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豐兒都被她主子的話給震驚的睜大了眼,又見賈琮看了過來,小臉登時慘白。
該不會……要被滅口吧?
賈琮見她那副模樣,忍不住笑了聲,對王熙鳳道:“我應該談不上負心吧?不過二嫂是我長嫂,我自然會照顧好二嫂的,儘放心就是。”
見賈琮似沒用多想,王熙鳳心中大為慶幸,她本也不是那個意思,忙爽快笑道:“若如此,我這做嫂子的心裡就踏實了!行了,我那股難受勁兒也過去了,三弟回罷,平兒她們怕是等焦心了。”
賈琮再無多言,微微躬身一禮後,就著月色,大踏步往東府而去。
看著賈琮遠去的飄逸背影,也不知怎地,人前堅強的王熙鳳,此刻心裡卻總有一種想落淚的衝動。
她知道,賈琮急著回去,必是想與平兒等人相聚,她也一直知道,平兒這一年來日日思念賈琮不休。
平兒尚還有個盼頭,還有個不負她的良人。
所以賈琮回去後,必是滿堂歡喜滿堂熱鬨。
那才叫過日子啊!
可她呢,想起那座冷冷清清的抱廈和冷冷清清的閨房,鳳姐兒到底又墜下兩行清淚來……
……
此刻的東府,已和往日裡的寧國大為不同。
雖然正門上沒了那塊“敕造寧國府”的牌匾,也沒了當初那些穿著體麵錦衣的豪奴。
唯有八位氣息彪炳的老卒披甲持戈分列門樓兩邊。
更特殊的是,這些兵卒或斷手,或瞎眼,或少耳,或麵如厲鬼,竟無一人是完人。
然而越是如此,越給人肅煞之感,好似此處是何龍潭虎穴。
在一些人眼中,此處也的確成了龍潭虎穴……
賈琮剛從榮府回來,還未進門,門族剛行罷軍禮,就聽一門卒朝東麵街上厲喝一聲:“什麼人?”
賈琮聞聲回頭看去,已有兩名門族護住了他,門內又瞬間出來一隊持戈親兵,與之前六名一起布陣以待。
殺過不知多少羅刹鬼的沙場悍卒,這一刻激起的殺氣,讓整條公侯街為之一靜。
這等陣勢,卻把來人唬了一跳。
隻見從街邊陰暗處走出二人,還都是“故人”。
兩人頭戴無翼三山帽,身著黒鵠錦衣服,腰懸寶刀,躬身上前……
“卑職韓濤(向固),見過大人!”
兩人近前,距離賈琮十步遠時,就拜倒在地,大禮參見。
此二人,一人為北鎮撫司鎮撫使,一人為百戶。
曾與賈琮幾番交道過,隻是當初他們是看在葉清的麵上,對他麵上恭敬。
現下又不同了。
賈琮為天子欽點錦衣親軍指揮使,又是以國公府門第而封的二等伯,身份貴重。
且天子欽點賈琮之意,朝野皆知,賈琮有天子作靠山,錦衣親軍內誰敢扯後腿?
兩人也是仗著“故人”的身份,提前來拜山頭……
看著年不過誌學,卻身著飛魚服,一手執掌錦衣大權的賈琮,韓濤、向固等人也隻能在心裡苦笑:
任勞任怨臟活苦活累活乾了大半輩子,卻不如生的好……
又能有什麼法子?
賈琮自然不知道他們的心聲,當然,也能猜想到一些,不過也並不在意。
他道:“起來吧……你們二人怎在此?”
韓濤起身後,笑道:“一載不見,沒想到大人竟成了卑職的頂頭上官。想著大人就要執掌錦衣親軍,許有什麼要備問的,所以卑職就帶了人來。”
賈琮聞言,似笑非笑道:“來了也不通秉,你怎知道我在榮府,就巴巴的在這邊等著截我?”
韓濤:“……”
眼見賈琮目光隱隱清寒,韓濤心裡連連叫苦,大意了……
誰能想到,本該正誌得意滿不拘小節才對的賈琮,居然一瞬間就能想到破綻。
眼見大門燈火下照的韓濤冷汗都快流下來了,賈琮嗬嗬笑了聲,不再提這一茬,等正式上位後,再慢慢清理吧。
他對韓濤道:“你來了也好,不然明兒一早我還要派人去傳你。我有兩件事要你去辦,你這樣……”
說著,賈琮將裘良和石守義的事說了遍。
說罷,卻見韓濤乾笑了聲,道:“大人,裘良和運漕幫好辦,早有下麵兒郎們說過他們乾下的黑心齷齪事,鎮撫司裡就有現成的證據,直接拿人就好。可是石家衙內……”
韓濤看賈琮皺眉看了過來,忙解釋道:“大人,像石部堂家那樣的門第,沒有旨意,是絕不能輕動的。否則事情嘩然,朝野皆驚,那時麻煩就大了,畢竟一部尚書,也是朝廷的體麵……”
賈琮有些嫌棄的看著韓濤,道:“你們鎮撫司這些年是不是窩囊慣了,膽子比雞還小?”
韓濤被罵的臉色發青,卻也隻能苦笑道:“大人,就是當年,錦衣親軍沒有天子旨意,也動不得一個當朝從一品大員啊。”
賈琮奇道:“我卻不知道,石守義何時成了當朝從一品大員了?”
韓濤:“……”
石守義雖不是,可他老子卻是。
石川石榆齋在新黨中都是有名的性烈如火,強勢之極。
當初若不是宋岩名滿天下,德望太隆,換個尚書怕都能被他架空。
韓濤自然知道石川的性子,賈琮不怕他,可他韓濤怕啊。
賈琮見他這般,氣急反笑道:“罷了,我不逼你去和石家對著乾了,你先去拿下富發賭檔,拷出具體罪證來,再來尋我。給你兩日功夫,若是再敢推諉,辦事不利……韓鎮撫,你就不要怪我不念故人之情了。”
聽聞賈琮之言,分明老辣無情,韓濤哪裡還敢再有一絲僥幸之心,恭聲應道:“大人,不用兩日,明日卑職便能辦妥!對付不了石家父子,若是再對付不得一群潑皮,卑職也再無顏為官了。”
賈琮聞言,頷首道:“行了,那們你去準備吧。”
“喏!”
見韓濤、向固離去的背影,賈琮麵色漠然。
不是他不念舊情,實是錦衣親軍和其他衙門不同。
其他衙門的堂官,多是先收攬投靠過來的人,再恩威並施,如此方好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