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宗親說拿就拿下了,他敢將宗親入獄,而且入的不是宗正寺的大獄,而是京兆府的大獄,他敢抓宗親難道就不敢殺宗親麼?
怎樣立威才算最有效,當然是殺人,殺一個在皇室中有分量的人。
永王的大小長短尺寸正合適,當初心疼名下土地,永王耍了個小聰明,隻歸還了一半的土地,這個舉動無疑給未來埋下了殺身之禍。
顧青正愁沒有借口拿宗親開刀,永王卻主動送上了借口,世上還有比他更愚蠢的人麼?
“來人,來人!獄卒何在?本王要見顧青!要見顧郡王!”永王瘋了似的在大牢裡大吼。
獄卒很快就來了,神情冰冷,看他的眼神如同看著一個死人。
“求你遞一句話出去,本王定有重金酬謝……”永王此刻已沒有任何高高在上的宗親形象,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在獄卒麵前苦苦哀求。
獄卒神情冷淡地道:“宋府尹有嚴令,殿下怕是遞不出任何話了。”
“求你告訴顧青,本王願將名下所有土地和農莊彆院雙手奉送給他,對了,王府庫房內尚有不少錢財珠玉異寶,也都送給他……”
獄卒搖頭:“來不及了,殿下入獄後,永王府已被安西軍查抄,你名下的土地,錢財,珠玉,全部被查沒。”
永王一呆,喃喃道:“何仇何怨,爾竟欲對我趕儘殺絕……”
獄卒看著神情絕望的永王,搖搖頭,道:“殿下今夜好生歇息吧,明日午時,殿下就要被問斬了……”
永王渾身一震,呆怔半晌才回過神來,淒厲地大吼道:“叫顧青來見我!本王不服!”
獄卒同情地瞥了他一眼,搖搖頭,歎了口氣便離開了。
…………
永王下獄,震驚朝野。
太極宮內,李亨勃然大怒,接連派出宦官宣旨召顧青入宮,旨意傳到顧青王府門前,宦官卻連王府大門都進不去。
王妃張懷玉派人傳出話來,今日朝會後郡王殿下偶感風寒,已然病倒了,很嚴重,隻剩一口氣的那種,怕是無法遵旨入宮了。
借口太敷衍,比萬金油還可恨,偏偏卻拿這個借口無可奈何,古今多少帝王將相都在這個萬金油借口麵前一敗塗地。
李亨既震怒又無奈,隻好再派宦官去京兆府宣旨,嚴令府尹宋根生馬上釋放永王。
結果宦官仍然連京兆府的大門都進不去。
顧青仿佛早已預判到李亨的反應,調撥了一千餘安西軍將士守在京兆府官衙前,宣旨的宦官被殺氣騰騰的將士們嚇得兩腿發軟,話都不敢多說立馬扭頭便走。
接連碰了一鼻子灰,皇權受到嚴重挑釁,李亨卻沒有任何辦法,隻能在宮裡暴跳如雷,指天大罵。
第二天午時,在兩千餘安西軍將士的押送下,蓬頭垢麵的永王被提出大牢,押赴西市,午時一刻,隨著監斬官扔下令箭,劊子手一刀揮落,永王的頭顱落地。
滿城臣民震驚萬分,看到京兆府四處張貼的永王罪狀後,百姓們無不拍手稱快,反而是朝堂的大臣們則一臉詭異莫測。
朝臣們很清楚,問斬永王的諭令根本不可能出自宮闈,而是顧青個人的決定。
這就有意思了,天子沒答應的事,顧青卻以非常強硬的姿態辦了,下手的對象還是皇室宗親,大唐自立國以來,除了宗親謀逆之罪外,還沒有因彆的事情而被斬首的先例。
皇室宗親犯了再大的罪,最高的懲罰也不過是削去王爵,貶為庶民,流放千裡,今日永王涉事被斬,顧青算是開了大唐曆史的先河。
斬了永王隻是個開始,顧青用這種強硬的姿態深深地震懾了宗親和朝臣們,許多宗親藩王在自己的王府裡破口大罵顧青,然而出了王府,宗親們卻戰戰兢兢話都不敢多說,朝臣們當日在金殿內親眼見識了顧青的威勢,連天子都拿他無可奈何,彆人更不敢說什麼。
倒是有幾個性格正直的禦史凜然不懼,永王被斬後,幾名禦史義憤填膺聯名上奏,參劾顧青擅專不法,臣權欺君,妄殺宗親而亂大唐律法雲雲。
參劾奏疏剛遞到禦史台,就被禦史中丞壓下了。
禦史中丞臉上笑眯眯,心裡mmp,你們要死我不攔著,彆特麼拖累我。
親眼見識了這位顧郡王的強硬姿態,以及殺伐果斷的性格,你們還不知死活敢捋顧郡王的虎須,你們倒是青史留名了,我這個禦史中丞給你們陪葬嗎?
再說顧青若是惡意構陷倒也罷了,昨日金殿上,京兆府尹細數永王罪狀,每條每款皆鐵證如山,永王犯了那麼多命案,長安市井百姓對永王伏法正是拍手稱快之時,顧青這麼處置雖說有擅權亂法的嫌疑,但他的處置也算公允,讓人根本挑不出錯處。
天子都拿這位郡王沒辦法,你們幾個禦史特麼想翻天不成?
幾位禦史的參劾奏疏根本連小漣漪都沒翻起便迅速沉寂下去了。
永王伏法後,顧青召集三省六部堂官議事,在郡王府的前殿內,顧青與朝臣們商議了整整一天。
第二天,以尚書省為首,六部尚書響應,朝堂頒下了一道政令,名叫《宗親食邑戶籍土地清查令》,這道政令從尚書省出台後,迅速被頒布各地州縣。
顧名思義,這道政令是要清查皇室宗親名下食邑的真實戶籍和土地了。
永王被殺的第二天,朝堂便馬上推出了這道政令,永王的死更給人一種耐人尋味的深意。
政令剛出尚書省,立馬就被長安城的諸多皇子公主們知曉了。
皇子公主們嚇得大驚失色,氣得在各自的王府裡跳腳,然而他們連發脾氣宣泄的時間都沒有,罵到一半便馬上召集府裡管事下人,將名下逾製的農戶,土地,彆院農莊等,全部主動上交朝廷,並令府中幕賓門客馬上撰寫奏疏,自請逾製之罪。
長安城裡數十位皇子公主和宗親這次非常配合,而且無比主動,認罪態度誠摯熱情,招完了還想招,隻不過在自己的府裡時,諸位宗親的情緒沒那麼穩定。
事實上,永王被斬這件事給皇室宗親們的刺激比較大,有了永王這個反麵教材,其餘的宗親誰還敢跟顧青對著乾?
更有意思的是,那道從尚書省發出來的政令根本沒過天子李亨的眼,顧青召集群臣商議過後,便拍板決定了,連向天子稟奏的形式過場都沒走,直接頒布天下。
這說明了什麼?天子已無法庇護這些皇子公主了,顧青的權勢如今已公然駕淩於皇權之上。
在強大的權勢麵前,身份高貴的皇子公主們也必須低頭,不低頭者,永王便是下場。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總是越積越深,而人與人的關係也會因為矛盾的積累而慢慢變得僵冷,隨著一次又一次的衝突,僵冷的關係發生了質的變化,變得不可調和,不共戴天。
永王的人頭落地,李亨便已清楚,他與顧青之間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李唐的皇權因為永王一案,而被打擊得支離破碎,再不除掉這個權臣,李亨便是第二個漢獻帝,下場甚至比漢獻帝更慘。
生死存亡,就在眼前。,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