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程的推進,建築施工也好,反應裝置的其它部件施工也罷,都難不倒號稱“狂魔”的中國基建者們。唯有“新型”超導磁體的打造和配套的設施,讓知曉內情的五名院士炸了鍋了,竟然是傳說中的“室溫超導”!
五名院士內心充滿了疑問,一堆的問題來詢問趙默。
趙默最後隻能是采用強硬態度,說等這個反應堆建好之後,在適當的時機,自然會解密“室溫超導”,他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按照他的方案去建設反應堆。
原本調了過來建設反應堆而心生許多意見的他們,頓時沒有了意見,紛紛感歎著“難怪上麵做出如此動靜”、“難怪上麵有了信心建設反應堆”……
一時之間,團隊的工作效率比之前更高了。
對此,趙默自然感到欣然。
除了五名院士之外,團隊的其他人也有著這方麵的大量疑問,畢竟這個新型實驗裝置和以往的實驗裝置大不一樣,竟然缺少了最重要的液氮冷卻係統。
在這方麵,專業是超導材料研究的馬濤的疑問無疑是最多的。
某個夜晚,和團隊其他人閒聊時,他的腦子裡都會莫名的閃過一個想法:“還在造的超導磁體該不會是室溫超導吧?”
但他的這個想法一說出來,立即就被團隊其他人笑話了。
這怎麼可能啊?
是啊,這怎麼可能呢!
一百多年來,超導研究領域百花齊放,但能做到液氮溫區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距離室溫超導不知道差了多少個十萬八千裡呢。
所以,沒有液氮冷卻係統,肯定是有特殊的原因,應該是趙院士有其它的考慮。
“彆想了,這可是趙院士的設計啊,如果我們能夠想通,我們就是趙院士了,還會現在這樣?”
成員們說著這話,讓馬濤不由得把那個莫名其妙的想法壓了下來,不再想這些有的沒的,專心致誌的乾自己手上的研究工作。
一晃就是一個多月,時間來到了2012年底~
新型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研究中心的大框架已經搭建了起來,占地極廣的廠房和辦公大樓,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
實驗裝置本身的建設也打好了地基,高度智能化的控製係統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這些都是重中之重,也就比實驗裝置本身稍遜一籌罷了。
整個的建設過程,隨著時間的關係,漸漸的沒什麼人關注了,有且隻有阿美莉卡、小本子、歐盟等國家的情報部門和競爭對手在高度關注。
所有人再一次的驚歎於中國基建的力量以及花大力氣推進一項科研工程時能夠擁有的速度,實在是令人驚歎,幾乎和他們不是在一個次元。
然後,不少外媒開始哀歎了,開始批評了。
既有熱潮威脅論的意思,也有拐彎抹角的叫國內批經費的意思,這都是一貫的套路了。
不過,這些都不是人們所關心的,人們向來是隻關注結果,不關注過程。這段時間的熱搜,很多很多,而且不是一般的熱鬨,所以這種艱苦、枯燥、沒有振奮人心的成果的建設過程,人們實在是提不起什麼興趣。
與此同時,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退役了,這個也是一大霸屏熱搜。
“彆人的核動力航母都退役了,我們的還沒開始?所以,遼寧艦出來有什麼可吹噓的?”
“這就是差距啊~”
“要正視差距,承認彆人優秀有那麼難嗎?”
諸如此類的話語又掀起了一波高潮。
但我們沒有理會,我們開始吹響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號角。
是的,全麵建成,而不是建設。
經曆了三十多年的開放發展,我們積累的財富足夠多了,積累的物資基礎、工業基礎已經足夠多了,必須要解決不平衡、低質量的難題,所以這個號角恰逢其時。
掃帚不到,灰塵是不會自動走的。
毫無疑問,這是項個非常宏偉的艱苦卓絕的工作,比建設核動力航母要難得多的多。什麼重返月球、可控核聚變,在這項工作麵前都是不夠看的。世界上從未有一個國家能做到這種地步,帶領著十四億國民邁入小康,絕無僅有!
可惜,這項工作和可控核聚變一樣,隻是短暫的熱度,然後便消退了。
偉大,往往伴隨著悄無聲息。
反觀那些看似偉大,實則不值一提的東西,反而更能惹人關注。
12月1號的時候,在江南省省城和秘密工廠來回跑的趙默接到了一個邀請,去秘密參加了某項技術的首次實驗。
也就在同一天,在魔都衛視,一檔新聞節目出現了一個采訪,被采訪人是魔都某蛋超導研究中心的孫謙教授,采訪的主題是《超導和可控核聚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