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黨務調查處啊!
老黃看了程千帆一眼,點了點頭,並未說什麼。
我在特高課看過歸益穠自述的履曆,他帶隊在雨花台執行過行刑任務。程千帆說道,他的語氣是悲愴的。
雨花台?老黃看向程千帆。
程千帆點點頭。
兩人都沉默了,然後是長長的歎息。
對於火苗,同誌以及鋼琴,同誌來說,或者說,對於江浙滬地區的紅黨人來說,有兩個地方是最不願意被提及的:
海龍華。
南京雨花台。
這兩個地方的每一寸土地都被革命戰友的鮮血所滲透。包括竹林,同誌在內的紅色特科很多人犧牲在雨花台。老黃的未婚妻、舅子、以及親妹妹亦是犧牲在雨花台。民國十六年至民國二十六年的十年間,雨花台就是國府殺害紅黨人和進步人士的殺戮台!
十年間在雨花台被殺害的紅黨人以及進步人士,數不勝數,粗略估計至少數萬人。
殺得好。老黃連連悶了幾口黃酒,咬著牙槽說道。漢女乾敗類,人人得而誅之。程千帆說道。
中統的人,現在是名義的友軍,自然是不能同室操戈的,但是,這些是叛徒,那就沒事了,可殺,當殺!
這件事會不會對你產生不利影響?老黃問道。
殺人的是宮崎健太郎,和程千帆無關。程千帆直接用手捏了一粒花生米丟進了嘴巴裡,三本次郎那邊,於公於私都會幫我擔著的。
在日本人的眼中,投靠他們的漢女乾還不如他們養的狼狗有感情呢。
而且。他繼續說道,殺人也是立威,在特工總部眼中,這是程千帆在立威,並且這是有日本人撐腰的立威。
這點很好。老黃點點頭,隨著你的身份地位和影響力倍增,帶來了一些便利,同時受到的關注也更多,這對你的活動帶來了一些麻煩,經此事可震懾一部分人。
兩人收拾起心情,又就一起緊急事務進行了溝通。
隨後,程千帆便酒意微醺的離開。
他可以隨時來老黃這裡,並不會被懷疑,但是還是儘量要注意控製時間,以免落在有心人眼中起了疑心。
在蘇民權的記憶中,南京雨花台曾經代表了莊嚴和偉大,代表了如火如荼的革命,代表了希望!
說起來真是具有諷刺意味,雨花台之於中國來說,本應該是革命豐碑紀念地。
辛亥革命爆發之時,革命軍同清王朝的士兵在雨花台激烈的交戰。
革命軍冒著槍林彈雨浴血奮戰,最終,雨花台要塞成功被革命軍收入囊中。
民國成立後,時任臨時大總統孫先生還親自去雨花台進行巡視,並給予了雨花台之戰高度的評價。
國府後來將辛亥革命雨花台之戰中,所犧牲的革命軍軍官士兵兩百餘人全部安葬於此,並樹立了紀念碑,緬懷為推翻清王朝做出偉大貢獻的英烈們。
對於蘇民權來說雨花台在他的心中還代表了一
愛情!
袁秋霞同誌他的未婚妻,一個臉總是洋溢著笑容的姑娘。
民國十五年,蘇民權去南京曉莊師範領導組織愛國學生運動,在那裡,他認識了紮著麻花辮的袁秋霞。
那一年的清明節,兩人在雨花台祭掃革命烈士,在烈士豐碑麵前確認戀人關係。
雨花台見證了兩人的革命愛情。
後來,袁秋霞同誌犧牲在雨花台,一同殉難的還有袁秋霞的胞弟,蘇民權的胞妹。
雨花台之於蘇民權,還意味著
友
情!
他在曉莊師範領導學生工作期間,曾經有一個大孩子經常向他請教革命道理。
後來,組織出了叛徒,蘇民權被迫緊急撒離南京。兩年後,那個大男孩在革命鬥爭中一步步成長,民國二十九年出任曉莊師範共青團支部書記。
這一年,那個大男孩年僅十六歲。
他的名字叫做袁戎先。
同年五月,袁戎先被捕。
被捕後,南京衛成司令顧誌倫的妻子以同為青石先生的師姐身份,兩次找袁戎先談話,企圖動搖他的布爾什維克信仰,均告失敗。
後來袁戎先在家人保釋下得以出獄。
出獄後他繼續堅持鬥爭。
三個月後,袁戎先再次被捕。
青石先生親自找到顧誌倫,以同鄉及師生關係,替袁戎先說情。
顧正倫提出條件,隻要袁戎先履行自首手續,即可釋放。
這個要求被袁戎先嚴詞拒絕。
在獄中,袁戎先給家人寫了一封家書。
信中寫道:一個人到了不怕死的地步,還有什麼顧慮的?有了這種舍己為公奮鬥的精神,還怕理想事業不能成功?民國十九年九月十七日,袁戎先被槍殺於雨花台。
按照當時國府的規定,未滿十八歲是不可以執行死刑的,南京方麵為了槍斃袁戎先,就擅自把袁戎先的年齡改大了兩歲,這樣就可以槍斃他了。
蘇民權的胞妹犧牲的時候,年僅十五歲,年齡被改大了三歲。
民權,革命勝利了,我們一起帶著孩子來雨花台,講述我們的愛情,講述我們的熱情似火的革命事業,講述偉大中華的不屈不撓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