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笑了一陣後,終於消停了。沉吟片刻,道:“顧青,鮮於仲通上疏說,南詔國之亂因你獻策而平,你以前可曾師從哪位兵家名師,或是讀過什麼兵書?”
顧青躬身道:“回陛下,臣並未讀過兵書,隻是依常理而獻言,鮮於節度使願納臣之言,可見雅量,可見風度。”
李隆基饒有興致地道:“沙盤呢?也是隨便想出來的?”
“臣在家鄉開了一座瓷窯,因時常有宵小之輩覬覦秘方,臣不得不造出沙盤,用以防範瓷窯周圍的出入路口,被鮮於節度使無意中發現,遂用於平南詔之戰,能為大唐平叛做出微末之事,是臣的榮幸。”
李隆基心情大好,年紀大了似乎特彆喜歡聽彆人表忠心的話。
接著李隆基朝身邊一名宦官招了招手,宦官會意,沒多久,幾名宦官合力抬著一個碩大的沙盤慢慢走出來,將沙盤放在大殿中央。
李隆基仿佛賣弄一般朝顧青擠擠眼,笑道:“朕知沙盤之用後,尤感興趣,遂令將作監造出此物,顧青,你看看造得可還像樣?”
顧青上前兩步湊近,發現沙盤做得分外精巧,上麵居然是長安城的地形,城內一百零八坊,還有東西兩市,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皆俱,沙盤上樓台閣宇,飛簷碧瓦,甚至還有一個個縮小了無數倍的陶俑小人,密密麻麻分布在大街小巷,做得非常逼真。
顧青看了一陣,不由衷心欽佩,躬身道:“將作監匠人手藝精湛,比臣所造的粗陋之物精妙無數倍,臣佩服。”
李隆基眼睛盯著沙盤,神情忽然變得陰鬱,喃喃道:“此物委實神奇,若有朝一日,長安城內有亂賊謀反,朕隻在這沙盤上便知敵人駐營布兵之處,一麵小旗插在沙盤上,便是一處伏兵,或是一場決戰,果真妙極。”
楊貴妃柔聲道:“陛下聖天子創下盛唐之治,如今天下士子歸心,子民安居樂業,怎麼可能有亂賊謀反,陛下多慮了。”
李隆基陰鬱的神情如春風化凍一般舒展開,哈哈笑道:“娘子說得甚是,不過此物留在宮裡,也算是看個新奇,或許無用,但有趣。”
抬眼看著顧青,李隆基又道:“顧青,當初捷報上隻說沙盤之妙用,朕論功而賞,如今將作監造出了沙盤後,朕才知此物之妙尤在意料之外,想來想去,朕倒覺得給你的封賞低了一些……”
顧青急忙躬身道:“陛下所賜足夠豐厚,臣謝天恩,不敢再領厚賜了。”
楊貴妃朝顧青看了一眼,掩嘴輕笑道:“顧青,你何日來的長安?”
“回貴妃娘娘,臣昨日午後到的長安。”
“所居何處?”
“呃,暫時住在館驛裡,待入職左衛後再尋住處。”
楊貴妃扭頭拽著李隆基的胳膊搖了搖,撒嬌的語氣讓人酥了半邊身子。
“陛下……妾這個小同鄉來了長安連個落腳處都沒有,多可憐呀,陛下若覺得賞賜不夠,再封官又恐朝中非議,不如賞給他一座宅院可好?”
李隆基被這一通撒嬌騷操作激得龍顏大悅,哈哈大笑不假思索便道:“便著令戶部賜顧青官宅一座,這些年天下富足了,朝中一些臣子手腳也不乾淨了,每年都要查出一批貪官,戶部名下有許多抄沒的官宅,送顧青一座便是。”
楊貴妃妙目笑成了兩道彎月,道:“顧青,還不拜謝天恩。”
顧青急忙道:“臣謝陛下天恩,謝貴妃娘娘。”
李隆基又道:“你給朕的娘子獻過一套貢瓷梅瓶,上麵的詩句寫得頗佳,娘子說是你所作,朕頗為欣賞,哈哈,‘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詩句可不正是說朕與娘子恩愛之情麼,此詩若能傳後世,朕與娘子的恩愛佳話亦可傳後世,為這首詩故,朕送你一套宅院亦無不可,不算逾份。”
顧青今日謝恩謝得有些煩了,可還是不得不繼續躬著身道:“陛下與貴妃娘娘恩愛眷侶,可謂‘隻羨鴛鴦不羨仙’,臣以詩記之,聊表欽羨之萬一。”
李隆基頗覺意外地道:“‘隻羨鴛鴦不羨仙’?好詩句!高宗年間有一位名叫盧照鄰的才子寫過一句‘願作鴛鴦不羨仙’,今日顧卿這句‘隻羨鴛鴦不羨仙’細細品來,僅隻改動兩個字,似乎比盧照鄰那句更得幾分夫妻恩愛之神韻,妙極!”
李隆基今日心情似乎特彆好,哈哈笑過之後,道:“顧卿之才,朕倒是親眼所見了,高將軍,賜顧青銀魚袋一隻,改動兩字,傳之後世,兩字換得一隻銀魚袋,豈非又是一段千古佳話?”,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