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瑥也笑道:“京城見!”
江黎現在不是什麼出名的大人物,起碼遠離京城的邵家村就沒人知道寧遠侯世子是誰,所以他在與蕭瑥相交的過程中並沒有隱藏自己的名字,是用的真名。大概也是蕭瑥沒有故意去試探他身份的原因,取得了他的部分信任。
蕭瑥將江黎送上船後,站在原地目視著行駛在江麵上的貨船在視野裡漸漸的變小,大風吹得他的衣袍簌簌作響,他依舊站在原地不曾離開,一直到貨船的影子徹底從視野中消失,他才轉身離開碼頭。
沒辦法,他站在碼頭那麼長時間不是為了吹風也不是為了裝逼,隻是為了向男主江黎表達一下自己對他真誠的友誼——誰讓古人都喜歡做這種千裡相送、目送彆離的行為表示自己的戀戀不舍呢?
送走了男主,女主現在也暫時安分了下來,畢竟她肚子的月份不小了,經不起折騰。蕭瑥也能平平靜靜的出發前往府城參加半個月後的鄉試了。
原主邵青雲參加了三次鄉試才考上舉人,鄉試三年一次,考三次就是快十年才考上了舉人,可見普通老百姓靠科舉晉身有多不容易了。邵青雲還算幸運,有更多的考生一直考到白發蒼蒼都沒考中,他不到而立之年就得中舉人,也能稱得上一句年少有為了。
不過蕭瑥可不願意在考試這一環節上耽誤那麼多年,他做足了充分的準備,打算一路高歌到殿試。
蕭瑥本人是自信的,他自信自己的學識應付科考絕對沒問題,他主要在意的還是自己考中舉人之後的拜師問題。拜一個好老師,日後入官場就等於有了現成的人脈資源支持,他就能縮短自己的任務時間。
拜師這件事他打算等到府城去後收集一下這個皇朝那些大儒們的信息再做決定。
<<<<<<<<<<
蕭瑥啟程要前往千裡之外的府城趕考,邵父和邵母都緊張得不行,邵母每天都是有空就在為他的行李忙活,生怕自己一個疏忽虧待了兒子,而邵父則是打算跟兒子一同前往府城陪考。
邵家村是屬於青羅城青陽縣轄下,這次蕭瑥就是要去青羅城的府城參加鄉試,為了早點到達,他與邵父二人選擇了坐船走水路,與他們同行的還有兩個青陽縣的秀才學子。
這兩個秀才蕭瑥都在原主邵青雲的記憶裡看到過,年近四十的那個儒生秀才姓張,是邵青雲小時候讀的私塾的秀才老師,另外一個年輕些的二十多歲的秀才姓蔣,與邵青雲勉強算是同窗,隻是點頭之交。
蕭瑥在船上遇見張秀才和蔣秀才,神情溫和的打招呼,態度十分友好。
表麵上看他對兩人的態度都差不多,但實際上私底下蕭瑥對張秀才更親近些,在古代師生關係是十分牢靠的關係,張秀才雖然隻是原主的私塾老師,並不是師徒關係,但比起蔣秀才,蕭瑥也合該對張秀才更親近恭敬些。
蔣秀才的家境很好,身邊帶著一個小書童,對張秀才有些愛答不理的,顯得比較高傲。即使在麵對蕭瑥這個年紀比他小好多歲的秀才時,他的態度也不算熱情友好,隻能說是不冷淡。
蕭瑥一眼就看得出這種富家子弟是被家裡人給慣壞了,仗著有點天賦就眼高於頂,日後若是碰了壁能端正態度還能有些成就,若是不能,估計就是一生‘懷才不遇’的下場了。如果這蔣秀才隻是做個純粹的讀書人,這高傲的性格說不定還能被某些好這一口的人欣賞,他要是想做官,那肯定沒什麼戲。
雖然心裡給這位有些傲慢的蔣秀才下了定論,但蕭瑥麵上卻絲毫不顯,一副謙謙有禮的書生模樣。
從青陽縣到羅陽城的水路距離不算很遠,所以蕭瑥等人乘坐的貨船不過幾日就到了府城的碼頭。
邵父和蕭瑥一起下了船,他對張秀才和蔣秀才道:“二位在府城可有落腳的地方?”
蔣秀才道:“我家在府城有一座彆院,我就住那裡。”
張秀才笑了笑:“我打算在距離考點比較近的地方找個客棧住。”
邵父聽了張秀才這話,眼睛一亮:“我也是這樣打算的,那不如我們一起合租一個小院子,安靜又方便,不會有人打擾你們備考。”
府城的花費比縣城要高多了,邵父為了兒子這次鄉試是打算下血本給兒子營造一個安靜適合看書的好環境,以免考前嘈雜的環境影響了兒子複習。但邵家的情況確實困難,這錢能省則省,所以就想出了與其他趕考的秀才合租的辦法。
作者有話要說: 這次的重感冒讓我受罪又破財,二月份最容易拿到的全勤也失敗了,看來我隻能爭取下個月的全勤了qaq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