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覺到自己是到了一個瓶頸了。
所以,他現在想要把更多的時間放家庭上,一來彌補,二來也是想看看是否“勞逸結合”。
“老婆你呢?”
趙默問起了楊嬋的工作。
楊嬋隨口回答道:“我還是老樣子,某為你又不是不知道。”
趙默笑問道:“搞萬物智能?”
楊嬋點了點頭道:“是啊,現在人工智能普及速度越來越快,我們也要在這方麵下更大的功夫,否則沒辦法繼續遙遙領先呀~”
趙默忍俊不禁,大笑了起來:“哈哈~”
“遙遙領先”這個梗是過不去了。
楊嬋敷著麵膜,不敢有太大的動作,但翻白眼還是可以的,所以聽到他大笑後,立即丟了個白眼過去,說道:“你們呀,以後想聽遙遙領先都聽不到了,餘總以後都不會說了。”
趙默笑問道:“為什麼呀?”
“還能為什麼?怕影響不好呀!”
楊嬋解釋道:“凡事有利就有弊,輿論是一把雙刃劍,遙遙領先是利於某為,但也不排除會傷到某為。你也知道,不出事還好,一出事,那就完了。”
趙默點了點頭,認可這話。
的確如此!
也就在趙默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時,阿美莉卡那邊傳來了幾個消息。
對於趙默來說,這幾個消息不算什麼,頂多算是枯燥的研究生活中的調味劑,但對於我們這邊的衝擊、特彆是對於世界的衝擊還是有些大的。
一個消息是他們預計在明年,也就是2018年可以完成室溫超導材料的大規模量產;
另外一個消息,也是明年,阿美莉卡預計可以實現真正的可控核聚變;
除此之外,NASA官宣了一個新的宇宙飛行技術方案:脈衝等離子推進技術,宣稱有望在2個月內就飛到火星上!
如果說前兩個消息還讓趙默有些興趣的話,那NASA官宣的新技術方案則是徹底把他逗笑了。
而且,看這三個消息,不是“預計”就是“有望”,到底是秉持了他們畫大餅的成熟手藝,還沒有生疏,還是那個味道。
要知道,等離子推進技術我們航天領域是一直在用的,嫦娥號探測器、神舟飛船、甚至於天宮空間站,都是有等離子推進功能的。特彆是嫦娥號探測器,在太空遨遊那麼久,還要降落月球、從月球起飛,單純的靠電池供電、太陽能電力、化學燃料是不現實的,所以應用上了等離子推進技術。
隻需要幾牛的力量,幾噸一二十噸重的探測器就可以在太空按照設定的軌跡翱翔,性價比賊高。
現在NASA搞這一出,這不是倒翻天罡嗎?
網絡上也好,航天口也罷,世界上其他國家,對於這一條消息都是一笑了之,大多數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前兩個消息上。
一旦阿美莉卡實現了可控核聚變和室溫超導材料大規模量產,阿美莉卡又將和我們走到同一發展起跑線上,至少物質條件上是同一條線的。
這兩個消息,由不得人們不在意。
有人嘲笑阿美莉卡又來“預計”這種畫餅技術,但很多人對此還是沒嘲笑的,給予了正視,認為破船還有三斤釘,阿美莉卡能在明年搞出這兩樣技術來還是很有可能的。於是,國內很快就有了一種緊迫感,那就是我們的發展還要加快!
“搞快點,再不快點還怎麼遙遙領先?”
餘大嘴的台詞都被網友們搶了過去。
趙默原以為這些消息的出來,唐堯、司馬長等人會來找他談談,但隨後一兩天他都沒等到,而且一個電話也沒有。
這反倒讓趙默有些不習慣了。
不過,趙默轉念一想,很快就欣慰了起來,因為這背後透露出的是更加的自信啊!
“從這一刻起,真的不同了啊!”
趙默不由得感歎了一句。
我們也沒有采取太大的動作,就是這樣埋頭發展,發啊發的,不知不覺中,我們重新回來了,回到了原來的位置上!
趙默還是等來了我們這邊的回應的,不過卻是載人登月總設計師的專訪,專訪內容是這一次神舟飛船和月球探測器的重要意義,然後在這次專訪中,載人登月總設計師說了這麼一句話:“……其實上一次嫦娥號探測器就完成了月球拍照任務……當時我們沒有找到那個……嗯,阿波羅盆地的那個……”
這話模棱兩可,除了總設計師自己,沒人知道具體是要說什麼。
但專訪視頻播出來後,舉世嘩然,整個世界都亂套了,被認為是我們官方出麵確認阿美莉卡NASA的阿波羅登月是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