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新的技術方案(2 / 2)

“我知道了~”

船夫哥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所謂的驗證不過是一個台階而已,其實已經表明了趙默點出的多半是正確的,不由暗歎:“這人和人的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然後,他示意杜文濤投影繼續往下看。

在報告的最後,他們看到了趙默給出的一個結構優化方案,取消了他們現有的模組方案,直接電芯組成電池包,趙默還貼心的給這個方案取了個非常獨特的名字,給人以不明覺厲的感覺:CTP技術!

不用看下方的技術說明介紹,船夫哥就“騰”的一下直接從位置上站了起來,原本還很輕鬆的臉色終於變為了震驚,眼睛甚至都瞪大了,直直的盯著屏幕上的新型電池方案。

“這~這怎麼可能啊?”

研發部老大更是呆怔在了原地,比剛才還要更加的不可思議。

既然工藝水平導致能量密度不達標,那就不追求單體的先進,在整體上追求先進,提高體積利用率,如此一來整體能量密度不就上去了嗎?

在原有的方案下做不到,那我們就跳出去,從外麵想辦法。

兩人都是專業人士,隻看這個結構方案就明白這一點。

除此之外,減少了模組結構,零部件數量不就減少了嗎?生產工序不就減少了,生產效率不就提高了嗎?生產效率提高了、零部件減少了,不就是生產成本降低了嗎?

這何止一箭雙雕啊,這是一舉多得啊!

良久之後,船夫哥冷靜下了下來,一臉感慨的說道:“隻是一個小時吧?嗬嗬,隻是一個小時,不僅指出了我們的問題,還貼心的給出了全新的方案。不得不承認,有時候人和人的差距真的會太大!”

研發部老大:“……”

杜文濤:“……”

……

京城,五道口。

發送完郵件後,趙默就把這事暫時拋在了腦後,開始拿出書本學習起來。

“2006年7月22,彩雲之南5.1級;2004年8月10,彩雲之南5.6級……2001年10月27,彩雲之南6.0級;2000年1月14,彩雲之南5.9級;1998年11月9日……”

看著有關地震記載的資料,趙默很快便眼神一凝,彩雲之南竟然幾乎每隔一年就有地震爆發,而且烈度都在5級以上,如此頻繁和劇烈,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再看其它地震,幾乎每年一起,有時候甚至一年幾起,位置都是在西南邊疆。

趙默若有所思:“板塊運動導致地震頻繁,所以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地震專家們都習以為常了?”

西南邊疆的確頻發地震,這可能導致人們對於西南邊疆地震發生的重視和不重視。

重視,是因為頻發,所以有了經驗,一年到頭會幾次演練。

說不重視,也是因為頻發,所以有“習慣了”的趨勢,這或許是汶川大地震損失慘重的一個原因之一。

畢竟,像葉校長那樣真正把地震演練當真實地震來模擬對待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文川大地震之後到我重生前這段時間,川省和彩雲之南依然爆發過多次地震,而且震級也不小,所以這個地方的板塊運動這些年到了非常活躍的時期。這樣來看,我要做科學預測的話,除了實地考察,或許可以?”

趙默暗暗琢磨著。

但很快,他就壓下了他剛要琢磨的取巧的方法,不符合科學的東西不具備參考性,除了當了一次神棍,沒有任何的意義,這不是他想要的。

“咦,你怎麼看起這個來了?”

楊嬋過來自習了,走到他邊上見到他看得書籍後,忍不住驚疑出聲。

趙默聽聲音知道是她來了,頭也不回的回答道:“想做一個有趣的東西來玩玩~”

楊嬋低聲問道:“什麼有趣的東西?”

趙默笑道:“一個和地震有關的模型,過段時間你就知道了。”

楊嬋“哦”了一聲,然後說道:“那你不是要去地質大學那邊找資料?”

“這個應該是要的,少了他們可不行~”

趙默回答道,心下卻有些無語,他到前不久才知道,原來五道口現在沒有地質學,地質學比數院更慘,數院好歹還重建了,地質學卻是在整體打包給了去年才獨立的地質大學之後,徹底不建了。

是的,不建了,沒了,五道口不搞地質研究了!

堂堂第一或者第二的大學,竟然沒有地質學,就說奇葩不奇葩吧。

楊嬋嘻嘻一笑,然後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開始了自己的學習。

趙默看了一眼,有些怔神,楊嬋竟然看起了工商管理類的書籍。

“參與管理嗎?”

一時之間,趙默的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感動。,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