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授籙(2 / 2)

寒門貴子 地黃丸 5775 字 10個月前

“能持!”

“十律:不為式過,可能持否?”

“能持!”

……

競行忠孝;守中和;喜怒悉去;不為式過;誡知止足;與不謝、奪不恨;勿貪寶貨;勿逞欲宣淫;寧施於人、勿受人施;道重繼祠。

此為道戒十律!

每一律都言簡意賅,可仔細回味,又妙處無窮,徐佑俯首道:“弟子皆能持!”

馬一鳴將銅環放於地上,揮劍剖開兩段,一半納入懷中,一半遞給徐佑,撫須而笑,道:“此為師徒之約,從今而後,你我在道門裡一脈相承,禍福與共。”

各懷其半,雲以為約,徐佑來時已經聽清明仔細說過,並不覺得驚訝,收了半段銅環,恭恭敬敬的道:“度師!”

一脈相承是真,禍福與共卻未必,享福的時候師父在前,徒弟在後,患難的時候,徒弟總是背黑鍋的那個,師父怕早跑的影子都看不見了。

馬一鳴撫須長笑,道:“來來來,快起身!”他扶著徐佑雙手,越看越是滿意,高聲道:“來人,上法服!”

法者,洗垢去塵,息欲靜誌,專念玄宗,十善為業,行止合道,三界所崇,以正除邪,故謂為法。服者,伏也福也,伏從正理,致延福祥,濟度身神,故謂為服。

法服又叫無衣之衣,是天師道重要的法器,隻有成為籙生,才會授予最低階的法服。還是那個清秀的小道士,端了準備好的衣物出來,悄無聲息的幫著穿好,對徐佑莞爾一笑,低頭退了出去。

道巾道袍,冠簪法衣,一應俱全,徐佑左看右看,心裡有些想笑,突然覺得沐猴而冠用在此時再合適不過。

“這是五千籙文正本,蓋有陽平治都功印,需要時時緘而佩之。我教中弟子,隻有得授法籙,才能名登天曹,才有道位神職,你要珍惜這份機緣,不可懶惰隨性,有負道真!”

“諾,度師教誨,銘記於心。”

緘,束物之繩。薄薄的五千籙文為素書,細線束之,可放入囊裡,也可掛在法服之上,以彰顯身份。

“今後,你是打算住在觀裡,還是……”

“我正要向度師稟明,東城的住處,若是不去住,怕縣衙要收回。那裡雖然簡陋,可畢竟也是個容身處,沒了實在可惜……還有,籙生按例沒有俸錢,我又不能讓度師白養,所以打算仍操舊業,到街上賣字糊口,但每日都來給度師請安,聆聽教誨,修習道法!”

馬一鳴沉吟片刻,道:“也罷,就如你所言。”

終於搞定了授籙這最難的一關,徐佑搖身一變,成了天師道在命籍、在籙冊的道士,為日後在道門的呼風喚雨邁出了第一步。

儀式結束,接下來師徒交心,回到正殿,馬一鳴歎道:“通兒,你從入道開始,接連奉上贄臂,心中可有怨言?是不是覺得為師貪財?”

徐佑被他這聲“通兒”叫的渾身不自在,忙道:“弟子絕不敢有此心……”

“你有此心,也是人之常情。”馬一鳴道:“道由心得,心以道通,誠至感神,神明降接,是以道盛時,古人求心,末法時,世人求財。古人非心不度,末法非財不仙。譬如世人,欲求佳偶,良寶珍物,予取予求,心之所愛,豈計寶貨?佳偶不過暫時賞心悅目,尚竭儘所能,況乎真道,怎能不貴?”

徐佑前世裡讀西遊,如來也有經不輕授的說辭,其實道理很簡單,錢能通神,沒有錢,怎麼修仙得道?

“世人惜財,不肯尊師重道,乃將神仙為虛說,長壽為自然,真真可笑。而聖人善勸方便,質求其心,或七寶告靈,或六誓傳道,殫精竭慮,無有私念。是以學道之人,欲從師處受籙,必須備法信前往,並不是度師貪財,而是通過舍財,可以考驗求道之人是否心誠。”

馬一鳴笑道:“我既有意度你入道,所以才把金環說成銅環。你卻耿直的很,不偷奸耍滑,仍然齎我金黃塗,此心可謂之誠!”

徐佑恍然,怪不得今天一帆風順,原來馬一鳴在這挖了個坑。要不是清明深知天師道的這些小貓膩,恐怕真的要栽個跟頭。

“弟子入道前說過,願以身家性命付於道門,說到必然做到!”

“好孩子,好孩子!”

馬一鳴老懷大慰,道:“今日為師要給人祛病,你若無事,隨我一起吧,也好瞧瞧為師的道法如何!”

徐佑應了,究竟是誰人能讓馬一鳴親自上門看病,想來非富即貴,念及此,倒有幾分好奇。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