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他從魔都交大畢業後就進入了國企,但他並不滿足於此,很快就轉去了外資企業TDK下屬的新科磁電。黃麟在聽到他去了新科磁電後混得風生水起,很快就成為了廠內高管,還在95年成為了香江的引進人才,於是也丟掉了鐵飯跳進了新科磁電,和他共事。
1999年,31歲的曾群成為了新科磁電最年輕的工程總監,也是唯一的來自內地的總監。當年,他就不乾了,和黃麟一起成立了ATL,自己搞事業。
隻是可惜,在前年的時候,因為資金問題,他和黃麟不得不把ATL賣給了TDK,兜兜轉轉一圈還是回到了TDK。
這事,讓曾群和黃麟很是鬱悶。
曾群是閩省ND人,似乎是天生的骨子裡就有不服輸、想要乾一番大事業的躁動的心,他和黃麟重新回到TDK後其實一直在想著怎麼再出去,隻是一直沒找到機會。當然,也是因為囊中羞澀,實在經不起太大的折騰。
這兩篇論文,讓他稍微安分了點的心又有些躁動了起來。
“要不,我們去問問這個論文的作者?”
黃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曾群一怔,隨即看向了論文作者的介紹,頓時大吃一驚:“趙默,五道口大一學生,今年十八歲?”
黃麟苦笑道:“是啊,我看到的時候也是不敢相信,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他和曾群不過三十多歲,不到四十歲,有如今的成就已經是99%以上的人一輩子也追趕不上的,也是足以自豪的了。但是,當他看到這兩篇論文的作者今年不過十八歲,已經在他們深耕十幾年的鋰電行業超過了不知道多少時,內心也是深受打擊的。
曾群也是一陣搖頭苦笑:“現在的年輕人真的不得了,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啊!”
隨後,他同意了黃麟的建議,說道:“事不宜遲,我們現在就出發。”
黃麟精神一震道:“好!”
……
鵬城,BYD總部。
“王總,這是今天的科學新聞~”
一早,剛上班的船夫哥就收到了秘書整理好的簡報。除了公司管理、項目進度掌控,船夫哥當然也不忘跟蹤當今世界最前沿的科學技術發展情況。
作為1990年就畢業的碩士,1993年就成為鵬城一家國資電池公司總經理的船夫哥,自身就是高學曆人才。尤其是在電池領域,船夫哥可以說是一輩子都撲在了上麵,本科學電池、碩士學電池、工作了也是乾電池,一直到成立BYD。
現在的BYD,已經不是簡單的一個做電池的企業了,而是以電池起價,橫跨模具、電子、汽車等諸多領域的高科技公司。
今年,BYD電子事業部也將赴港上市。
而對於船夫哥來說,公司目前最重要的項目就是F3DM的研發。
“好,放這吧~”
船夫哥隨口說著,然後就開始關注起F3DM的進度來。他的目標,是要求F3DM能夠在明年正式上市,也是為明年京城奧運會的舉辦獻禮了。
“電機方麵還有困難?”
“鐵電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需要重新設計方案?”
看著進度上麵標紅的問題點,船夫哥的臉色漸漸嚴肅了起來。
作為BYD第一款切向電動的汽車,船夫哥是寄予厚望,不許失敗,隻許成功的。他在轉做汽車領域時就敏銳注意到,要想在內燃機方麵超越西方國家,那是幾乎不可能辦到的事情。不說其他,單說發展幾百年積累的專利,就足以扼殺後發國家的一切發展。所以,電動汽車是彎道超車的關鍵,這從他看到通用汽車推出的世界第一款電動汽車EV-1就認識到的。
雖然當年的通用失敗了,2001年推出EV-1,2002年就宣布放棄,但船夫哥不認為是電動汽車這條道的問題,而在於電池問題。
該說不說,他可是電池領域的資深專家!
但沒想到,做消費領域的電池和汽車領域的電池,差彆實在是太大,幾年的研發時間,到現在,他的“鐵電池”還是存在問題。
嗯,鐵電池,BYD版本的磷酸鐵鋰電池,才不是什麼正規的磷酸鐵鋰電池,那是小本子還有魁北克水電等阿美莉卡的專利領域,BYD不侵犯專利,隻做發明。
撓了撓頭,船夫哥決定親自下工廠車間去蹲點,於是他隨手拿上簡報就出了辦公室。
路上,他打開了簡報看了起來。
不一會,一篇名為“一種新型石墨烯三維多孔載體並負載金屬鋰作為複合負極材料的理論探討!”的論文簡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等會,石墨烯電池?”
船夫哥懷疑自己看錯了,連忙又看了一遍,這才確認自己沒看錯,的確是有人寫了一篇有關“石墨烯”的論文,這個人是五道口的學生,簡報後麵還有紐倫堡大學教授克裡斯特爾的評語。
船夫哥看得是將信將疑:“真的假的?這玩意真能造得出來?不過,這趙默的名字有些耳熟啊,似乎在哪裡……我想起來了,年前上過新聞聯播的數學天才!”
然後,船夫哥認為這個論文的可信度達到了七八成。,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