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臨時避難所的女人做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操作,不僅警衛隊長納特吃了一驚。
就連蘇摩也有些忍不住的驚咦。
難道獵虎這嘴真開光了,說什麼都能反著來不成?
卡特琳娜,學院的研究員。
一個能把自己主動關進一個隻能打開一次的臨時避難所裡,斷掉幾乎所有退路。
這樣的人居然會願意出來?
難道在她心目中,晴港避難所的管理者哈迪斯的威力,比核彈還要厲害?
“你想知道理由吧?”
卡特琳娜露出一絲苦笑,雖然有些唐突,但話說出口前她其實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或者說,在聽到晴港市就在地堡附近時,她將自己關進避難所裡之前,就已經對現在發生的一切做好了預桉。
哈迪斯沉睡,那就老老實實待著,等待學院的衛隊到來。
一旦哈迪斯蘇醒,隻要外麵沒有馬上要命的危險,那就即刻遠走高飛!
這座地下避難所看起來是很安全,就連核彈都無法波及到,但有個問題是...
內部的空氣始終是要和外麵進行交換的!
如果進攻的人知道這一點,通過進風排風口釋放毒氣。
濾芯短時間內能堅持,一旦超過一定量裡麵的人必死無疑。
聰明的哈迪斯肯定能想到這一點,且放毒也正好是他最擅長的東西了!
不過,還沒等卡特琳娜想好如何將自己和哈迪斯之間的故事講出來。
站在屏幕後的蘇摩卻是輕輕搖了搖頭。
“不,我暫時還不想知道,不是說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嗎?”
一句調皮話,逗樂了卡特琳娜,順帶也讓她緊繃的身體漸漸放鬆了下來。
說起來,一個人孤零零呆在地下的滋味短期內還能忍受。
可一旦過了三個月時間,就很容易讓人迷失自我。
尤其是看著外界風雲突變,自己卻隻能眼睜睜看著的那種感覺。
這段時間卡特琳娜已經受夠了。
現在做出這個決定,不禁讓她感到一陣久違的快樂,就連精神狀態也好轉了許多。
“其實你也不用太擔心序列炸彈,你給我看的視頻裡如果沒有猜錯,那白色的光罩才是落敗的元凶。”
“序列激發劑並不是你想象中那樣,從扔進去的物體中散播出來。”
“相反,早在光罩籠罩城牆的時候激發劑就已經在釋放了。”
卡特琳娜拉來了旁邊的一塊白板,擦掉了上麵各種亂七八糟的符號講解起來。
將序列激發劑理解成鐵粉,在光罩選擇納入城牆的一瞬間。
鐵粉就已經被牆頭的士兵利用某種隱蔽手段往外發散。
而那個扔進光罩裡的鐵塊則是磁鐵,磁力足以大到吸納幾十米內的鐵粉往下。
如果不是矮人自作聰明的將光罩後移,導致鐵粉無法繼續往周邊以及高空飄散。
否則根本不會出現全員中招,自相殘殺的場麵!
“那意思是...隻有我們有一台吹風機,嗯,大到可以吹飛所有粉末的那種。”
“就不用懼怕序列炸彈了?”
卡特琳娜咳嗽了聲點點頭。
“道理是這樣的,但誰能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開始拋灑呢,或許和你談判的時候已經開始了,除非你能一直開著它。”
當然能一直開著。
蘇摩心中頓時大定,之前的緊迫感也消散了許多。
如果真和卡特琳娜說的這樣,那隻要用係統改一個大風天氣不就好了?
對方無法拋灑粉末,就不能啟動序列炸彈。
到時候真來圖窮匕見,能石炸彈的威力也不見得落於這玩意多少。
“如果你答應我的要求,那我現在就出來。另外我會先支付給你一點小報酬,雖然不清楚序列炸彈的製作原理,但製造一個探測粉末的儀器不是什麼難題。隻要對方釋放的一瞬間,探測器就會偵查報警。”
“說吧,什麼要求?”
蘇摩揚了下眉頭。
“幫我找一個靠譜的新身份,不能讓任何人知道我的存在,直到學院的衛隊到來。”
“這沒問題。”
蘇摩目光炯炯地盯著她道。
“隻要不讓地堡裡的人見到你,那他們都不會知道你已經從避難所裡出來了。”
“我也是這麼想的。”
這已經是最好的方式了。
作為學院的研究員,卡特琳娜儘管掌握大量生物知識,但野外生存經驗卻幾乎為零。
一旦離開地堡居民的支持,和剛剛穿越到廢土的普通地球人不會有多少差彆。
然而不離開這裡,始終會留下一個巨大的隱患。
隻要有一個地堡居民說漏了嘴,讓哈迪斯知道她就在這,還在一處不能離開的避難所裡。
到時候在想跑,那可就難了。
所以現在最後的選擇就是相信眼前這個男人,相信看起來並不穩定的西郊聯盟。
如果哈迪斯真的發瘋,逼得聯盟帶人離開這晴港市就太好了。
去了其他地方活下來的概率,會遠遠比現在呆在地下大太多!
“好,我要準備一下,大概得等到深夜以後才能出來。”
“不著急,我會安排好人員來對接你的。”
獲得了一個意外之喜,還順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序列炸彈這個大威脅。
掛斷了通話走出通訊室後,蘇摩心情大好,渾身也感到一陣溫暖。
是陽光。
來自朝陽投射下來的陽光。
清晨的地堡街道上已經開始有零星環衛工出現,打掃著昨日留下的垃圾。
幾個好奇的居民正偷看過來,有些畏懼,又有些期待。
就在這時,負責南瓜臨時基地的蘇德本從遠處走來。
手裡拿著幾個大包子,還端著一杯熱騰騰的豆漿。
“熬了一夜,吃點吧?”
“你知道?”
“當然。”
將包子遞過來,蘇德本順帶抽出了夾在咯吱窩的一份紅色信件。
信件的正麵印著晴港避難所標誌性的閃電牆圖桉。
這是?
蘇摩微微一愣,眼神瞬間嚴肅。
“是哈迪斯送來的信件,商議明天中午在晴港避難所舉行第二次正式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