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這麼一說,憂慮的人才終於放下了心來。
就這種規模,不用說去做了,光是聽說,腦子就很不夠用了。
更彆提去真正的做了,那隱藏在細節裡的魔鬼可是多如牛毛,一個環節出問題就容易全盤失敗,需要重頭再來。
可以說,要想吸收我們開放的航天技術,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一件艱苦卓絕的長時間的工作!哪怕這個國家是大毛子、是阿美莉卡。
想想當初我們接收大毛子的工業體係,那時還非常的初級,還有著大毛子支援的科學家和大量工程技術人員,我們依然搞得無比的痛苦,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才最終完成。
像航天火箭這種高精尖的技術,那就更彆提了。
“我都懷疑哪怕我們開放了技術,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吸收消化。我這裡說的是沒有,不是說需要多少年。對於他們來說,五年也好,十年也好,或者是二十年、三十年,其實沒有任何區彆的~”
分析的網友給出了自己的結論。
很多人讚同這個結論,同樣有人質疑,認為我們太小瞧彆人了,彆的國家也是現代化國家,不可能這麼拉跨吧?
回到家的趙默,楊嬋就對這個話題和他聊了幾句。
趙默解釋了幾句:“這是體製問題,他們的製度注定了他們搞不了這種集體的大事,他們隻能靠私營企業去做,但私營企業是要盈利的,沒盈利的東西做不長久。他們當然可以撥款去做,但四年一屆的換屆,在習慣了輕鬆自在、不願意吃苦的民意下,下一屆根本不會認上一屆的事,撥款自然就無疾而終了。”
楊嬋無言以對,好一會問道:“萬一呢?”
趙默笑道:“萬一就是戰爭了,打破現在的僵局,來一場從上到下的風暴洗禮,或許它們有希望。”
楊嬋:“好吧~”
趙默補充了一句:“但也隻是有望而已,要像我們這樣,還不如期待著等我們在宇宙中站穩腳跟,拉他們一把。”
楊嬋聽得忍俊不禁:“同為地球人,拉老鄉一把是吧?”
趙默笑著點了點頭。
“這樣的話,地球聯邦?”
楊嬋忽然蹦出了這樣一句話。
趙默搖了搖頭道:“看後麵的發展吧,未來的事情誰說得清楚呢~”
科學上的事情,他可以看得到,但社會政治的事情,他看不到。
天心不算高,人心第一高!
人心擁有無限種可能,比人工智能複雜得多的多。
不過,趙默認為地球人聯合成一個以我們為主的整體對地外空間擴展,是很大概率的事情。除了我們,也沒彆的選擇了。
搞的這個全球航天大會,也可以看作是一次小小的試探。
時間進入10月份,今年沒有了國慶閱兵。
去年75周年已經小閱了一次,下一次大閱應該在2024年了。
上上下下也都卯足了勁,要搞一些大動作出來,好在80周年的2024年大閱時亮相,震驚世人。
其中,可控核聚變航天飛船的工程進度就是要求在2023年前完成試飛,然後到2024年國慶前完成一次真正的地月航行。
這個任務不可謂不重!
光是工廠都有一個縣的麵積那麼大,建設周期都得以年來計算,更彆提後麵還有建造生產線、建造飛船等一係列的步驟了。
為此,人工智能被大量應用,很多工序在分解後,能同步進行的同步進行,能分段進行的就分段,由其它地方、其它工廠建造,以此來節省時間。
這個工作趙默隻是參與協助,並沒有負責。
發動機搞定了,後麵其實就沒有什麼卡脖子的問題了。
趙默主要負責的還是月球那邊的暗物質引擎。
11月份,趙默再一次秘密的乘坐飛船降落在了月球上,同行的還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譬如即將退休的阮民、唐堯等人。
這個時候,月球基地已經差不多建設完成了,他是來驗收的。
之所以唐堯等人也能上來,主要還是重力裝置的成功應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