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皇帝專用澡堂子是怎樣的體驗?
謝邀。
人剛出門,慌的一批。
出賓舍往右,入內宮門直走便是蓮花湯。
顧青跟在宦官後麵走得很慢,越往裡走,內宮的戒備越森嚴,四處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羽林衛和左衛將士。
宦官邊走邊回頭向顧青笑著解釋,原本華清行宮沒有這麼多將士守衛的,隻是昨夜驪山被人為放火之後,羽林衛和左衛緊張得不行,負責護駕天子的大將軍在天子寢宮外跪了大半夜請罪,同時華清宮增加了無數禁衛,將這座行宮圍得如鐵桶一般。
提起人為放火,顧青不由恨得牙癢癢,這次他是真心認同該把那放火的人淩遲碎剮了才解恨。
“山火被撲滅的同時,宮裡便派出人馬搜山了,找了整整一夜,上午時分有回報,他們在半山樹林裡發現了有人駐留的痕跡,凶徒約莫兩到三人,人可能趁著昨夜大火跑下山了,長安京兆府和藍田縣衙都派了精乾之不良帥偵緝此案,顧長史放心,這夥賊人活不了幾日了。”
顧青點了點頭。
一把火差點燒死當今天子,可以算得上是驚天巨案了,李隆基昨夜逃過一劫,如今恐怕整個長安朝堂都震動了。
至於這把火究竟是誰放的,顧青此時的懷疑對象仍是東宮太子李亨。
沒辦法,太子的嫌疑太大了,大得幾乎昭然若揭,昨晚的事傳出去後,無論朝臣還是民間百姓,恐怕都不得不懷疑太子,李亨可是渾身長滿了嘴都說不清了。
隻是顧青仍有些奇怪,朝堂爭鬥向來是陰謀重重,太子這種做法等於公然撕破臉不計後果地謀反了,按說以太子的為人處世不應如此簡單粗暴,若然事敗他連轉圜的退路都被斷得死死的了。
宦官領著顧青一路走一路介紹內宮的禦湯,顧青這才知道原來華清行宮的湯池不少,除了李世民專用的星辰湯,李隆基專用的蓮花湯和楊貴妃專用的海棠湯以外,自然還有太子專用的太子湯,以及供內官和宮女專用的尚食湯,供賓客朝臣專用的少陽湯等等。
顧青沉默地跟著宦官往裡走,明明是兩世為人,一路表現得卻像個土包子,增廣見聞的同時,心中難免有些羞恥感。
來到一間奢華高大的宮殿前,宦官指著宮殿告訴顧青,這裡便是天子專用的蓮花湯了,又指著宮殿旁邊一座稍微矮小一些的宮殿,宦官告訴顧青緊鄰蓮花湯旁邊的宮殿便是海棠湯。
顧青嘴角露出一抹不正經的微笑。
“海棠”這個名字取得好,後世有一首調侃老夫少妻的詩,其中一句“一樹梨花壓海棠”,頗得幾分不正經的精髓,優美,但也夠損。
宦官微笑著請顧青入殿,殿內並無廳堂,進去後中間便是一方碩大的池子,池子裡冒著氤氳的熱氣,裡麵早已蓄滿了溫泉,池子邊恭敬地站著兩名小宦官,上前為顧青寬去衣裳,並問顧青要不要他們服侍入浴湯。
顧青急忙拒絕了這個不正經的請求。
他不習慣接近女人,也不習慣接近男人,半男半女的更不習慣。
雖然心裡還是很嫌棄泡李隆基的澡堂子,可顧青知道不泡進去不行了,宦官的眼睛盯著他,如果他露出嫌棄的樣子,那麼昨夜對李隆基的救命之恩完全可以在瞬間被抹得乾乾淨淨。
脫光之後顧青閉著眼跳進了禦湯,四十多度的水溫剛好適合皮膚接受的溫度,顧青隻覺得全身的毛細血孔都張開了,整個人浸泡在溫水裡,顧青發出滿足的歎息聲。
…………
沒敢在蓮花湯裡泡太久,帝王給臣子的恩賜,臣子接受帝王的恩賜,兩者其實都是象征意義,淺嘗輒止足矣,蹬鼻子上臉就等著招禍吧。
泡了兩炷香時辰,顧青光溜溜地從池子裡出來,擦乾之後飛快穿好了裡衣。
外麵等候的小宦官似乎聽到了動靜,急忙竄了進來,殷勤地服侍顧青穿衣,給他換了一身嶄新的緋色官服,還有一條華貴的玉帶,玉帶上麵鑲嵌各種寶石,亮晃晃的招賊惦記。
小宦官邊更衣邊笑著解釋,官服和玉帶皆是貴妃娘娘所賜,請顧長史更衣後到宜春閣覲見陛下,天子等候多時。
穿戴一新,腰間掛上新賜的金魚袋,顧青走出蓮花湯,隨著宦官匆匆趕往宜春閣。
依禮入殿,顧青剛進殿門便聽到一陣爽朗的笑聲,笑聲裡夾雜著幾許嘶啞難聽的味道,顯然李隆基的嗓子也沒完全恢複。
“顧卿來了,哈哈,快,無須多禮,上前來。”李隆基站在殿內笑著朝他招手,旁邊端坐著楊貴妃,也笑吟吟地注視著他。
顧青垂頭快步向前,站在李隆基一丈之外。
李隆基不悅道:“朕讓你上前來,離朕那麼遠作甚?怕朕揍你麼?”
