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絕不妥協(2 / 2)

朝為田舍郎 賊眉鼠眼 10556 字 9個月前

萬春公主忍不住道:“你們到底在說什麼呀?”

濟王與顧青飛快交換了一記眼神,濟王笑道:“一點小事,不值一提。萬春皇妹,王府管事今日在東市買了一隻波斯貓回來,此貓靈巧輕盈,溫馴柔順,頗為可愛,皇妹要不要玩賞一番?喜歡的話,送你也無妨。”

萬春立馬被轉移了注意力,點頭笑道:“好呀好呀!”

顧青識趣地道:“臣再謝濟王殿下寬宏,謝公主殿下引薦,臣告退。”

離開濟王府,顧青神情陰鬱地走在大街上。

事情算是解決了一半,濟王已答應不追究此事,但顧青卻對宋根生沒信心,以宋根生的性子,縱然濟王不追究,宋根生也不會善了。

所以嚴格說來,事情根本沒解決,宋根生若不願善了,顧青在長安上躥下跳做多少事都是無用的。

憑良心說,濟王的態度算是很不錯了。沒有那種狗血的擺出趾高氣昂不死不休的架勢,也沒有居高臨下頤指氣使的張狂跋扈模樣,顧青與他見麵從頭到尾他都表現得溫文有禮,爾雅君子一般。

這才是皇子的正確態度,受過良好教育的樣子。

能夠不假思索地原諒宋根生的所為,無非是因為顧青的身份,顧青在長安城已薄有聲名,與楊貴妃和楊國忠的關係也不錯,濟王作為一個爭儲毫無希望的閒散皇子,自然不願與未來可能飛黃騰達的少年郎輕易結怨,再加上顧青主動登門請罪,姿態已擺得很低了,濟王有了麵子,於是淡然恕過。

現在的麻煩是,濟王不追究了,宋根生卻不願消停。

一邊是失地農戶家破人亡,一邊是宋根生即將麵對濟王這個階層的瘋狂報複,“仁”與“義”,如何選擇?顧青的心情很矛盾。

回到家後,顧青將自己關進書房,沉思半晌,終於還是提筆寫了一封信,勸宋根生息事寧人,馬上放人,莫與追究。

信上顧青還添了幾句話,他告訴宋根生,有些事情太嚴重太麻煩,不可粗魯地一刀斬斷,最後不僅事不成,還會反噬其身,徐徐圖之方為正道。

寫完信後,顧青吩咐管家找了一位善騎之人,許以重金將信日夜不停送往青城縣衙。

做完了這些,顧青獨自坐在書房裡發呆。

這封已經送出去的信,顧青心中仍有愧意,他還是選擇了保宋根生的命,那些失地的農戶,顧青隻能選擇放棄。

顧青終究還是太弱小了,如今的他,沒有資格改變權貴階層的遊戲規則,隻能默默選擇妥協。

…………

青城縣。

宋根生一大早便離開了縣城,身邊未帶差役,隻有張懷玉和村裡幾位少年跟著。

自從得罪了那位姓蔡的豪紳後,張懷玉便住進了縣衙,隻為保護宋根生。

出身宰相門第的她,很清楚權貴階層一旦瘋狂起來,會是怎樣的腥風血雨。

儘管不認同宋根生為人處世的方式,但他畢竟是顧青的手足兄弟,為了不讓顧青失去這位兄弟,張懷玉不得不貼身保護他。

宋根生今日離城是為了視察城外村莊的土地現狀。

張懷玉跟在他身後,懶洋洋的很沒精神。

“宋根生,我寫的信應該已送到長安了,以顧青的本事,想必很快會查出誰是這些土地真正的主人,而且很快會與那位主人化解恩怨,不再追究你的魯莽……我還是那個意思,宋根生,你快把那個姓蔡的人放了吧,否則顧青在長安為你做的一切等於白費了。”張懷玉跟在他身後無奈地勸道。

宋根生微笑道:“先不急,張姑娘,你今日隨我去各個村莊走一遭,隨便看看,過了今日,如果你還覺得我應該息事寧人,我可以聽你的。”

