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青在玉門關做的事,高仙芝並不知情,那時的他已經回到了長安。
可是李隆基此時的臉色卻令高仙芝有些惶恐,先褒後貶的語氣更令高仙芝感到天威莫測,無法揣度李隆基接下來的話是甘霖還是雷霆。
“臣……臣實不知顧青闖了這般大禍。”高仙芝垂頭道。
對於顧青,高仙芝的感覺比較複雜,既有些佩服顧青治軍治城的能力,又多少有些嫉恨他搶了自己節度使的位置,總的來說,終歸還是欣賞的,尤其是當初在安西時與顧青把話說透之後,高仙芝也恍然明白自己這些年在安西犯下的錯誤,對顧青的恨意漸漸沒那麼深了。
可是此時此刻李隆基分明已對顧青有不滿之色,高仙芝幾乎不用猶豫,立馬決定掉轉槍頭,果斷站在李隆基一邊。
“顧青有才,但年輕氣盛,行事果決卻不計後果,用其人如用雙刃劍,有利亦有弊。”高仙芝評價道。
李隆基冷哼一聲,道:“朕比你更清楚顧青的為人,當初他在長安時沒少闖禍,劫大牢,殺刺史,無法無天之極,但是朕沒想到他去了安西後,闖的禍也愈發大了起來,居然敢私自調撥兩萬兵馬,兵臨玉門關啟釁河西軍,這是何等的膽大包天!他眼裡還有朕這個天子嗎?”
高仙芝惶恐道:“陛下息怒,顧青私自調兵,此為大罪,陛下可聖裁嚴懲,以儆效尤。”
李隆基怒過之後,語氣忽然又變得平緩,道:“方才朕聽了你經略安西之策,朕還想聽你說說顧青是如何經略安西的。”
高仙芝遲疑了一下,決定還是實話實說,他與顧青並無深仇大恨,安西節度使之位也不是顧青搶走的,而是天子的任免,此刻見李隆基對顧青似有很大的不滿,高仙芝還是有些擔心顧青會被嚴懲。
於是高仙芝措辭之後緩緩道:“顧青此人,經略安西比臣更老道,他似乎對商賈之事頗為看重,上任之後第一件事便是擴龜茲城池,新建集市,並降低賦稅,吸引各國商隊來龜茲城做買賣。”
“他還修建了許多商鋪,靠賣商鋪的錢財,龜茲城幾乎是一夜之間變得富裕了,顧青用這筆錢來獎賞將士,組建陌刀營,神射營,每日操練將士時,名列前茅者皆有賞錢,將士們為了顧青的賞錢,操練起來格外賣力,戰力比以前高了不少,上次全殲吐蕃兩萬餘,也是因為將士們身強力壯,輕易勝之。”
李隆基麵無表情,不發一語認真地聽著,高仙芝滔滔不絕說了很久,都是關於顧青經略安西的一些細節,李隆基自始至終沒插一句嘴。
直到高仙芝說完後,李隆基點了點頭,忽然笑了:“高卿卓見,精準獨到,朕很欽佩。”
說完李隆基卻不再繼續這個話題,端起酒盞笑道:“今日你我君臣把酒言歡,高卿離開長安多年,閒暇之時可在長安城閒逛些時日,看看我大唐國都的變化,聊解多年戍邊之苦。”
高仙芝急忙謝恩。
一頓酒宴,君臣儘歡,高仙芝識趣告退,李隆基含笑親自將他送出殿門外。
轉過身時,李隆基的目光卻有些陰沉。
高力士在身後垂著頭,多年主仆的默契,他不用看李隆基的臉色都知道,此時的天子心情很不好。
“高將軍,還記得當年你初識顧青時,是如何評價他的?”
高力士不假思索地道:“沉穩,聰慧,有才,但心中無情,無情難免不忠。”
李隆基頗覺意外地看了他一眼,笑道:“難為你還記得。”
高力士躬身道:“老奴亦對顧青此人頗為重視,隻因陛下對他重視,是以老奴記得有關顧青的一切。”
李隆基臉上不見喜怒,悠悠一歎道:“如今朕還想聽聽你對顧青的評價,想知道是否與當年相同。”
高力士想了想,道:“沉穩,聰慧,有才,心中有情,然則不一定忠。”
李隆基又意外地哦了一聲,道:“心中有情,當知忠義,為何有情卻不忠?”
“顧青之情,意在麾下部將,意在黎民蒼生,但他對陛下……不一定有情。”
李隆基淡淡地道:“短短數年,顧青為何從無情變成了有情?”
“世事多難,寵辱親疏,如今的顧青是位高權重的安西節度使,不再是那個剛走出蜀中山村,命運乖舛的野小子,曆世如參禪,一朝參悟,心中自然便有了情。”
李隆基點頭,緩緩道:“高將軍,朕閱世人多矣,唯獨你,活得最通透。”
高力士識趣地沒吱聲兒。
李隆基又歎道:“是否每個外調軍鎮的節度使都會變,變得不忠不義,變得目無君上朝廷?”
這個問題太敏感,高力士不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