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皇家園林裡,一個二個滿腹牢騷,這不是怨望又是什麼?
隻此一點,都可以治罪了。
而且,還會牽連其他人……
宋岩不得不勸道:“孫相,陳相,諸位大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吾等操勞一世,也到了致仕還鄉之時了。
忙碌了一輩子,待歸鄉之後,吾等可坐看風雲起,唯盼海波平。
若真閒不下來,也可入民間觀疾苦,有不平事還可上書朝廷,發揮些餘熱貢獻。
豈不極好?”
好個屁啊!
但凡失了大權歸鄉的人,少有能活過三年五載的。
心中的失落感,都足以讓他們鬱鬱而終。
這種事,在後世都屢見不鮮,更何況在赤果果的官本位時代。
見勸不得,宋岩也沒了法子。
正尋思著,是不是儘快散場。
就聽一旁賈琮之侄兒賈蘭,實在按捺不住心中疑惑,問道:“三叔,如今分明為春,可諸位老大人,緣何言必有秋?是因為雨水太大而生愁嗎?”
其他人都不願理會這等稚子之言,賈琮卻認真思考起來。
見他這般模樣,有人莫名其妙,以為故弄玄虛,宋岩卻有些重視起來。
他知道賈琮如此,行必有因。
果然,過了半盞茶的功夫,賈琮忽地笑道:“環哥兒,再研墨。蘭兒,展紙。”
“嗯?”
宋岩聞言眸眼一睜,其他人的注意力也都齊齊吸引了過來。
不得不說,賦詩作詞,絕對是個天賦活兒,可相貌一樣,不是靠努力就能改變的……
毫無疑問,在眾人心裡,賈琮就是天賦絕佳的詩詞奇才,可比古人。
見他又要動筆,莫說宋岩等人,連正在悲戚的孫敬軒、陳西延等老人,都分散了注意力過來。
孫勝、李和、陳墨等年輕一輩,無不麵色駭然。
心中震怒又忐忑,方才賈琮將他們的“醜行”寫進詩詞裡還沒算賬,這要是再將他們祖父也寫進去,傳播天下,那他們各家還活不活了?
可讓他們阻攔,卻又說不出口。
這時,賈琮已然又動筆。
宋華徑自上前做誦讀官:
“《醜奴兒·書芙蓉園曲江亭》”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咦?”
眾人紛紛目光一亮,也有人瞥了眼麵色羞紅的小兒賈蘭。
唯獨賈環哼了聲,眼睛覷視賈蘭,有些吃味……
“而今識儘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好!!”
宋華方誦罷,賈琮這邊還未擱筆,那邊叫好聲已然震響。
尤其是孫敬軒、陳西延,喊聲最大,直覺這闕詞,寫儘他們的心聲!
尤其是下片,而今識儘愁滋味,卻隻能欲說還休,他們此刻,難道不是欲說還休?
酒後發憤,也隻能在此春時,道一聲“天涼好個秋”啊!
“叔平啊!叔平啊!你有此弟子,平生無憾矣!”
孫敬軒看著宋岩,悲愴中又有說不出的豔羨,蒼涼道。
陳西延也收斂了之前的失態,打量罷賈琮,對宋岩道:“千百年後,吾等風流不再,功過隨風輕去,叔平卻因此弟子名留青史,吾深羨之。
今日二首,再加上那闕《贈杏花娘》,有此三闕佳詞,天下士林,便有此子一席之位。”
宋岩淡淡笑道:“孫相、陳相,清臣年紀尚小,讚譽過多,並非好事。”
忽地,陳西延麵現悔恨之色,大歎道:“哎呀,大事不好!今日清臣為我等鳴不平,抒儘吾等心中苦悶,卻怕會因此惡了得意之輩。日後,會憑添許多磨難!
哎呀呀!此皆吾等之過也!”
孫敬軒等老者也紛紛後悔惋惜,宋岩、曹永、李儒三人麵色微微凝重。
卻聽賈琮清聲道:“陳相、孫相多慮了,天子乃上天之子,主掌煌煌大乾億兆黎民,胸懷可容宇宙乾坤,日月星辰。
內閣推行變法,心中隻有天下蒼生,哪裡會容不得小子區區兩闕薄詞?”
孫敬軒、陳西延聞言,紛紛嗬嗬,卻也沒再多說什麼,不然真是要將賈琮往死裡坑……孫敬軒道:“自當如此!今日遊園雖遇雨,但得此二詞,實在興儘。吾等年老體弱,難以為繼,不如就此散去。”
宋岩等人紛紛頷首道:“善!”
有數十宮中侍者出現,抬來軟轎肩輿,將諸老翁抬出芙蓉園,送至各家車駕上,一時話彆。
賈琮將賈環、賈蘭送至自家馬車,叮囑妥善送回府後,卻上了尚書府的馬車,往布政坊而去。
一同前往的,還有曹永、曹輝祖孫及李儒、李和祖孫。
一行人,往布政坊行駛而去。
隻是還沒走遠,就見數騎匆匆趕來,為首者,竟是陳西延之孫陳墨。
攔下車駕,陳墨再三致歉後,方說明來意:“清臣兄,家祖遣我來相問,清臣兄所作前一闕詞,詞名為何,還忘告之。”
賈琮輕輕一笑,道:“詞名便為定風波·四月二十日。”
……
ps:解釋一下宋詞的問題,先前不是設定了,宋太祖多活十四年麼?雖然還是有北宋諸人,但命運發生了變化,詩詞也就發生了變故。試想若沒有烏台詩案,蘇軾還會寫出“大江東去”麼?
當然,隻是取個巧罷了,隻當平行空間。,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