張懷玉歎了口氣,這書呆子本事不見得高明,但性子卻是真的很倔。

村莊是宋根生離城後隨機選的。

站在城門閉著眼隨手指了一個方向,然後眾人便朝那個方向一直走。

走了一個多時辰,眾人終於來到一個村子,村子顯得很破敗,鴿籠一般低矮的房屋錯落在村子裡,很多房子前麵雜草叢生,顯然很久沒人住了。

眾人慢慢走進,看到那些破敗無人居住的低矮民居後,不由驚訝地麵麵相覷。

張懷玉與少年們都是石橋村出來的,石橋村如今已是青城縣最富裕的山村了,因為有了瓷窯,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吃穿都變得比以往講究。附近村莊的閨女皆以嫁進石橋村為榮,在張懷玉和馮阿翁的主持下,石橋村也在有意識有計劃地慢慢擴建村子,吸納更多的人口遷居石橋村。

跟石橋村的繁華比起來,同樣是村莊,這裡卻蕭條破敗像一座廢棄的墳崗。

宋根生皺眉,站在村口久久不語,張懷玉神情怔忪,垂頭沉思。

“為何不見村民?”同行一名少年終於問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問。

宋根生回頭看了他一眼,歎道:“因為村民已沒了土地,沒有土地便沒了生計,留在村裡隻能等死。”

懵懂的少年不解地問道:“為何沒了土地?”

“因為土地被有權有勢的豪紳權貴搶走了。”

“土地也能搶?”

“土地當然能搶,一張地契,一把惺惺作態的銅錢,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從此便徹底屬於彆人了。”

少年仍舊不解:“我可以不賣呀,不在地契上畫押,彆人能奈我何?”

宋根生冷冷道:“我有權有勢,我命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架在你妻子兒女的脖子上,你賣不賣?你敢不賣嗎?”

少年氣得漲紅了臉:“朗朗乾坤,沒王法了嗎?我去告官!”

宋根生冷笑,指了指自己,道:“大唐敢受這種案子的官,隻有我一人。而我,至今還冒著掉腦袋的風險,不然張姑娘為何把你們調派到我身邊保護我?”

正說著,遠處破敗的民居走出一群人,他們步履蹣跚,老幼居多,青壯極少,老人牽著孩子,一步一步走向村口,每走幾步老人們都會回頭留戀地看一眼,然後抬袖抹淚。

沉默無聲的哭泣尤令人壓抑。

宋根生心頭一緊,快步迎上前攔住了他們。

“諸位鄉親要去哪裡?”

為首一名六十來歲的老人打量了宋根生一眼,今日宋根生沒穿官服,衣裳質地頗為普通,看起來像個平凡無奇的山村少年。

老人沒了戒意,抹淚歎息道:“要走了,哪裡有活路便去哪裡……”

“諸位為何背井離鄉?”

老人指了指村子周圍的梯田坡地,慘然笑道:“地都是彆人的了,我等要麼賣身為奴,世世代代做牛做馬被人驅使,要麼馬上離開,縱是乞討吃草根樹皮也要當個堂堂正正的人……”

宋根生從懷裡掏出一個餅,蹲下身掰開,分給兩個孩子,然後歎道:“你們離開了也很難有活路的……”

老人搖頭:“天要絕我,夫複何言?隻求下一世投個好胎,莫活在這不見天日的世道了。”

“你們的田地被何人所奪?”

“整個村子的地被好幾家地主瓜分了,我等已是村子最後離開的一批人,還有些人為了活命,已跟主家簽了賣身死契,從此成了他們的奴仆。”

宋根生神情難受,沉默半晌,輕聲道:“田地被人所奪,你們或許……或許可以報官。”

老人譏誚地笑了:“官?官隻會加我們的賦稅徭役,哪裡會管這種事?我等還是去蜀州城看看吧,聽說那裡繁華似錦,若是乞討的話,約莫能活下去。”

宋根生拳頭攥緊,指節用力過度而泛白。

他身後的張懷玉和幾位少年各自從懷裡掏出了一把銅錢,遞給了老人。

老人一愣,急忙領著村民朝他們拜下,宋根生心中一痛,飛快讓開。

在老人的千恩萬謝下,一眾衣衫襤褸的村民扶老攜幼離開了。

宋根生站在空蕩蕩的村口仰天長長歎息,良久,忽然轉過頭盯著張懷玉的眼睛,緩緩地道:“張姑娘,你還覺得我應該息事寧人嗎?”

“治下子民流離失所,我宋根生身為一縣之父母,若對此慘狀仍不聞不問,我宋根生枉自做官,枉自為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