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荊州軍以為大勝的時候,發現這些燃燒的戰船隻是誘餌,上麵除了操舟的船夫和少數兵卒,大都是草木做的假人。驚駭之時,沈度領主力隨後出現,多乘蒙衝、突冒、赤馬等小舟,速度快靈活,遊弋在荊州軍大船之間,縱火、鑿船、跳幫,短兵相接,楚國最為精銳的荊州軍和中軍戰成一團,直從深夜到天明,死傷無算。
最後還是沈度接到消息,負責留守新亭的輔國將軍何正叛變,澹台鬥星已率三千人取了新亭,正聯袂前來支援檀孝祖。沈度見事不可為,下令撤退,中軍頓失銳氣,一瀉千裡,退回了石頭城隔江相對的查浦壘,重新構建防線。
陳述更是逃的飛快,中軍還沒有脫離戰鬥,他已經帶兵鑽回了石頭。這場注定要載入史冊的白鷺洲大戰,以荊州軍的慘勝而告終,不僅讓檀孝祖完成了對沈度的心理轉變,更占據了新亭,取得了戰略性的巨大進展。
而在徐州,徐佑親率兩萬大軍順邗溝北上,淮陽郡太守出城十五裡,跪地恭迎征北將軍大駕。接著是下邳郡、濟陰郡、東海郡等紛紛投降,於數日後抵達彭城。
彭城太守王茂想要據城堅守,卻被鳴篪司收買的郡丞杜讞灌醉了酒,縛了雙手,開門獻城。徐佑親解繩索,好言勸慰,王茂感其風範,俯首歸附,徐佑仍命他擔當彭城郡守。至於郡丞王讞,徐佑和他談話後發現這個人心眼活泛,極是聰明,留在身邊作了個錄事參軍。
彭城失陷,給了其他各郡致命一擊,琅琊郡、蘭陵郡也先後投降,青州刺史卜天顯然坐臥不安,率兩萬青州軍南下,跨過青、徐交界,占領了東安郡。
至此,除過東安郡之外,徐州全境已在徐佑的控製之中。短暫修整,徐佑沿著沐水北上,抵達莒縣,和青州軍間隔三十裡紮營對峙。
莒縣,春秋時曾是莒國所在地,公子小白出逃於莒,次年回齊,成為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故有毋忘在莒的典故,也就是說人不要忘本。
此地四麵環山,中間平原和窪地交錯,沐河、秀河、茅河蜿蜒密布,對青州軍的重裝騎兵十分不利。剛紮營不久,楊順匆匆來見,將此行得到的情報仔細稟報,道:“……青州軍內意見並不統一,有人主降,有人主戰,也有人主和。主降的人大都是不看好金陵之戰,認為荊州軍必然取勝,而又以青州本地將領居多;主戰的人,則是懼怕一旦荊州軍戰敗,會受到株連,並且家眷多在金陵,怕累及父母子女;主和的人不算多,隻有小部分,他們建議觀望,先和郞主虛與委蛇,談談條件拖延時間,等金陵那邊分數勝負,再做下一步的決定……”
“卜天呢?”
“卜天尚在猶疑,他搶先占據東安,就是為了給郞主一個下馬威,讓翠羽軍不敢輕舉妄動。不過他占據東安多日,卻不願意再進攻琅琊,說明並不想徹底和郞主撕破臉。”
“那依你之見,卜天有沒有可能爭取過來?”
“五成的幾率!”楊順說的極其肯定,道:“隻要能夠讓他相信,青州依然由他做主,朝廷隻會給予更高的封賞,他在金陵的家人安全能夠保障……”
徐佑搖搖頭,道:“你說的這些,都不是能夠勸降卜天的主要因素……”
楊順愣了愣,道:“請郞主指點!”
“想要卜天歸附,首先要讓他明白,安休明弑父是真,他所效忠的,乃是無父無君的禽獸!”
“這……”楊順苦笑,道:“顏參軍的檄文想必他也看過了,但是安休明不承認,各說各有理,卜天未必會聽信我們一家之言!”
“檄文他不信,那先帝的血詔,總該信了吧?”
楊順瞠目不語。
左彣也是奇怪,安子道的血詔早給了江夏王,又怎麼變個一模一樣的血詔出來呢?
徐佑笑道:“你們是不是忘了,我的書體,可是被韋世南稱為神品,足以和張芝、鐘繇並列……”
左彣恍然。
以徐佑對書法的認知和道心玄微的神照術,想要偽造一份血詔毫無難度,但是有難度是血詔上的玉璽,這個仿造不得,不過好就好在,傳國玉璽一直都在徐佑的囊中,這件事連江夏王和臨川王都不知曉。
加蓋了玉璽,內容又確實是真實的,那就由不得卜天不信!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