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堯拿起一看,是台長助理的電話,頓時眉頭一皺,以為又是叫自己回去開會的,頓時就不樂意了,接通後第一句話就是:“我現在很忙,暫時回不去京城……”
“幫忙向趙院士問好!”
“這些特征我相信是射頻偏振~”
當天晚上,趙默便飛回了京城。
第二天開始,墨子巡天望遠鏡這邊的實時數據開始傳輸到“小五”這邊。
團隊成員聽著這話,無不感到驚喜,然後激動的說話道。
團隊成員無不愕然:“……”
主打就是一個為了防範風險。
“好的,我立即通知安排下去!”
“好嘞,我把五道口那邊的信息發您,您對接處理下了~”
要知道,那可是趙默呀!
陳堯看到了團隊成員們的臉上表情變化,但他沒有在意,他知道他們是能想通的。
“台長,給我們透露下?”
對於陳堯來說,他今年才三十八歲,還年輕,他還想著拿出震撼世界、改變物理或者天文學的重大理論創新來呢。
因為隻有那種成果,才能使他晉升為世界著名科學家!
或許是因為趙默的出現,讓現在國內的科研氛圍明顯比前世要積極的多,大家都想著要做出更大成果。特彆是年輕人,更是如此,往往一說就說“趙院士當年也是……”,拿趙默當做自己的目標。
助理回答道:“這就不是我們能知道的了,這是趙院士的要求,我們配合就是了。”
而且,作為國人,他有著先天優勢,隻要有個機會,隻要他提出來了,趙默多半不會拒絕,他並未聽說趙默有拒絕過和國內哪個學者見麵的,除非對方太差勁。
“您去吧,我們一定努力工作。”
作為帶領團隊的研究員,自己的能力很重要,但帶團隊同樣重要。一來要培養接班人,二來自己也能抽出更多的精力來。
但是,當汪博說出“這是趙院士要求的”之後,不滿的人消停了,其它還沒來得及說話的都異口同聲的表示沒問題。
“???”
汪博一臉無語的說道:“看我乾什麼?我不知道啊~”
在天眼研究中心這邊,除了國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員,還有地方天文台研究人員、國內的其它一些天文研究組織、機構,也有國外的天文研究人員在這邊做研究。
另一邊,汪博召集了全國範圍內的天文台台長開會,商討把所有數據和五道口的超級人工智能計算機“小五”做對接。
在天文領域,他需要學習的人很多,但現在加上趙默,他隻想向趙默學習,也認為隻有向趙默學習才是最正確的選擇,沒有之一!
絕大部分情況是,大家根本不敢提這個要求,因為趙默太忙了。
陳堯頓時就驚了,連忙問道:“趙院士要我們的數據乾什麼?”
助手先是怔了一下,滿臉的問號,但很快就反應了過來,知道他為什麼這樣了,哭笑不得的同時連忙解釋道:“陳研究員,不是叫你回來開會,是台長剛通知的,我們需要把台裡的所有數據和趙院士那邊實時共享,我是來通知你這事的。”
“小五”作為強人工智能,對於“內容”的識彆、篩選、總結,早已經不需要像以前那種什麼“gpt”搞高強度的大數據訓練了,它自己可以主動在網絡上做針對性的訓練,距離人的思考智慧隻有一步之遙。
全世界不知道多少科學家想要當麵請教趙默,甚至於當麵和趙默說幾句話那也是認為非常光彩的事情,他當然不會例外了。
天眼正式啟用時間並不長,但陳堯率領的研究團隊已經從天眼這邊研究出了多個重量級成果。
等等等等,都是刊登在了《Natrue》雜誌上的重量及成果。
陳堯也不例外。
然後,他們樂觀的期待了起來。
當他們這邊和五道口那邊談妥後,陳堯再次召集了團隊,向他們說了自己的想法:“我明天會啟程去一趟京城,找趙院士當麵請教一些問題,在那邊待的時間不確定。你們在這邊的工作注意做好,可彆懈怠了,我回來是要檢查的~”
“是吧?我也是這樣認為的。”
學無先後,達者為師。
“憑什麼?”
接著,不等他們再說什麼,直接一句“散會”,然後站起身,拍拍屁股走人了,隻留下前來開會的眾人麵麵相覷。
現在趙院士一個吩咐,你就讓我們把手上研究工作暫停,這未免太雙標了些吧?
“大動作我看不會,應該是趙院士又有了不得的發現才是!”
忙碌中,陳堯除了親自參與分析,也在不斷的指導著團隊成員展開工作。
陳堯儘管不明所以,但想了想後還是立即答應了下來。
七嘴八舌,說什麼的都有。
陳堯聽著都差點沒繃住。
翌日,他來到了京城,見到了趙默~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