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一大方向,是大數據智能。研究數據驅動與知識引導相結合的新方法,以自然語言理解和圖像圖形為核心的認知計算理論和方法、綜合深度推理和創意人工智能理論與方法、非完全信息下智能決策基礎理論和框架、數據驅動的通用人工智能數學模型與理論等。”
“經過多年的演進,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是人工智能的新時!”
“特彆是隨著3G以及即將到來的4G技術的推廣,移動互聯網將席卷全球,融合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強烈需求的共同驅動下,人工智能將加速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
看著趙默交上來的報告,姚教授沉默了,臉上流露出前所未有的凝重神情。
尤其是報告最後的那番話,他更是看得怔怔出神,嘴上不禁喃喃念叨了起來:“大爭之世,科技為先。強則強,弱則亡。在人工智能即將爆發的前夜,我們必須提前采取行動,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提前布局……以點帶麵,重塑千行百業,力爭在2025年將我國提升為智造強國!”
他讓趙默打報告,的確是認為趙默提出的“大模型理論”非常的有研究價值,是計算機領域從未有過的前沿理論。
但他萬萬沒想到,趙默的這份報告不儘提交的快,而且寫的非常的好,甚至出乎意料的有高度,讓他有種看中央政策發展規劃通知一樣。
這份報告中,很多新奇的理論,很多詞彙非常的陌生,看著他都要琢磨好一會才懂得。但看完這份報告之後,他仿佛看到了中國社會未來的前景,那是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人工智能滲透到各個行業,大幅度提高生產力、解放生產力、解放人們的身心。
“寫得好!”
姚教授讚歎了一句,又覺得一句讚歎根本不足以表達這份報告的優秀,忍不住又連續讚歎了兩句:“寫得好!寫得好呀!”
有新理念、有新技術、有新高度、有美好的展望,這份報告他相信任何人看了都非常的動心,迫不及待的會想方設法把這些變為現實。
尤其是這份報告是站在國家高度來寫的,對於如何發展人工智能還處於混沌的世界各國來說,這都是一份難得的參考資料。
趙默見姚教授如此稱讚,連忙問道:“現在報上去,要多久能批下來呀?”
姚教授聽著這話,啼笑皆非道:“你呀你,剛誇你呢,你就說這些糊塗話,怎麼能站著就要呢?放心吧,我會很快報上去的,但要審批的話至少得下半年了。”
趙默頓時失望不已:“不能特事特辦嗎?”
姚教授好奇道:“你很著急嗎?”
趙默咳嗽一聲,連忙擺手道:“我隻是想快點把成果做出來,像天氣預報、地震預報這些,早點做出來也是早點造福人民群眾嘛。”
“你這樣說倒也不錯。”
姚教授笑了笑,隨後便道:“我準備報科技部重大專項,會去催他們快點評審,但彆抱太大希望。不過,等我協調好資源,我們就可以提前做工作了,也不必等專項正式下來。我相信,專項是一定可以下來的,這太重要了。”
“還能這樣嗎?那可太好了~”
趙默高興的說道,這次的投入可是不小,如果能由國家撥款,相信做起來就沒什麼難度了。要是換私人或者企業來做,投資太大了。
要想發揮大模型真正的效果,不說彆的,光是超級計算機的使用,就是個天文數字。
趙默原本是想自己來做這個的,但計算後就發現,目前不太現實,主要原因就是投入太高了,他現在的小身板根本不夠看。
沒有十數億、甚至數十億的資金,是不用想了,因為除了硬件投入,後續的訓練投入也都是非常龐大的。
而除了錢之外,還需要大量的人手,高端的人才以及工具人。
回去之後,趙默便開始著手準備工作,主要是寫報告,汲取未來的一些模型報道,將大模型的特點、性能寫出來,供後續研發參考。
“……大模型,一個是要大,可以吸收海量的數據,數百億乃至千億;第二個是網絡結構要強,要能夠真正發揮模型的性能;第三是要有優秀的泛化能力,可以真正落地到各行各業的工作場景~”
寫著這份報告,趙默也想了這次研究成果的未來。
第三點的泛化能力,他自己估摸著是很難達成,因為目前為止在人工智能的發展還沒有到後來那麼成熟,一些技術還未突破。除此之外,考慮到這還是以高校、事業單位為主體來做這項研究,嚴重缺乏將研究落地的能力。
想想後來那些高科技公司,很多高校、事業單位設立的公司最後都沒落了,不少還被掏空成為了私企,反正就是各種問題。
反倒是一開始就是私企的某為成功殺出,登頂成為了中國真正的高科技企業、國內明星。
“算了,不想這些了。這次也是為了完成任務,能起到多大作用,就看造化了。也可以把某為拉進來。到時候這個研究課題能化作滿天星,成為滋養中國人工智能崛起的養分,那也算是大功告成了吧。”
趙默很快便搖了搖頭,沒去想未來了,先做再說。
散做了滿天星,那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另一邊,姚教授在他回去之後,看著報告又出了一會神,然後就起身出了辦公室。不過他沒有去科技部找誰申報這個項目,而是先去找到了校長顧院士。
“這份報告你看下~”
顧院士辦公室內,姚教授進去後直接就把報告遞了過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