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策書難決(2 / 2)

朝為田舍郎 賊眉鼠眼 5124 字 9個月前

萬春遞上顧青的奏疏,忽然掩嘴一笑:“他的字……嘻嘻,好醜。”

李隆基瞪了她一眼,然後翻開奏疏,看了第一行便愣住了,沉默半晌,緩緩道:“顧青的字……果然好醜,嗯,醜極了。莫非世上有才華的人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麼?就沒有一個十全十美之人?看看他這筆臭字,哪裡像是名震天下的大才子,分明是個剛進學塾的稚齡孩童所寫。”

搖頭歎息不已,李隆基忍著惡心繼續看奏疏,然後臉色忽然僵住,表情漸漸凝重起來,看了一半,李隆基忽然抬頭,揚聲道:“高將軍,讓歌舞停下!”

身後的高力士急忙拍掌,揮手讓歌舞伎和樂工退出花萼樓。

說完李隆基看了看楊貴妃和萬春,神情遲疑剛要開口,萬春卻搖著他的胳膊撒嬌道:“父皇,顧青在奏疏裡說了什麼,讓女兒也聽聽嘛,說不定女兒能為父皇出出主意,為君父解憂呢。”

李隆基無奈地笑了笑,楊貴妃卻很少乾預朝政,正打算識趣地告退,忽然發現萬春朝她扔了個眼色。

二女名為後媽繼女,但年歲相仿,是多年的閨蜜,早已有了默契,收到萬春的眼色,楊貴妃愣了一下,然後無奈地道:“三郎,妾也舍不得離開,若不是什麼機密要事,不妨說與妾和睫兒聽聽,睫兒說得對,或許咱們也能為三郎出出主意呢。”

李隆基想了想,終究還是舍不得趕她們走,於是緩緩道:“顧青所奏之事,確實是極大的機密之事,……事關大唐百年大患,若計成,可一舉平之,大唐西南從此無憂矣。”

楊貴妃好奇道:“大唐的西南是……吐蕃?難道顧青所奏的是平吐蕃之策?”

李隆基笑了:“沒錯,少年郎果真是銳氣十足,行事大膽,但仔細一推敲,似乎並非魯莽,反而頗有幾分道理……”

說著李隆基低聲將顧青的平吐蕃策說了出來,說完後二女神情震驚,李隆基的表情卻有些複雜。

良久,楊貴妃吃驚地道:“顧青他……果真好大的膽子!三郎,此計可行否?”

李隆基遲疑道:“此計……朕亦難說是否可行,看奏疏上所列利弊,似乎頗有可行之處,此計所耗費的並非大唐將士的浴血廝殺,而是兵不血刃的絕其糧草,斷其莊稼,若照此而行,不出意外的話,年後吐蕃境內的糧食已支應不起子民和軍隊所需,那時朕興王師而伐,必勝。”

楊貴妃高興地道:“既然必勝,三郎為何猶豫呢?便依顧青所獻之計而行不就好了嗎?”

李隆基苦笑道:“娘子,哪有那麼簡單,此計雖不需要將士們拚命廝殺,但也要舉國之人力物力去施行,為了麻痹吐蕃的君主和權貴地主,這年裡,大唐要在外交上與其交好,然後低價供應糧草,讓他們放鬆警惕,毫無顧忌地占據耕地種植所謂的藥材,一直到吐蕃國內的耕地所產糧食已無法支應子民和軍隊,才能興師征伐,將吐蕃納入我大唐的版圖……”

“此計可行,但大唐要付出的代價不小,如今的大唐雖說是人人皆頌的盛世,但國庫恐怕也負擔不起足夠的供應吐蕃的糧食,一旦斷供,吐蕃人便會警覺,那時便功虧一簣,付出的代價收不回半分成果,風險太大了。”

李隆基沉思許久,苦笑長歎道:“這個顧青,計策如此大膽,遠在千裡之外都能令朕憂慮傷神,朕已垂垂老矣,壯誌早已消磨殆儘,況且要付出的代價太大,說是以大唐國運氣數豪賭一場亦不為過,盛世難得,朕……實在賭不起。”

萬春見李隆基言語中似有否定之意,不由有些著急。

她對國事朝政不甚明了,但她對顧青卻有一種莫名的毫無理由的信任,她覺得顧青的主意一定是好的,一定是他耗費了許多心神才想出來的,能為大唐掃除百年大患,絕不能被父皇一句話便否掉。

若他在千裡之外的安西得知自己的獻策被天子否了,該是多麼傷心呀。

於是萬春美眸眨了眨,朝楊貴妃扔去一記求助的目光。

楊貴妃對萬春和顧青之間若有還無的小情愫自是清楚得很,不過眼前這件事太重要,事關大唐國運氣數,楊貴妃不敢因私人感情而胡亂出頭,於是輕俏地白了萬春一眼,扭頭望向彆處,顯然是不想幫她說話。

萬春見楊貴妃不肯幫忙,不由賭氣地哼了一聲,隨即露出可惜之色,悠悠一歎,似乎喃喃自語道:“可惜了這極佳的計策,大唐的百年之患若能在父皇手中平定,不僅臣民會對父皇頂禮膜拜,青史對父皇的功績亦會不吝溢美,將來祭奠曆代大唐先祖皇帝時,父皇以治盛世,除百年大患之功,其功恐怕不下於太宗高宗先皇帝,那時的父皇,應可稱‘千古一帝’了吧?”,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