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光宗耀祖(1 / 2)

第175章 光宗耀祖

一圈談話下來,趙默收獲滿滿。

既有對國內產業鏈的了解,也有對國內技術發展層次的大概了解,對國內各個地方的一些新聞、趣聞和惡聞。

惡聞之類的,趙默早已經是司空見慣,後來的抖音推送推得他有時候都抑鬱了,不得不刷點大長腿養養號。

中國到底是一個擁有著上千萬平方公裡、十四億人口的大國,國內發生的任何不好的事情都是正常的,不發生反倒是稀奇了。

你總不能去奢求十四億人個個都是堯舜吧?

真到了那個地步,中國早就實現共產主義了,還談什麼處於並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所以,看開點,努力生活就好了。

有能力的話,那就多做點貢獻,發光發熱。

航空航天技術是趙默比較感興趣的,王總師非常熱情和欣賞他,所以他也就和王總師等人多聊了一會。

趙默這才知道,從今年,也就是2008年開始,空間站建造計劃正式拉開了序幕,經過前後幾次載人飛船的成功和無人倉的實驗驗證,這項工作已然走上了快車道,不過依然任重而道遠。

王總師介紹,飛船也好、空間站也罷,甚至火箭,目前來說技術上不成問題,但很多細節工作還存在問題。因為空間站搭建之後,需要有人長時間在上麵逗留,人的生活在地球表麵當然稀鬆平常,人們認為一切都很自然,因為這是經過了幾萬年甚至百萬年的演化,但太空就不一樣了,人的生存變得很困難,這需要的科學技術更多更複雜。

王總師舉了個簡單的例子,實物以及廢棄物的保存。

要知道,在太空之中,細菌的繁殖能力超出地麵將近80倍,航天員吃了東西剩餘的殘渣,譬如果核之類的,如果不及時處理,會造成細菌大規模擴散,進而威脅到航天員的生命健康甚至整個空間站。

但是,怎麼保存這些東西呢?

目前相關部門已經在著手研究真空收納壓縮袋,但目前還不行,還需要時間,因為這種袋子和現實生活中的袋子不同,它必須經受得住嚴苛的太空環境。

而這隻不過是其中一個小細節,都需要花費時間和經曆去研究,更彆提其它細節了,吃飯睡覺洗澡運動等等,那是千頭萬緒,時間跨度以年來計算。

“也難怪原本的曆史中,今年送人上去之後,要到四年後的2012年才再次派人上去,這期間除了建造空間站,還得把空間站打造成和地麵環境類似,讓航天員在上麵能安全健康的生存下來”

趙默聽著這些介紹,很是佩服航天人在這方麵的工作。

以前他看航天員在天上生活很自然隨意,看我們的空間站搞得跟精裝修一樣,比國際空間站順眼多了,以為我們不過是中國人的細致罷了。但現在聽了介紹,再細細思索一下,這後麵代表的可都是中國的最新科技啊,每一個細節都是一項甚至多項技術在背後支撐。

航天,的確是最尖端科技的代表,也難怪航天技術的進步會推動社會科學技術的大爆發。

趙默想了想自己的航天任務,的確是不太好提前。

科學實驗是要嚴謹的,沒有嚴謹的驗證,一旦上天了,那直接就是重大災難,補救都沒辦法補救。

活動之後,趙默和楊嬋、趙蘭三人被送了回來。

一到小區門口,還沒開進去,等候已久的趙默老爸趙衛國立即點燃了爆竹和煙花,打了個劈裡啪啦,喜慶洋洋。

小區門口是站滿了人,都來強勢圍觀,個個臉上帶著笑容和驚奇。

小區的人有的是知道趙默一家的,不過大部分是不知道的。但今天一過,整個小區的人都知道了,原來趙默也住在了他們這個小區。

“趙默也住我們小區啊?”

“什麼趙默?要叫趙教授!人家可是五道口的數學教授,出名的很。”

“就是”

“他不年紀小嗎?我年紀大點,叫他名字怎麼了?”

“你年紀大怎麼了?年紀大就比得了人家嗎?人家不僅是教授,現在還拿國獎了,你比得了嗎你?”

“聽說今年才十九歲,嘖嘖,這也太厲害了吧?”

“我兒子以後要這麼厲害,不,有十分之一這麼厲害我就心滿意足了。”

“聽說某美的人白天還來找他媽媽道歉,他就往那一站,某美的人就主動道歉走人了?”

“某美算什麼?人家可是在中央掛了號的,等著吧,今天過後,他們肯定還會來道歉的。”

……

人群的紛紛議論,讓趙衛國和胡英兩人是笑容滿麵、紅光滿麵。

他們也是今天早上等趙默坐車走了後,去上街買了煙花爆竹的,等看完晚上的新聞聯播,他們就迫不及待的拿了出來,在小區門口等著。

至於小區的物業和業委會,他們吭聲了,不過不是製止,而是配合著吆喝了起來,甚至負責這篇轄區的部門也都派了人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