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乘頓教(2 / 2)

寒門貴子 地黃丸 5681 字 11個月前

徐佑在他跟前停住腳步,溫聲道:“請講,我試為法師解惑!”

“《法儘滅經》、《同性經》《法苑義林章》《占察善惡業報經》《摩訶摩耶經》等等,三藏十二部教典裡記錄太多關於末法時期的論述。可大毗婆沙卻說佛陀不認為有末法,敢問……”他猶豫了下,似乎覺得當眾質疑大毗婆沙有失禮數,不過還是問了出來,道:“敢問出自哪本經卷?”

“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華嚴經》?”

《華嚴經》是曇讖南渡之後,被竺道融關在本無寺的萬佛閣中,經年累月方才譯出成卷。不過隻有六十卷,和後世由武則天主持完善的八十卷《華嚴經》相比,有諸多缺失和遺漏的覅地方。可卷帙雖有缺失,那也是《華嚴經》,號稱經中之王,猶在也是經中之王的《法華經》之上。

此經譯成後,由於法理經義比般若學更加宏大和精妙,也有少許出入和矛盾的地方,或者是懼怕《華嚴經》盛行,蓋過了六家七宗的風頭,所以被竺道融束之高閣,除過本無宗的高僧,餘眾拜讀過的少之又少。

更重要的是,《華嚴經》在天竺也曾被埋沒多年,後經龍樹菩薩宣揚,才開始逐漸為世人所知。而真正把《華嚴經》發揚光大的,是從魏晉南北朝時受到當時東土佛門的追捧以及隋唐曆代高僧接連的注疏講經,方長盛不衰。

然而此時,《華嚴經》的重要性,曇讖和竺道融死後,有且隻有徐佑一人知曉!

“不錯!正是《華嚴經》!此經乃佛陀證道之後的第二個七日,於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上位菩薩所宣說之自內證法門,是教法中的根本**,故為稱性本教,亦稱初頓華嚴。通此經者,可以明緣起,辨色空,約三性,顯無相,說無生,論五教,勒十玄,括六相,成菩提,入涅盤,堪稱三**尊。”

中年僧人驚聲問道:“此經現歸何處?”

徐佑轉頭目視竺無漏,竺道融命他們先行撤離金陵,自然存了萬一失敗,保存沙門典籍的心思,不出意外的話,《華嚴經》也該隨身帶著。

竺無漏口宣佛號,道:“《華嚴經》共計六十卷,安好無恙!”

“好好好!”中年僧人雀躍不已,醒過來才覺失了佛心,忙雙手合什,道:“小僧心無宗智現,不知可否借《華嚴經》一觀?”

眾目睽睽,竺無漏不可能拒絕,微笑道:“智師兄多慮,不如我提議,六家七宗所有的典藏彙集一處,名為百千經樓,凡沙門弟子,不問何宗何派,皆可入內研讀修習!”

所有人無不稱善。

智現已對徐佑充滿信心,虔誠的道:“請大毗婆沙繼續解惑!”

“佛說沒有末法,何故呢?因為佛法是永恒的,不會變的,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末法隻因為被外道毀了典藏和佛像,又讓妖邪潛入心湖,誘使比丘破戒,致使如來妙法不見於文字,可到了那樣可怕的地步,正法仍然存在,眾生一樣有佛性。再者說,現在遠遠不到末法之時,至少三藏典籍仍在,你們也在……”徐佑話鋒一轉,道:“須菩提你們都知道,他是佛陀十大弟子,號稱‘解空第一’,也曾說過假使有人在末法時看了這個經,研究了那個經,也能與佛陀的大弟子們一樣,達到信解受持的境界。他說的這個人就是《金剛經》裡提過的第一希有。第一希有就是超凡而入聖;第一希有就是幾乎等同於佛。有諸眾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那,這個秘密是什麼?”

徐佑不怒而自威,明月照身,星河垂野,如天地並立,手指眾僧,道:“秘在爾等心中!”這是禪宗六祖的經典名句之一,他借來裝 逼,恰當其時。

滿院子響起嘩啦啦的膝腿和食案的碰撞聲,眾僧倉皇而起,無數道目光流連在徐佑的臉上,仿佛那裡正在綻放光明。

“正法、像法與末法,悉等無有異。真正度人的佛法永遠不會消失殆儘,法不會末,末的是人心,你的凡心不死,就會永遠的處於末法時期,即使是遇到真正的佛法,也會擦肩而過。”徐佑口吐蓮花,立成一偈,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他算是打定主意,要把六祖的名句剽竊到底了。

撲通!

智現屈膝跪地,額頭緊貼青石,徐佑以手撫其頂,道:“諸比丘,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你們今世能入沙門,習佛經,必定是在正法和像法時曾與佛結緣,被佛陀種下過善根。今逢亂世,隻要我沙門弟子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護持正法、精進修行,必將使佛法薪火相傳、久住世間,那就再無末法。”

眾僧紛紛跪伏,高聲齊呼“大毗婆沙”,智現更是仰望著徐佑的身影,激動的渾身顫抖,淚落如雨。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