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王道霸道(2 / 2)

寒門貴子 地黃丸 5736 字 10個月前

他說的興起,指著旁邊碼頭上的石墩,道:“郎君容我稍坐,年歲大了,站立太久有些吃不消。”

“是小子疏忽,老丈快歇息一會。”

徐佑瞧著石墩冰涼,隨手解去外衣,折疊後墊在上麵,扶著老者坐下。其時風氣大開,名士袒胸露乳,捉虱摳腳,皆以為平常,像徐佑這樣的舉動,隻是小兒科了。

老者也不拒絕,長長呼出一口氣,道:“舒服多了!你冷不冷?要是不冷,我就說的多點,要是太冷,就長話短說。”

徐佑笑道:“朝聞道,夕死可矣,區區寒冷,何足掛齒”

老者大笑,道:“好!那就細細說來。讀過孟子吧?亞聖說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因此管子以尊王攘夷為借口,行霸道,使齊國淩駕諸侯之上,可終齊桓公一生,隻成了霸業,卻沒成王業。到了晚年昏庸不堪,身死而五子爭權,連屍身都腐爛了才草草下葬,這就是以力假仁的霸道,不能收服人心,一旦力所不逮,就會一敗塗地。”

徐佑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道:“那孔聖就是以德行仁者王……”

老者的目光中帶著賞識的神色,道:“不錯,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必大,商湯以七十裡,周文王以百裡,二者皆王天下,延續數百年之久,難道是因為齊桓公比不上湯和文王?並不是,而是因為齊桓公行的霸道,而湯和文王行的王道,道不同,自然結局不同。”

徐佑做恍然大悟狀,道:“王道,就是孔聖的儒,也是儒家的仁!”

“孺子可教!”老者撫掌,欣慰道:“孔聖周遊列國,勸君王以儒學為本,奈何其時禮崩樂壞,沒人願意以德行仁,故而有誌難伸,並非孔聖不如管子。”

徐佑俯首下拜,道:“聽老丈一言,茅塞頓開。不敢請教姓名?”

老者微微一笑,道:“老朽顧卓。”

“啊?”徐佑心中早就知道此老不是一般人,不過臉上還是要裝作大吃一驚,道:“莫非是顧侍中?”

侍中在東漢時可以出入宮廷,與聞朝政,是皇帝的心腹和近臣,到了魏晉逐漸演成握有相權的重臣。楚國的官製承襲曹魏,區彆並不是很大,隻是將侍中寺改為門下省,來製衡中書省的權力。

顧卓並非門下省的長官,他的侍中是加封的,也就是說享受三品待遇,但沒有三品的實權。不過也能與皇帝奏對,充當顧問的角色,屬於比較親密的臣子,在朝野中具備廣泛的影響力。

“正是老朽。”

徐佑長揖不起,語氣帶著惶恐,道:“不知侍中大駕,多有得罪!”

“哎,咱們相談甚歡,何來得罪?侍中是金陵的叫法,在錢塘,你叫我一聲老丈足矣!瞧,我坐的還是你的袍子呢,不要講究禮數!”

顧卓對徐佑觀感上佳,問道:“郎君可是本地人?”

“跟老丈一樣,都是從外地來的。不過我來自義興……”

“義興?”顧卓似乎想起了什麼,再看向徐佑時,容色稍變,道:“可認得徐氏七郎?”

“小子徐佑,見過侍中!”

“原來是你!”

顧卓站了起來,依然笑容滿麵,但徐佑知道,他已經有了疏離之心:“七郎氣色紅潤,身體想來已無大礙,真是可喜可賀。”

“全仰仗溫神醫妙手回春!”

徐佑奇怪,顧卓是安子道身邊的人,論情論理,都不應該對自己避若蛇蠍,莫非還有什麼蹊蹺不成?

顧卓將袍子遞給徐佑,道:“時辰也不早了,我先行一步,日後如果有閒暇,再來一晤。”

這話裡的客氣隔著錢塘江水都能傳到鼻子裡,徐佑恭敬作彆,道:“老丈慢走!”

對了,顧卓是顧氏的人,算起來,應該是顧允的叔公!

顧卓的身影消失在城門,周邊聚攏過來七個隨從,方才隔的遠,竟然沒有發覺。徐佑眼神微斂,默然良久,對左彣笑道:“回靜苑!”

最快更新無錯,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最新!,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