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折梅一刀(2 / 2)

寒門貴子 地黃丸 5093 字 10個月前

世上芸芸眾生,又有誰敢說能接住元光這一刀呢?

元光凝視著方斯年,如同看著這世間最瑰麗的珍寶,良久之後,他轉身離開,溫聲道:“今晚且住下,和醜奴敘敘舊,明日讓沐蘭帶你去永寧寺,聽靈智大和尚說法。”

方斯年愕然,簡直佩服之極,衝著元光的背影喊道:“大宗師,你怎麼知道我要去找靈智的?”

元光沒有回答,消失在遠處的樹影婆娑之中。元沐蘭走了過來,笑道:“你身懷菩提功,來了平城若是不見靈智,怎能安心?”

方斯年點點頭,忽而很呆萌的問道:“公主,咱們還打嗎?”

元沐蘭噗嗤笑道:“你連我師父都敢打,我怎麼敢和你動手?你剛剛突破四品,不可妄動真炁,今夜先好好休息,明日一早,我來找你。”

當夜方斯年和醜奴連榻而眠,兩人說不儘的悄悄話,當然大多數話題都和徐佑有關,當得知徐佑已經向張玄機提親,醜奴開心的差點跳起來,她可是記得冬至阿姊曾經的擔憂,怕小郎不愛女色,斷了徐家的血脈呢……直折騰到了五更天,醜奴才意猶未儘的沉沉睡去,方斯年閉目禪定,以禦意至得無為鞏固今日所得,等到雞鳴東方,天光乍亮,元沐蘭準時出現在大將軍府,帶著方斯年前往永寧寺。

作為南北兩朝最大的佛寺之一,永寧寺成長方形﹐南北一百零三丈,東西八十餘丈,東有太尉府,西對永康裡,南界昭玄曹,北鄰禦史台。

入得山門,徑自映入眼簾的就是七層浮屠塔,以青金石為基座,全部為木結構,舉高九十丈,塔頂建有金刹,複高十丈。浮圖塔共七級,角角皆懸金鐸,合上下有一百三十鐸。四麵有三戶六窗,戶皆朱漆。扉上各有五行金鈴,合有五千四百枚。複有金環鋪首,殫土木之工,窮造形之巧。每逢夜裡大風起,寶鐸和鳴,鏗鏘之聲,十裡可聞。

塔北邊不遠有一佛殿,裡麵供奉著多尊金佛、玉像、繡珠像,其餘僧房樓觀將近千間,雕梁粉壁,青璅綺疏,極儘奢靡。

此時佛殿前的場地坐滿了信徒,白玉蓮台坐著一人,正是大和尚靈智,他每逢三七日,登壇說法,聽者少說千餘,多則上萬,元沐蘭和方斯年沒有驚動寺裡的僧眾,待在人群裡,靜聽佛經妙義。

“……法有二種:一者出家,二者王法。王法者,謂害其父則王國土,雖雲是逆,實無有罪,如迦羅羅蟲,要壞母腹然後乃生,生法如是,雖破母身,實亦無罪。治國之法,法應如是:雖殺父母,實無有罪……”

方斯年雖和佛宗有莫大因果,可她對佛經從來不感興趣,也就耐著性子聽智現講了幾個月的《華嚴經》,今天來插隊旁聽,並不知道靈智說的是哪一部經藏,奇道:“殺父母也無罪?”

元沐蘭不像太子元瀧那樣癡迷佛宗,可畢竟生長在魏國皇室,對這些東西倒也知曉一二,解釋道:“大和尚今日說的是《大般涅槃經》,裡麵提到阿闍世王,他三毒盛熾,喜歡殘殺無辜,甚至為了奪取王位,弑父囚母,是一個犯有五逆、罪孽深重的一闡提。而一闡提人隻要真心懺悔,向善信教,也能立地成佛……”

又聽靈智說道:“王若懺悔,懷慚愧者,罪即滅除,清淨如本。連王者此罪,佛陀可度,爾等哪怕略有小惡,隻要皈依佛門,豈有不度之理……”

方斯年道:“原來如此!”

“世間之人,樂中見苦,常見無常,我見無我,淨見不淨,是名顛倒。我者即是佛義,常者是法身義,樂者是涅槃義,淨者是法義。而何故為我?大自在故名為我……”

靈智說法持續了整整三個時辰,把《大般涅槃經》的主要思想講解的頗為通透。從般若性空,到涅槃妙有,這是大乘思想的巨大進步,而後由這兩大流派彙聚而成的禪宗,更是曆經千年,尤為興盛。

涅槃妙有,講常、樂、我、淨,講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講如何成佛。

想要成佛,則要斷障,要了了見佛,方斯年正是聽了元光的“了了見佛”才入了四品,而靈智講涅槃經,更勝過元光。

眾生成佛,最重要的辦法,是在心裡確立“一子想”,什麼是“一子想”,是要護念一切眾生,當於子想,生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當年何濡描繪的菩提功的十六重境界,知息遍身可入九品,觀無常成小宗師,元光教會了方斯年觀離散,從而晉升四品,再然後是觀離欲、觀滅儘,可到三品和二品,唯有最後的觀棄舍,方能邁入武道至境,成為大宗師。

方斯年因《般若經》開始修習武功,因《華嚴經》突破五品,再到今日聽《涅槃經》,終於找到了抵達巔峰的路!

這條路依舊艱辛,可終究在那裡,在腳下,比起那些沒有方向的同道中人,何其的幸運?

此乃造化!(),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