監生學習的。
賈琮聞言亦是輕歎一聲,他依禮謝過劉教諭後,將準備好的一副字拿出,道:“這二年來,琮得先生照顧多矣。
無以為報,隻以此字略表心意。”
劉教諭有些詫異,接過後打開書卷一看,隻見十六個字:
經師易遇,人師難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劉教諭見之,心裡一熱,卻顧不得許多,急問道:“清臣莫非要離監?可你還未肄業……”
賈琮麵色有些沉重,搖頭道:“先生許是不知,家父正臥病在床,學生身為人子,理當回去侍疾。”
劉教諭聞言,雖惋惜,卻不能阻攔,畢竟孝道最重。
他將書卷收起,殷殷叮囑道:“合該如此,隻是清臣歸去後,若有疑難,或是需要什麼書本在外麵不易得的,隻管來尋我便是。
但務必要記住,萬萬莫要忘了讀書進學。
須知舉業一道何其艱難,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萬不可大意輕忽啊。”
賈琮深揖應道:“琮,謹記先生教誨。”
……
出了國子監門,賈琮就見賈府給他安排的馬車和長隨在門外候著,謝絕了長隨過來接過書箱的好意,賈琮背著書箱自己上了馬車。
臨關車門時,遠遠看到邱三站在街角,也不知等了多久,這會兒在朝自己點頭。
賈琮沒有多言,關上了馬車車門。
長隨騎馬,車夫趕車,一行人往居德坊趕去。
……
東路院。
眼見賈赦揮劍刺向邢夫人,邢夫人早已嚇傻,連逃都忘了逃。
賈璉終是奮起餘勇,衝上前將邢夫人往一邊推開,大喊道:“太太快跑啊!”
隻是又慢了些。
賈赦含恨出手,劍已經刺到了邢夫人身前,雖被賈璉推到一邊,避開了心窩要害,卻還是被刺中了肺部。
邢夫人中劍後慘嚎一聲,隻覺得全身力氣散儘,軟軟的栽倒在地。
周遭丫鬟婆子驚叫連連。
賈璉大哭求饒道:“老爺,不能殺,殺不得啊!”
可賈赦此時哪裡還有理智在,恨不得拉著整個世界一起滅亡。
猙獰著臉,再朝賈璉刺來。
賈璉見賈赦果真瘋了,也顧不得邢夫人了,轉身就逃。
賈赦就要去追,又見王善寶家的哭天喊地的跑來,撲到邢夫人身上號喪。
心中厭起,賈赦獰笑一聲,舉劍砍下。
王善寶家的唬的魂飛魄散,隻顧著抱頭趴下,背上挨了一劍,慘嚎一聲,暈了過去。
她雖暈了過去,可肥厚的身子卻死死壓在了邢夫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