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老四媳婦一向以慈善大度聞名,若是沒有特彆嚴重的事,她應該不敢違逆她這個母妃的意思,所以……
想到這裡,德妃心頭閃過一個不好的念頭,不自覺的看了一旁的胡嬤嬤一眼,胡嬤嬤見著搖頭,示意她之前沒有得到什麼消息。
烏拉那拉氏被德妃嚴厲的眼神看的有些心驚,忙笑著抿了抿嘴低聲解釋道:“母妃,您是不知,昨日貝勒爺和媳婦一回府才知道那個李氏因為和鈕鈷祿氏有了幾句爭執,一時氣憤之下把鈕鈷祿氏推倒的動了胎氣,後來……”
德妃聽了這話臉色一變,等再聽到今日一早那鈕鈷祿氏在自己的院子裡因為吃了虎狼之藥而小產,甚至傷了身子以後都不能孕育子嗣時,她的臉色就更是顯得陰沉難看。
烏拉那拉氏小心的看著德妃臉上的怒意,本來還想再說幾句李氏的不是,但想著之前莊嬤嬤的叮囑,她還是歇了挑唆的心思。
仔細想想還是莊嬤嬤說得對,這李氏當年和宋氏一樣都是母妃她挑出來送到貝勒爺身邊的。
這些年因為李氏給貝勒爺生了四個孩子,母妃她一直覺得自己的眼光不錯,好幾次當著她的麵說自己當初沒有選錯人,甚至近幾年對著李氏是越發的和顏悅色。
她現在若是明著指出李氏的不是,不就是當麵說母妃當初選錯人的眼光不好,就怕母妃會把對李氏的怒氣發到她身上。
本來她先前還準備和貝勒爺一起來說清楚這事的,誰知中途貝勒爺卻突然被皇阿瑪叫人喊了去,害得她現在要一個人麵對母妃的責問。
想著剛聽到的消息,德妃雖明知道這事烏拉那拉氏身上的責任不大,但想著小產的格格鈕鈷祿氏,還有爭寵的側福晉李氏,她依然難忍遷怒的數落了烏拉那拉氏一通。
大意就是她畢竟是四福晉,平日裡還是要仔細管好府裡的事,性子也不要太過慈善了,既然那個李氏能做出推倒身懷有孕的鈕鈷祿氏,可見平日裡她在府裡是如何的囂張跋扈。
若不是烏拉那拉氏她平日沒有多加管束,沒有立好規矩,沒有嫡福晉和主母的威嚴,如何會讓那個李氏的氣性如此之大。
說來說去這個李氏也隻是一個側福晉,就算她生育子嗣有功,難道因此就能讓她沒規矩的爬到嫡福晉頭上作威作福?
這個李氏就因為一個格格懷有身孕就敢這樣心存嫉妒的下狠手,難道這個四貝勒府裡隻容許她一個人生育子嗣?
等德妃再細問鈕鈷祿氏今日小產的經過時,一聽她就知道這裡麵的事不簡單,她也頓時歇了再斥責烏拉那拉氏的心思。
隨即她就轉移了話題,語氣也溫和了不少,等聽到李氏做出這種事隻被罰禁足半年,三個孩子都沒有挪出院子時,德妃連道此事烏拉那拉氏處理的糊塗,越發心生不悅的蹙眉。
她直言依著李氏的性子不適合再讓三個孩子待在身邊,一會等老四來了,她會叫老四把三個孩子都從李氏的院子裡挪出來。
不過烏拉那拉氏既然身為三個孩子的嫡額娘,就算她再對李氏不喜,以前兩人之間再有什麼不對付,她日後也要好好的照顧這三個孩子。
後來德妃又說如今烏拉那拉氏她膝下空虛,若是有抱養三阿哥的心思,就好好的和老四說說,這樣等三阿哥日後長大了,她身邊也好有個依靠。
烏拉那拉氏知道德妃此言是為著她好,她雖不想搶李氏的孩子,不想把那個三阿哥養在身邊,可現在母妃既然這麼說了,她也隻能一臉感激的道謝應是。
不管這件事最後能不能成,可隻要能讓李氏心裡不痛快,她就覺得心裡解氣舒服。
這好好大過年的喜慶日子,因著這些糟心事讓德妃的心情壞了不少,直到有人來回稟說是十四阿哥來了,她一直蹙著的眉頭才放鬆下來,臉上也露出了一絲柔和的笑意。
一旁的烏拉那拉氏見著悄悄的鬆口氣,她現在隻想著等會貝勒爺來了後,也不知會不會答應母妃把三個孩子從李氏的院子裡挪出來?
還有抱養三阿哥的事,她真要好好的思量思量,不管貝勒爺等會同不同意此事,她都不能讓貝勒爺誤會這件事是她先提出來的。
不過若是母妃真說動了貝勒爺把三阿哥養在她身邊,她又該是欣然同意還是婉言拒絕,看來等會她要找個機會和莊嬤嬤仔細的商量一下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