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連連點頭:“好好,快召太真妃,對了,娘子近來總說身體抱恙,幾次推辭不願見朕,今日她身子可曾好些了?”
高力士苦笑道:“太真妃近來飲食不佳,人都消瘦了不少。今日若知她的小同鄉又為陛下立下大功,想必會高興一些,陛下亦可趁機與太真妃多溫存,增進一下夫妻之情。”
李隆基點頭:“快派人告訴太真妃這個好消息,讓她高興一下。”
高力士恭敬應是。
興慶宮一片歡騰之時,長安城外又有一匹快馬飛馳入城。
馬上騎士仍高舉著一道紅翎軍報,從延平門入城後,高舉著軍報大吼道:“捷報!安西軍收複東都洛陽!顧侯爺威武!大唐萬勝!”
長安城內大街上的百姓們都愣了,剛才過去一騎說是函穀關大捷,這才不到一個時辰,又有一道捷報,又是安西軍,這次居然是……收複洛陽?
街上來往的百姓商人武侯錯愕不已,如同被定住了身形似的凝固不動,短暫的寂靜後,街上忽然發出震天的歡呼聲。
“安西軍了得!顧侯爺厲害!”
“國朝得此良將,何愁叛亂不平!”
徘徊酒肆客棧的窮酸文人們更是歡欣鼓舞,不停催促著掌櫃備紙筆,誠如李泌所預言的,他們要為安西軍的大勝題詩於壁,遙賀顧侯爺與安西軍。詩名大抵便是《聞官軍收複河南》之類的。
如果說剛才函穀關大捷的捷報隻是讓長安臣民興奮鼓舞一下的話,這次安西軍收複洛陽就是重量級的好消息了。
在不懂軍事的民間百姓眼裡,自古以城池土地為“國”,王師征戰沙場,市井民間評判一場戰爭勝負的標準不是殲敵多少多少人,而是你攻破了多少城池,多少土地被納入咱們自己的版圖,土地和城池才是實實在在的功績,殲敵什麼的,隻能算是小勝。
而安西軍收複洛陽,在臣民眼裡就是實實在在的大勝,因為城池被收複了,河南的廣袤土地重新屬於大唐朝廷,這才叫大勝。
報捷的騎士一路大吼一路狂奔,人馬所過之處,如同點燃了火油,隨著騎士的狂奔,大街上從喧囂到沉寂再到歡騰,自安祿山叛亂發生以來,長安城的臣民從未如今日這般振奮歡欣過。
興慶宮內。
函穀關大捷的興奮還未消退,李隆基很快得到了第二道報捷奏疏。
“收複洛陽?顧青果真收複了洛陽?”李隆基不敢置信地坐在大殿內,一臉的震驚,眼中放出焦急又忐忑的光芒,仿佛在害怕這是一場美夢。
報信的宦官也興奮極了,快速地道:“是,陛下。報捷的軍士還在宮門外等著呢。”
李隆基顫巍巍地招手:“快,捷報給朕看看。”
高力士飛快捧著捷報遞給李隆基。
李隆基迫不及待打開,逐字逐句地念完奏疏上的文字,呆怔許久,忽然狠狠一拍大腿:“哈!哈哈!好,好個顧青,國士無雙!”
高力士喜笑顏開地行禮:“老奴恭賀陛下,王師收複洛陽,安賊末日不遠矣!”
李隆基此時已高興得不知如何發泄才好,站起身手腳胡亂地扭擺了幾下,哈哈大笑道:“召集朝臣,今夜興慶宮設宴,賀王師收複洛陽!”
高力士也高興極了,當初顧青臨危受命,領安西軍入關平叛,高力士曾與他在宮門外有過一番交談,沒想到顧青果真不負眾望,用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回報天子的知遇之恩。
這個年輕的小子很快要騰達了,叛軍勢如破竹,大唐全境惶然的情勢下,居然能夠逆風翻盤,接連三次大勝,相比其他幾支平叛的軍隊,安西軍的表現可謂十分驚豔了。
即將騰達的人,高力士不介意送個順水人情,於是躬著腰小心地道:“陛下,安西軍奉旨入關平叛,接連三次大勝了,陛下何不重賞顧青和安西軍,讓他們繼續為天子效力,奮勇殺敵,消弭叛亂。”
李隆基一愣,神情掙紮猶豫許久,衡量利弊後,終於重重點頭:“收複洛陽的功勞太大了,若尋常小恩小賞,怕是會寒了安西軍將士的心,朕必須要重賞。”
與捷報一同送來的,還有厚厚的一摞請功名冊,以及戰死將士的名冊。
李隆基隨手翻了幾頁,緩緩道:“傳朕旨意,安西軍戰死者撫恤翻倍,以示恩德。請功名冊所具者皆準,功勞第一的函穀關陌刀營,可欽賜將士錢萬貫,陌刀將李嗣業遙擢右衛大將軍,賜紫金魚袋,收複洛陽第一功沈田,王貴,賜紫金魚袋,賞萬金,沈田擢領右驍衛大將軍,王貴升都尉……”
高力士小心地試探道:“主帥顧青……是否升賞?”
李隆基再次猶豫,沉吟片刻,緩緩道:“晉顧青為……青城縣公。”,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