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受命於天(1 / 2)

寒門貴子 地黃丸 4824 字 11個月前

羅訓並沒有考慮太久,來的時候安休明給了他極大的權限,可以說隻要不是太過分的要求,幾乎都可以滿足。照目前現狀,就是另外任命揚州刺史,也不過是空頭將軍,麵臨被架空的命運,還不如順水人情,隨了顧允的願,了卻顧卓之死引發的朝廷和門閥的對峙和緊張。

這是無可奈何之事,吳郡四姓盤踞揚州太多年了,連安子道都無法解決尾大不掉的難題,更彆說安休明屁股還沒坐穩。若能夠以揚州刺史的官位換得顧陸朱張的全力支持,怎麼看都是劃算的買賣。

離開太守府,羅訓去見了王複,帶給他蕭勳奇的手書,裡麵各種褒獎和賞賜,命令他紮根吳縣,好好盯著這邊的一舉一動,萬萬不可懈怠。之後又見了李二牛,傳上意封其為伏波將軍、揚州都督府司馬,這下由六品升到五品,並主管府州兵一應軍務,算是正式邁入統治階級的中層階段,脫離了庶民和寒門的低層次。

李二牛眼淚一把鼻涕一把的感恩戴德,讓羅訓十分滿意,自覺這個蠻夫倒是可以利用起來,成為製衡顧允的一大利器。

自古君王都愛傻大個,取得便是直和忠。可傻大個也是會騙人的,比如李二牛,心思活泛的很,哪裡像現在表現出來的這麼愚笨?

為了避免顧允反感,羅訓隻約見了王複和李二牛,其他官吏沒有過多接觸,僅僅在吳縣停留了兩日,立刻回京複命去了。

羅訓前腳剛走,何濡等人後腳到了,久彆重逢,自有一番唏噓。何濡眼睛裡的光怎麼也遮掩不住,笑道:“七郎,當初至賓樓裡你我初見,可曾想過今日?”

那時的徐佑對前途還沒有詳細的規劃,以為仇人不過是太子,可扳倒太子也是千難萬難之事,何濡想做的,卻是顛覆整個安氏王朝。

此時想來,這些年的經曆,正如同當年他獻計時規劃的那般,仿佛高手寫好的劇本,偶有差池,可終究還是朝著結局行進。

徐佑調侃道:“我有時候想把你的頭切開來看看,到底長的什麼樣子……”

何濡摸了摸不知幾日沒有洗的發油腦袋,無奈道:“這種話今後不可再說,風虎和冬至他們知道你是說笑,可將來七郎麾下多少部曲,保不準有人想要取悅你真的切了我的頭……”

徐佑大笑,道:“我以為你不怕死呢……”

旁邊的左彣好奇的拿著傳國玉璽翻來複去的看,道:“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真的是和氏璧所造嗎?”

傳國玉璽,千百年來的各種傳說給它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多次丟失於戰亂,又多次突兀的重現於人間,五胡之亂後能傳到安氏手裡,也算華夏族裔命不該絕。

冬至也覺得好奇,道:“不是說王莽篡漢時傳國玉璽被摔碎了螭角,用金補了嗎?這個好好的,沒缺角啊……”

“藍玉,螭紐,六麵,魚鳥篆,秦傳於漢,漢傳於魏,魏哀帝死時被一宦者藏於腹中偷運出宮,輾轉到了江東,獻於安氏。來曆可考,玉質溫潤而澤,應該不是贗品。至於缺角補金,乃後人附會,不足為憑。”

論起古物,何濡是大行家,指尖輕輕摩挲著既壽永昌四字,唇角略帶譏笑,道:“曆代帝王皆以得傳國玉璽為符應,無此玉璽而登位者,被嘲為白板天子。得之,受命於天,失之,氣數將儘,所以僭偽諸國往往摹刻私製,元魏稱其有璽,姚涼也說傳國璽在自家手裡,世人莫辨真偽,實則真正的秦璽,正是七郎從金陵帶回來的這一塊。如此說來,受命於天,豈不是應在了七郎身上?”

冬至眼睛一亮,望向徐佑,連呼吸都急促起來。左彣也心中一動,卻並沒有表現出什麼異常。隻有清明淡然自若,對他而言,徐佑為民為君,都無分彆。

說完閒話,何濡問起李二牛,道:“七郎覺得他可信嗎?”

徐佑笑道:“李二牛看似粗魯不堪,其實是個聰明人,我讓他按兵不動,等局勢明朗再表態站隊,隻要不是傻子,都知道這樣做無驚無險。倒是王複,我不敢儘信,司隸府有太多偷偷傳遞信息的法子,他要是背著我們和蕭勳奇暗通款曲,終究是個大患。”

冬至發狠道:“要不殺了他?”

徐佑搖頭,道:“殺了他,會引起金陵方麵警覺,得不償失。江東二十二州,安休明的使者未必能儘皆說服,總有那些對先帝忠心耿耿的臣下會冒出來反抗,朝廷想要迅速平穩局勢,無非殺一儆百,誰敢冒頭,就先收拾誰,既有大義之名,又有中軍之力,等閒抗衡不得。我為何讓顧允以揚州刺史來換取奉表歸順,就是避免成為出頭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