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身份,李邇安自然也很快跟薑瑾年結了婚。
在薑瑾年去上班的日子裡,她就在家給老太太針灸治病。
一年後,老太太能模糊的看見些影子時。
薑瑾年收到消息,他當初的文章再次被人拿出來舊事重提。眼看風頭又起,李邇安便建議他乾脆主動提前申請下鄉勞動,以獲得相對的主動權,不至於被發配到太荒涼的地方。
城市就業困難,他作為一個有‘前科’的人,占了一份好工作,總是很讓人眼紅的。不是這次也會有下次,總會有被舊事重提的時候。
薑瑾年知道,在這個環境下,想要保全家人,隻能如此。
申請很快被批準。
這一次離開,薑瑾年不再忐忑。他的身邊有母親,有妻子。
離開前他給薑小六寫了一封信,告訴他自己要去的地方。讓他不必擔心,並告訴他安頓下來後會再跟他聯係。
依舊是敷陽山。
當年和他一起來的人還有一些一直留在那裡。他們對於薑瑾年回來這個地方,覺得很意外。畢竟,離開了的人,誰又會想要回來呢,何況是當初在這裡差點沒了命的人。
隻是他就是回來了,而且下達的文件還說他是主動回來的。
問的人多了,薑瑾年便解釋說是想要成長。
他也確實和上次來的時候不一樣了。雖然他和他的妻子看起來的村裡的人格格不入,但卻真的融入到了這裡的生活。
雖然農活做得還是沒有鄉親們好,但卻一點點的在進步。閒暇的時候,他會拿出《語錄》,教村裡的孩子們認字,教他們算術。
李邇安因為一手出神入化的醫術,成為附近十裡八鄉最出名的大夫,人人都知道她可以用最少的藥最快的治好病。誰都想活,誰都不會想要得罪能救自己命的人。
所以李邇安總是能分到一些輕鬆的活必如帶村裡唯一的一頭耕牛找草吃簡稱放牛。
而纏了小腳的老太太是不用強製乾活的,雖然分的口糧少些,但有李邇安和薑瑾年在,也不會餓著她。
秋收後,看著不怎麼理想的產量,李邇安又乾起了老本行。找大隊長商量了一下,跟上麵批了一小袋種子。
這輩子有法術的加成,改良稻種變得更加容易。
秋收後就是農閒,除了各自整理一下自己門前種的一小窪蔬菜,人人都有了許多時間。
李邇安小小的暖棚前,每天都有不少來圍觀的人。
每個人也都發表者自己的意見。
從一開始“大冬天的種什麼糧啊,能出來就有鬼了。”
到後來“居然發芽了?!我看也長不大哦,整天這麼盯著燒,控製溫度,浪費時間,到時候長成一捧秕穀子呦。”
再到“長這麼高了啊?瑾年媳婦也不容易,就算沒成也就是浪費一把穀子,還不夠熬一碗粥呢算了算了,彆說了。”
直到最後整個大隊的人都互相傳著:“你去看了沒?那穗子,飽滿的都快把稻杆壓彎了!這種子要是種在咱們地裡,那還得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