說完哈哈大笑,仿佛自己說了一個很好笑的笑話。
顧青扯了扯嘴角,楊貴妃卻很給麵子地咯咯笑了起來。
楊貴妃的捧場令李隆基愈發來勁,此刻他可能覺得自己是個幽默風趣平易近人的天子,人設又豐滿了幾分。
扭過頭,李隆基對楊貴妃笑道:“說來朕倒是真的應該揍這小子一頓,娘子可知昨夜山火,顧青居然命羽林衛挖坑把朕活埋在裡麵,曆朝曆代沒人敢對天子如此無禮。”
顧青急忙惶恐請罪:“臣無狀冒犯聖駕,臣該死,請陛下責罰。”
楊貴妃白了李隆基一眼,道:“三郎莫嚇著孩子,若非顧青情急之下挖坑蓋土,昨夜還不知怎樣的慘況呢。”
李隆基哈哈笑道:“玩笑之語,你們莫當真,朕豈是不識好歹之人,顧卿,昨夜朕差點葬身火海,多虧有你救駕,朕委實應重謝你。”
顧青垂頭恭謹地道:“陛下言重了,臣食君之祿,為君分憂解難是本分,臣不敢居功。”
李隆基讚許地道:“滿朝文武,能識本分者有幾人,顧卿有此心思,朕已見赤子忠心。”
轉身又朝楊貴妃笑道:“朕還要多謝娘子,若非娘子當初將你這位小同鄉引薦給朕,大唐今日恐怕要舉國喪矣。”
楊貴妃急道:“三郎莫亂說,您身係社稷氣運,極貴之身必有天助,就算顧青不在場,三郎也不會有事的。”
李隆基歎道:“朕也很慶幸,昨夜幸好讓顧卿陪同,山火起時,朕和身邊人皆亂了分寸,唯有顧卿最冷靜,想出的法子也是令人不可思議……”
含笑望著顧青,李隆基笑道:“顧卿說說,昨夜你又是下令挖溝,又是以火攻火,究竟是何緣故?”
顧青笑道:“挖溝是為了阻止地麵的火勢蔓延,給大火劃定一個界線,以火攻火是因為臣試探了風向,在上風口再點一把火,能將上方的火勢借風力攔阻下來,給咱們多留一些生存的空間,總之,陛下與臣等困在火場中,臣隻能想儘一切辦法延緩火勢蔓延的時間,儘全力隔絕火與人,皆是為了求生。”
李隆基緩緩點頭:“挖溝是為了斷絕地麵的火勢蔓延,以火攻火是為了樹林上方的火勢蔓延,朕終於明白了,昨夜你下令時,眾人不解其意,皆以為是亂命,事後方知你的兩個法子果然有效,若非你想出的法子,朕等不到大火撲滅,已然被燒成焦炭了,昨夜救駕之功,當以顧卿為首。”
“臣儘本分而已,不敢居功。”
李隆基沉默許久,緩緩道:“顧卿如今還是左衛長史吧?”
“是。”
李隆基哦了一聲,卻不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