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不惜一切(1 / 2)

寒門貴子 地黃丸 5459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寒門貴子最新章節!

徐佑以潼關為基地,轉運糧草,留三千人看守,然後率軍進入關中平原,於五月十日抵達定城。同日,檀孝祖率荊州軍征服了馮翊郡等數郡,前來定城和徐佑會合。

尹兆負荊跪在帥帳之前,徐佑親自來迎,解了束縛,扔掉荊棘,笑道:“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

這是漢詩,借婦人思良人迎娶,來表達對尹兆歸降的殷切期盼之情。尹兆見徐佑態度和藹,又幽默風趣,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嚴峻威嚴,心裡稍寬,汗顏道:“罪將惶恐,歸義來遲,還請大將軍治罪!”

“將軍肯棄暗投明,是楚之幸,也是涼之幸,更是百姓之幸,何罪之有?”徐佑挽著手同進大帳,請尹兆上座,道:“定城城堅,彌婆觸又頑固不冥,將軍可有破城之計?”

彌婆觸失了潼關,重整部曲退到了定城,手裡還有一萬五千騎兵,外加建製完整的一萬步卒,與原定城守軍五千人,共三萬兵力。若是硬攻,不說耗時,傷亡也大,徐佑的打算,最好還是能夠智取。

尹兆忙道:“定城原守將唐墨是我的至交,他也是漢人,由我手書一封,送入城內,或許能說服他獻城投誠。”

“好,就這麼辦!清明,取筆來,我為將軍磨墨!”

小宗師奉筆,大將軍磨墨,尹兆受寵若驚,細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又說了徐佑不少的好話,讓他放心來投,定不會虧待雲雲。等他寫完,徐佑吩咐檀孝祖好生安頓前去休息,何濡伏案覽信,譏笑道:“知道為何曆朝曆代的降將都喜歡再去招降彆人嗎?”

帳中除過徐佑、譚卓和魯伯之沒有彆人,譚卓端坐不語,全當沒聽到何濡的話,魯伯之圓滑一些,笑道:“恭聽祭酒高論!”

“降敵總歸是不光彩的事,拉攏越多人降敵,越可以洗去自己身上的汙穢,這就叫小人!”

魯伯之有點後悔接何濡這個話,見徐佑麵色如常,實在猜不透這位大將軍的心思,苦笑道:“尹兆這個人我還是了解的,名聲素佳,不至於像祭酒所言……”

何濡斜著眼,道:“長史可能誤會了,我說小人,乃是誇他,知利弊,懂進退,其實可堪大用。然而據秘府的情報,唐墨雖頗有勇略,卻是迂腐之人,行事優柔,接到這封信隻會把它交給彌婆觸以示清白,而不會如尹兆所期盼的偷偷獻城。”

這時聽徐佑笑道:“你腹中已有定計,彆賣關子了!”

魯伯之這才明白何濡的真正目的,其實是說尹兆的勸降書無用,而徐佑在他開口之前就已經知道他的意思,這種信任和默契,是多年同生共死結成的緣分,彆人羨慕不來。

“離間,隻是權謀小術,可對付世間大多數人已足夠用了!”何濡另外展開一張紙,揮毫寫了幾個字,甚是滿意,然後另換一張,揮毫立就。魯伯之湊過去看,發現跟尹兆的字跡一模一樣,就是放在一起也分辨不出,內容卻大相徑庭,隻是很尋常的敘述之前兩人交往的趣事和情誼,彆的全然不提。

然而正是這樣,才會引起聰明人的疑心,魯伯之大為佩服,道:“祭酒神謀,定城旦夕可破了!”

第二日大早,由尹兆親至陣前,大聲宣講姚吉的不仁不義,號召定城將士明辨是非,改換陣營,迎接姚晉回長安重登帝位。彌婆觸懶得聽這番聒噪,直接命弓箭手放了一波箭,把尹兆逼退。

清明拍馬出陣,疾馳至城前,挽弓勁射,正中望樓上的大鼓。涼軍兩股戰戰,竟不敢回射,等清明離去,方取下箭,發現箭頭上有封信,急忙送交彌婆觸。彌婆觸見信封上寫著唐兄公叔親啟,落款是弟尹兆,眉心微皺,召來親兵,道:“你去交給唐將軍,看清他的臉色速來回報!”

親兵在城守府見到正在處理糧草調配的唐墨,把信遞過去,唐墨疑惑的接過去一看,手微微發顫,隻覺喉嚨乾涸,似有千金之重,短短瞬間,腦海裡轉過了無數念頭,把牙一咬,道:“帶我去見軍帥!”

城頭之上,唐墨雙膝跪地,把原封未拆的信交還彌婆觸,道:“軍帥,我和尹兆確實有些交情,可他背主叛國,失了大義,我和他已是生死不兩立的仇讎,不管這勸降信裡說得如何,我自不予理睬,還望軍帥明察!”

彌婆觸笑道:“如此簡單的反間計,我豈會上當?將軍放寬心,尹兆奸詐之徒,我心如明鏡,不會冤枉了將軍的!”

唐墨眼神裡透著幾分猶豫,似乎想說什麼,又沒法開口,隻能千恩萬謝的退了下去。等他離開,彌婆觸拆了信,全是閒話家常,身邊的親信慨然道:“看來唐將軍尚知忠孝二字,不會像尹兆般無君無父……”

“那可未必!”彌婆觸冷冷的目光似乎要殺人,道:“尹兆信裡半點沒有提及勸降,那他怎麼看也沒看,就知道這是勸降信呢?”

親信反應極快,驚訝道:“軍帥的意思,唐將軍和那叛賊尹兆暗中還有彆的途徑聯絡,這封信隻是故意做給我們看的?”

“唐墨若心裡沒鬼,何不在府裡就拆了信?拿來給我,故作姿態,是因為他知道信裡的內容不會對他不利!隻不過,尹兆確實在偷偷的勸降於他,所以剛才不慎說漏了嘴……”

彌婆觸潼關敗於徐佑之手,對這位年紀不大的楚國大將軍很是忌憚,知道他愛使詐,這封信真真假假,或許是反間,也或許是障眼法,可他不敢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