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2 / 2)

寒門貴子 地黃丸 5035 字 10個月前

徐佑挽住他的手臂,不動聲色的將緊貼的身子拉開了寸許的距離。顧允沒有察覺徐佑的小動作,腳下不停,拉著他往放屏風後的床榻上走去,道:“周英兒詐取錢財不過小事,卻被微之推測要逃往魏國,通敵的罪名扣下來,這就成了大事。大事不可怠,我在吳縣為了送柳使君已經忙的昏頭,還得打起精神安排人去追捕周英兒,分身乏術,卻又不能不做,豈不是好大的難題?”

徐佑身子一震,也顧不得顧允還緊拉著自己的手,驚道:“柳使君拔擢了?”

顧允含笑道:“是,上有命,遷柳權為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

從正四品的刺史變成正三品的金紫光祿大夫,看起來是升遷了不假,但魏晉之後的官職跟兩漢已經大不相同。兩漢時,光祿大夫為所有大夫中最顯要者,掌管朝中議論,但凡九卿,幾乎都是從光祿大夫升上去的,此職位之顯要,由此可見一斑。不過到了魏晉之後,光祿大夫就成了一個閒職,常常用來加賞及褒贈立功受獎的官員。

也就是說,柳權從一個可以領軍的揚州刺史,封疆大吏,跺跺腳就能讓江東震動的鼎臣重臣,升做了金陵城中一個徒有虛名的散官。正三品,秩兩千石,聽起來還不錯,但是彆忘了,天子腳下,高官顯貴多如牛毛,這樣的拔擢,明升暗降,估計柳權已經哭暈在自家的廁所了!

徐佑眼中也透著笑意,道:“加了金紫,柳使君就跟中書令平起平坐了。柳氏一門兩位三品大員,華門之首,名不虛傳!”說完和顧允對視一眼,兩人同時大笑!

不過笑歸笑,柳權的離去隱含了太多的東西,也直接改變了揚州的勢力格局。徐佑有句話不能不問,道:“誰接任揚州刺史?”

“竟陵王!”

顧允搖了搖頭,道:“不過竟陵王年事已高,未必能夠就藩,很可能坐鎮金陵,遙領刺史一職。”

竟陵王安子尚?這位王爺是當今皇帝安子道的弟弟,也是僅存的一位王弟了。徐佑以前在義興時曾聽說過安子尚的軼事,幾乎全是汙穢不堪,放蕩妄為的所謂名士風流。最厲害的一次應該是尚書仆射王濟的寵妾事件。王濟有個寵妾姿色無雙,尤善歌舞,有次邀請安子尚到家中做客,同時有十幾位大臣作陪。寵妾獻曲後竟引得喝多了酒的安子尚動了淫心,當眾脫掉衣服要強上王濟的寵妾,幸虧被眾人死死拉住這才作罷。後來有官員彈劾安子尚,被安子道壓了下來,僅僅關了一月緊閉,斥責了事,後來人送外號露鳥王爺,在楚國皇室中的名聲,跟海鹽公主不相上下。

“遙領?飛卿的消息可靠嗎?”

遙領官職並非稀罕事,一些偏遠的州郡,比如寧州,越州等地,離國數千裡,瘴氣密布,蚊蟲叢生,十分的不宜居,雖然封給了某位王爺,但他若是懼怕艱險,也可以留在金陵,不必親自赴任。諸般政務,自然由當地官吏負責,然後每三月或半年向王爺做彙報即可,隻要不出亂子,皇帝其實是默許的。

可揚州的地位不同那些偏遠的州,不管出自何種考慮,自楚國定鼎之後,揚州刺史必須到吳縣治所就任,遙領根本是不可能出現的事,也難怪徐佑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又向顧允確認了一遍。

“不會錯,是家中給我消息!”顧允的臉色也變得莊重起來,道:“揚州,乃國之根本,主上讓竟陵王任刺史,實在大不妥當。我明日就上書朝廷,大力反對……”

“飛卿萬萬不可!”

“明府不可!”

徐佑和鮑熙同時喊了出來,鮑熙急道:“主上整飭揚州,必定另有深意。再者,竟陵王跟主上兄弟情深,身為外臣,豈可離間天家骨肉?若是明府上書反對,恐招來大禍!”

顧允神色堅定,道:“如果因為害怕招來禍端,就任由主上發出亂命,那麼這個官,不做也罷!”

鮑熙是才智之士,謀略出眾,可也知道顧允的脾氣,隻要認定了什麼事,九頭牛也拉不回來,頓時亂了陣腳,百般無奈中扭頭望向徐佑,希望他開口勸阻,以防顧允真的做出這樣的蠢事來。

“飛卿,你還不明白嗎,主上派竟陵王遙領揚州,其實是想要把揚州的治所遷回金陵了!”

最快更新無錯,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最新!,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