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看著這個數據反饋,還在思考問題的源頭在哪裡,人家就看一眼,直接就報出了答案?
而和蘭迪這個大師級的教練員說話,那肯定是不能隻給一個答案的。
除了答案,你還要給過程,要給讓蘭迪可以心服口服的論證才行。
不然,這種大師級人物,你想要就和普通都市裡麵,給個標準答案,人家就納頭就拜,那是絕對不可能發生在現實中的事情。
過程,如何拆解如何得出答案的過程。
才是真正能讓人家信服。
而這個,往往才是最難的點。
不過這對於蘇神來說,不是什麼難事,他擦了擦汗水,隨口就說道:“從跑的技術動作分析,在後蹬階段,阻止膝關節過分後伸,即可使小腿與地麵保持較小的夾角。而傳統的“後蹬式”技術過分強調後蹬時膝關節的充分伸展,蹬地角大,小腿前傾小,與地麵夾角大,反倒是不利於提高跑的直線性和向前性。雖說跳動中人體水平分力的大小,是由後蹬力量和後蹬角度來決定的,但在後蹬力量一定時,決定因素就取決於後蹬角度的大小,而不是後蹬力量。”
“那麼……”
“打個比方。”
蘇神在擺放在旁邊的白板上,拿出筆來寫道:
“如甲乙兩個運動員,後蹬力量均為100kg,甲的後蹬角為47°,乙的後蹬角為55°,則有:甲:x=cs47°=682kg、y=sin47°=731kg。”
“乙:x=cs55°=574kg、y=sin55°=819kg。”
“兩者相比較,答案就出來了,乙的x隻有甲的842%,而y卻是甲的112%。顯然,甲跑動時的向前性要比乙好。”
蘇神在白板上寫完,然後放下筆,道:“這就說明“傳統後蹬式”技術較“蹬直式”技術優越,在後蹬時不要求支撐腿過早用力蹬伸,而是等重心移過支撐點較遠後才進行後蹬,這樣小腿前傾大,後蹬角小,跑動時身體重心上下起伏小,增大了向前的水平分力而減少了人體向上的垂直分力,提高了人體水平位移速度,利於跑速的提高。”
蘭迪盯著看了好一會兒,才繼續問道:“那這裡有個問題,我覺得還是沒有解決。”
蘭迪果然是大師級,看問題都會“刨根問底”,不是你不懂隨便看點就可以忽悠過去。
蘇神也已經習慣了,等著蘭迪,看看蘭迪要說的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樣。
如果一樣。
正好引出一個新的技術概念來。
“那就是即便是角度也可以做好,可力量和角度的搭配呢?還有軀乾位置、送髖位置、尤其是之前的轉換如何做到流暢自如?這裡麵的變數,恐怕不小吧,蘇。”
“而且如何在運動過程中讓折疊做好,這些還是沒有解決啊。”
蘇神聽後,滿意的笑了笑,道:“是的,想要利用屈蹬式增大步幅,當然不會這麼簡單,這裡麵需要套用一個新的技術概念進去,作為一個連接點,我姑且命名為:”
“半折疊技術。”
“半折疊技術?蘇,你自己自創的嗎?那……那英文名該叫什麼呢?”
蘭迪真是想不到,自己居然有一天要問人,新技術的英文翻譯是個啥。
蘇神笑著說道:“不,這是我和拉爾夫.曼先生一起研究的新玩意,是用來補充前側力學的一些新技術點,英文的話,我想想……”
“就叫做……”
“lw heel吧。”
ps:嘿嘿,求票票吖!!!護肝護肝啦啦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