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晉陵城外五更鼓(2 / 2)

寒門貴子 地黃丸 4560 字 10個月前

自漢魏以來,宵禁便成了常態,曹操做縣尉時,曾造五色棒,懸於縣門左右,但凡有夜行犯禁者,皆棒殺之。到了魏亡楚立,南北戰亂頻繁,亂世之中宵禁更加的嚴格,“昏而閉,五更而啟,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醉酒犯夜、拒捕、毆人者,杖殺”。

所謂昏而閉,意即鐘鼓樓中的“晝刻”流儘,敲響四百聲鼓,城門關閉,禁止行走、宴飲、點燈,也就是馮桐說的“暮鼓”。五更而啟,是說至翌日五更,再敲響四百聲鐘,城門開啟,恢複正常的生活,這也叫晨鐘。當然,法外也有人情,有公事急速及喪病產育之類,則不在此限。

徐佑對這些了解頗多,所以不以為異,道:“一切聽管事安排!”

袁府的大船緩緩停靠在碼頭邊,到了晉陵城外,不虞會有危險,馮桐受了一天的罪,再按捺不住,去了另一間艙室沐浴淨身。徐佑也是緊繃了一天,但精神尚好,隻是身子虛不受力,腹中饑餓難忍,他前世裡熬慣了夜,也吃慣了夜宵,之前在義興時不敢奢望,現在卻動了念頭,對左彣開玩笑道:“軍候,可有帝王餐充饑?”

徐佑說的帝王餐,是戲稱宵夜的意思。其實吃宵夜的傳統由來已久,《晏子春秋?內篇雜上》裡就有齊景公深夜到晏子家吃喝的記載,隻不過這是帝王的特權而已,也就是所謂的“帝王餐”——一日四餐。

至於為什麼帝王要一日四餐,漢代班固在《白虎通?禮樂》裡是這樣解釋的:王者之所以日四食阿?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時之功。就是說皇帝占據四方,所以要吃四頓,擱到徐佑穿越前的那個世界,但凡愛吃宵夜的人,其實過的都是古代帝王的日子。

至於徐佑要吃“帝王餐”會不會犯忌諱之類的,在這個時代,崇尚自由奔放的思想境界,越是放蕩不羈,蔑視禮法,越是被視為名士風采,沒人會因此覺得異常。

左彣現在對徐佑很是敬服,彆說加一頓夜飯,就是再吃幾頓也無妨,立刻就要吩咐親兵去傳令,他身為一等軍候,整艘船上除了馮桐,就以他為尊,這點小事還是做的了主的。

“慢,既然做了,就多做一些,給鄧百將送一份,也給守夜的軍士們送去,讓大家都飽食一頓。”鄧滔受了傷,徐佑讓他回艙室休息,不用值夜。

“這……”

左彣猶豫了下,徐佑目視他道:“軍候是怕馮管事怪罪?”

“郎君,你有所不知,袁府向來沒有這樣的規矩,當兵吃糧,一日能有三餐飽飯,已經是郎主仁心恩賞,何敢再多生奢望?”

不管亂世盛世,對普通人而言,最終還是一個吃飽肚子的問題,徐佑正色道:“無妨,馮管事要是惱怒,自有我出麵疏通。就是袁公座前,也不會因為犒賞這些驍勇虎賁一餐飽食而治罪。”

左彣咬咬牙,道:“郎君既然如此說了,職下要是再不奉命,也無顏麵對手下的將士。來人,聽到郎君的話了嗎,還不快去?”

等馮桐沐浴更衣完畢,過來的路上發現眾人都在興高采烈的吃喝,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徐佑的主意,頓時有點怒不可遏,但晉陵在望,正事要緊,他不欲多生枝節,竟掉頭自回艙室睡覺,連徐佑都不去見了。

徐佑當然不會理會馮桐的心情如何,不僅自己吃的暢快,還特意讓人給秋分送去了一份。白天為了對付四夭箭的刺殺,他讓秋分混在袁氏隨行的婢女中,躲在了最下層的艙室,這樣反而是最安全的。這會威脅解除,知道她擔心自己,一定沒有入睡,本著多占袁氏一點便宜的想法,也給她準備了夜飯。

吃飽喝足,徐佑又恢複了精力,睡意全無,讓左彣吩咐下去,今晚擒殺飛夭一事不許外泄,然後拉著他嘮起了家常。左彣雖是武人,但也讀書識字,為人精明,見識不凡,跟徐佑倒很能聊的來。這樣直到五更,晉陵城的鐘聲響起,接著是漸漸從無到有的嘈雜人聲,碼頭這邊停泊的數百艘船隻也陸續走下了許多的行人,開始和城內進行裝卸交易和各種各樣的買賣。

徐佑帶著秋分下了船,登上早已安排好的牛車,緩慢又平穩的駛向不遠處的晉陵城。秋分是第一次來,清亮的雙眸滴溜溜的四處轉動,嘴巴裡時不時的評點著這裡和義興的區彆:“……城牆矮了一點……不過城門洞倒是挺大。嗬,小郎你看,那裡還有水門,一,二,三,竟開了三座水門,真是奇怪之極……”

最快更新無錯,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最新!,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