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暫安,徐佑需要考慮的就隻有洛陽方麵,根據秘府情報,正有一支約十萬人的大軍從平城開拔,水路並進,一路行進至上黨郡的屯留縣境內,一路沿沁水行進至安澤縣境內,再有十五到二十天,就能抵達黃河北岸的野王城。
同時,相州、濟州、司州、並州、晉州、泰州、雍州等多七州八十三縣都在征調役夫、車船、馬匹、糧草,粗略估計,至少有將近三十萬北魏的民眾在為這場即將到來的戰爭獻出所有。
聽了冬至的陳述,檀孝祖道:“也就是說,我們還有二十天來鞏固城防,研究對策?”
“這兩路兵馬是不是魏軍的主力,截止目前,秘府尚不能確認。”冬至道:“但是,根據沿途探子傳回來的情報,所見皆兵強馬壯……”
何濡冷笑道:“這很可能是元沐蘭的疑兵之計!秘府養在北朝的散探大多是收買的鄉野農夫,見了官軍無不戰戰兢兢,如何分辨的出是六鎮悍卒,還是普通的鎮戍兵?好不容易打入平城的死間也很難接觸到軍方的核心決策,更重要的是,為了這次會戰暴露出死間的身份得不償失。我的意見,應該再往黃河下遊的幾大渡口派騎兵斥候不分晝夜的進行偵查,以防萬一!”
左彣表示讚同,道:“不錯,元沐蘭再會用兵,終究要渡過黃河才能施展,守住沿河防線,是當前第一要務。”
魯伯之持有不同意見,道:“魏國這兩年兵員損失慘重,秋冬季糧食顆粒無收,能夠拚湊出十萬人的隊伍已經拚儘了最後的國力,我認為不會也不可能還有一支隱藏的主力在黃河下遊彙集……”
徐佑轉頭看向檀孝祖,道:“檀將軍以為呢?”
檀孝祖沉吟一會,道:“我軍主力分布在洛陽一線,青州刺史卜天守著黃河下遊,中間近千裡河岸隻有寥寥數座城池把守各地津口,若是嚴防,需分兵各地,會不會正中元沐蘭的算計?”
楚軍的優勢之一,就是兵多將廣,若是分兵,形勢會發生逆轉,他這是間接的表示反對。
齊嘯沉聲道:“我軍水師占據絕對上風,以舟船逡巡河道,哪裡發現敵情,立刻運兵前往支援,並不需要分兵各處,隻要守住碻磝、滑台、石門、滎陽等地,餘者不足為慮。”
徐佑轉頭望著葉瑉,葉瑉顯然深思熟慮過這件事,道:“汛期將過,黃河千裡防線,可渡河處數不勝數,守是守不住的。我建議放棄沿河所有津口,收縮兵力,固守滎陽、虎牢和洛陽。然後分兵五萬,守住倉垣、許昌、陽城,封死魏軍南下的道路。再請卜刺史務必堅守曆城,以防魏軍故意分兵侵掠青、徐,用圍魏救趙之計,亂我軍心。”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大多數人的反對,澹台鬥星駁斥道:“葉將軍未免太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魏國的中軍幾乎被柔然給打沒了,六鎮之兵雖說的上悍勇,比起我大楚還差得遠呢,何況從苦寒邊塞來到中原,人畜不適應這邊的水土,剩餘幾分戰力尚存疑問。麵對這樣的敵人,還沒交戰,避退數百裡,把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城池拱手相讓,如何向朝廷和百姓交代?”
周石亭也道:“大將軍,葉將軍此議絕不可行,畏戰懼敵,軍心必亂,一旦軍心不在我,洛陽又被索虜經營幾十年,民心也未必在我,到時候這仗怎麼打?”
其他人也議論紛紛,除過裴叔夜和耿布,讚同的人極少,徐佑猶豫不決,問道:“李璧,你怎麼看?”
李璧是西涼降將,軍議時向來很少發表意見,隻有徐佑詢問才會說話,道:“諸位將軍所慮,我認為都有道理,若大將軍準備和魏國決戰,豫州洛州,自不能有失,黃河沿線需派重兵把守,我們寸土必奪;若大將軍不爭一時,隻是想打疼打狠魏人,謀求十年內的邊境安定,則可以放魏軍進來再打,洛陽這片打荒廢了也不要緊……”
徐佑終於下定決心,道:“依葉瑉的提議,參軍司三天內拿出完善的計劃,準備放棄黃河沿岸,以西線洛陽為主,南線許昌為主,東線倉桓為主,放魏軍進我們的口袋陣裡,然後關門打狗!”
“諾!”
眾將雖然不服葉瑉,但徐佑拿定主意,鈞令一出,全都無條件聽從,且拚儘全力執行。
監察司的刀,可不是用來嚇唬人的!
誰知剛剛入夜,徐佑還沒休息,接到前方線報,魏軍某部不知何時渡過了黃河,突然包圍了滑台,滑台守將司馬憐之派人突圍前來洛陽求援。
“敵情如何?”
“由於夜深無法辨明,但據突圍的人推算,滑台三麵無數火把連營,估計不下兩萬人。”
“兩萬人……”徐佑眉心微皺,道:“宣眾將來節堂議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