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文人結社以來,經史文賦詩詞音律書畫一向不分家,全方位的互相吹捧,互相抱團,也互相切磋學習提高,並且通過結社揚名的同時,往往會形成個人或者團體的正治理念,然後逐漸成長為一個或龐大或弱小的正治集團,從未有純正意義上的詩社出現。
徐佑定的社令,基本將西湖八子社規範在一個寫詩愛好者的小圈子裡,不牽扯其他,更不牽扯正治!(正治這兩個字是故意寫錯,理由想必大家都懂,以後需要出現的時候,都會以錯字代替,請跟天師道的正治區分開來)
這是他為了穩妥起見做出的妥協,也是為了防止被彆人的野心帶入歧途。果不其然,對這十二字的社令,王戎提出了不同意見,將獨善其身改為兼濟天下。儒家總是以匡扶社稷為己任,獨善其身不是不行,那也要拚過了、爭過了、享受過了再來談退隱山林的可行性。
關於這一點,八人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張墨、沈孟、杜盛和周雍支持徐佑,鮑虎和巫時行支持王戎,五比三,爭執不下。
“王兄,鮑兄,巫兄,我無心仕途,不疑兄也是如此,想必沈杜周三位郎君同心。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於西湖結社,想要做的事,遠比入朝為官更有意義。一旦四聲切韻頒行南北,影響的不僅僅是千年以來的詩歌韻律,而且可以規範之後千年的詩壇風貌。兩千年之變局,全在你我手中,又何苦糾結於獨善其身,還是兼濟天下呢?這兩者其實並不矛盾,獨善其身,才能避免世俗的各種影響,專心致誌的做好四聲切韻的完善和普及之事,隻要做好了這件事,也就是你想要的兼濟天下。”
徐佑參加結社,隻想在文壇留名,在民間養望,並不願意借此謀取正治上的利益,也不會以此為契機邁入仕途,更不想被王戎等人捆綁在一起,為他們的正治需求和正治目的承擔不可預測的風險。
文人結社,最後發展成正治團體的例子多不勝數,然後就會身不由己的被這個團體挾裹著和其他的正治團體進行爭鬥,也就是所謂的黨爭。所以,獨善其身四字,必須寫入西湖八子社的社令之中,這是原則,不可退讓!
經過一番爭執,為了不讓剛剛成立的八子社夭折在繈褓之中,徐佑以無比圓融的人生經驗和閱曆重新提議,不阻止王戎鮑照等人參與彆的社團,可以在西湖八子社之外另行謀求誌同道合的人,共同追求仕途上的進步,但絕不可將這些事務帶到八子社裡,要保證八子社作為詩社的純粹性和獨立性。
王戎爽朗的表示讚同,發誓遵守約定,鮑虎和巫時行唯他馬首是瞻,同樣點頭同意。接下來約定每月初三在錢塘聚會一次,若有要事不能前來,也要派人來通知一聲,並說明理由,接連三次不能出現的人,按自動退社處理。
至於聚會地點和聚會所需要一切用度都由徐佑負責,錢塘是他的大本營,又是社事盟主,自然要多費點心。這個是徐佑主動提出的,他不缺這點錢,大度一些,也可收買人心。
除此之外,又約定了其他條條框框的規定,總共十七條社令,成為西湖八子社今後十年發展壯大的基石和根本。
所有事畢,杜盛年少,早按捺不住衝動,道:“今日上巳節,西湖到處是遊玩的人,咱們要不也去湊湊熱鬨?”
剛才他們商議事情的時候,就有不少男男女女經過涼亭,有人想要進來歇腳,都被外麵守著的部曲阻止了,也有人好奇亭子裡是誰在聚會,遠遠的駐足眺望,還有不少女郎看到徐佑他們一個個豐神俊朗,竟大膽的逡巡不去,扔了不少的蘭草進來。
“好,大家先去散散心,午膳到至賓樓,我請你們嘗嘗錢塘的美味佳肴!”
聽了徐佑的話,有吃有喝有美景,眾人的興致高漲,結伴沿著西湖而去。張墨和徐佑走在最後,他有些不開心,甚至覺得有些對不起徐佑,畢竟之前他曾對徐佑保證過,今日結社不會出任何意外,沒想到王戎竟在議社令時搞出不同意見來,極大的有損徐佑的威信。
“怎麼,是不是覺得王戎做的不對?”
張墨搖頭,道:“社令事關重大,每個人都有必要說出自己的看法,但他的態度……”
徐佑推心置腹的道:“不疑,你的才學極好,但跟人打交道不能隻靠才學,還要講究策略和方法。王戎有心仕途不是壞事,學成文武藝,賣於帝王家,做了官,入了朝堂,才能實現為國為民的遠大抱負,這點他沒有錯。但我們成立詩社,為的不是眼前的國,江東的民,而是為了詩歌這門傳承千年的文藝發揚光大,開創革新,所以王戎的抱負和詩社的使命產生了衝突,如何解決這個衝突?氣惱、拒絕和對抗都不是辦法,隻有彆出蹊徑,找到兩全之法,才能達到雙贏的局麵……”
“雙贏?”
“對衝突雙方都有利,就叫雙贏!”徐佑微微笑道:“這也是社事盟主該承擔的責任,容納不同,消解異議,團結多數,西湖八子,才不會慢慢的變成七子、六子、五子,而是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十子社、百子社、千萬人的社!”,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