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題詩於壁(2 / 2)

朝為田舍郎 賊眉鼠眼 4315 字 9個月前

見中年男子如此說,幕賓隻好訕然一笑,不再勸他離開了。

店夥計殷勤地送來了筆墨,宋根生此時已是騎虎難下,咬了咬牙,終於還是接過筆墨,找了一麵白淨的牆壁,在眾人譏諷的目光下,宋根生提筆落字。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

宋根生一邊寫,酒樓內的文人一邊默念,念著念著,眾人的神情漸漸變了。

長短句在唐朝其實被大多數文人所鄙,認為它太通俗,類於樂坊靡曲,失之文雅,青樓樂妓們懷抱琵琶,眼神勾魂,一邊撥彈一邊淺吟低唱,以豔俗之詞句換得恩客賞賜,故而被文人們認為上不得台麵。

但是今日宋根生題的這首長短句,用詞遣句卻毫無俗氣,每一字皆精妙之極,整首詞讀下來令人不由拍案擊節讚歎,酒樓內的文人們默默念頌,臉上再不複譏諷之色。

直到宋根生將整首中秋詞題完,酒樓內鴉雀無聲,靜謐中帶著一絲詭異的氣氛。

沉默中的震驚,比喧囂的掌聲更令人震撼。

宋根生題完整首詞,小心地擱下筆,覺得有點不對勁,身後太安靜了,就算是諷刺嘲笑,也總得有人開口吧?

於是宋根生轉過身,麵向酒樓內的文人們。然後他楞了,他隻看到了一片呆滯的目光,還有那閉著眼念念有詞的人,似乎在逐字逐句咂摸品味。

宋根生飛快眨了眨眼睛。

似乎……反應不錯?儘管他一再推崇顧青的這首中秋詞,可此刻見到眾人的反應,宋根生發現自己仍然低估了這首詞的精妙程度。

心中的羞恥感愈發強烈,可宋根生還是不得不按顧青的囑咐,整了整衣冠,麵朝眾人長長一揖,朗聲道:“在下,石橋村宋根生。”

這句自我介紹是顧青特彆強調的,說什麼相當於快遞單上的地址,沒有這句介紹,宋根生今日所做的一切全都白費。儘管不懂顧青說的“快遞單”是什麼意思,但他還是老實照做了。

介紹過後,宋根生便翩然離開,留下一眾仍在品味咂摸的文人們。

那張偏僻的桌邊,中年男子闔目默念了好幾遍中秋詞,終於睜開眼,赫然發現那位題詞的少年已不見蹤影,中年男子不由露出錯失扼腕之色。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好句子,好句子啊!”中年男子長歎,神色索然道:“從今以後,中秋之詞儘廢矣。”

桌後的幕賓也是一臉讚歎,夾雜著一絲剛剛貶低少年的羞慚之色,捋須也在默念這首詞,忽然皺眉道:“節帥,今日早已過了中秋,為何那少年偏偏在酒樓上題一首中秋詞?雖是好詞好句,可終歸不大應景呀……”

中年男子笑了:“如此絕妙之詞,若是本官作出的,哪管什麼時節,管什麼應景,本官恨不得隨時隨地題筆顯擺,一生之中但隻能作出這麼一首名垂千古的好詞,夠我一輩子炫耀了。”

神情一肅,中年男子喟然歎道:“人不可貌相,沒想到那少年居然身懷如此稱冠世人之才,倒真是走眼了。此人詩才絕世,胸中必乾坤,此人,吾欲尋之。”

幕賓頓時露出難色:“節帥,陛下的旨意已下了半年,節帥如今仍在路途未曾上任,時間耽誤太久,怕長安那邊會怪罪……”

中年男子爽朗地笑道:“蜀道何其難行,半年從長安到蜀州,已然不錯了,臨行前陛下召見我,我便跟陛下提前說過,陛下必不會怪我,尋訪民間一少年,耽誤不過一兩日,怕什麼。”

闔目再次細品了一遍中秋詞,中年男子歎道:“真是絕妙好詞啊,石橋村,石橋村……值得一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