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科舉(2 / 2)

寒門貴子 地黃丸 4112 字 10個月前

“殿下,同為龍種,皇位就該各有機會,不過太子占了立嫡立長的便宜。他要是英明偉略,也就罷了,現在看來,二殿下顯然是不服氣的……”

元克仰頭往嘴巴裡倒酒。

“二殿下願意出來爭,其實是好事。有他衝在前麵,殿下你就不會引人注目,隻要按照何常侍的安排,讓他們兩敗俱傷……”

元克猛然捏緊了酒杯,臉龐變得有些扭曲。

北魏太和兩年,也就是南楚的升明四年。

魏國正處在大變局的前夜,多方勢力糾纏不休,看似平靜的湖麵被迷霧籠罩,除了身在局中的極少數的人,沒人能看清最後的結局。

而楚國的走向則越來越明晰,隨著山宗和柳紅玉的大婚,預示著門第婚之製被打破,徐佑在和門閥世族的鬥爭裡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可要想徹底的終結門閥政治,還有最後一步。

升明四年秋。

謝希文上表,稱“……華霍所以能崇極天之峻者,由乎其下之厚也;唐虞所以能臻巍巍之功者,實賴股肱之良也。今,九品中正擇人法,台閣失選用於上,州郡輕貢舉於下,夫選用失於上則牧守非其人矣,貢舉輕於下則秀孝不得賢矣。當廢之,另用新法……”

九品中正製,是門閥賴以存身的政治基礎。

謝希文這道奏疏,是在徐佑依次鏟除了門閥的經濟基礎、思想基礎、宗法基礎後,砍向他們脖頸的斷頭刀。

有人坐不住了,出頭反駁:“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辭辯證,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憂長。家世、德行、才能並重,是曹魏以來,最為公正的察舉選官之法。尚書令要廢之,怕是太過想當然了。”

“公正?”

謝希文冷冷道:“坊間小兒到處傳唱: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彆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等良將怯如雞。公門有公,卿門有卿,偏偏寒門無上品,士族無下品,若是公正,會當真如此嗎?時至今日,隻需查驗遠祖和父兄的門第世資,就能給予品狀,授予官職。士族、庶族由此而定,清流、濁流由此而分,長此以往,門閥世族掌控晉升之途,所選官員無所作為,或貪腐成性,或昏聵無端,於國於民,皆是大害。”

他轉身麵向皇帝,道:“為千秋萬世計,臣請陛下俯允,廢中正製,立科舉製,分科舉人,考試進用,不分士庶,無須舉薦,皆可自行投牒報名應試,以名次授官職大小,以政績定拔擢貶謫……”

謝希文洋洋灑灑,足足說了半個時辰,將科舉製的方方麵麵,比如,如何報名,如何考試,如何監督,如何選官,以及長遠規劃,無不詳儘的向皇帝和百官做了陳述。

大體是徐佑結合唐宋以及後世的經驗教訓製定出來的新科舉製,規避了幾千年走下來的彎路,儘可能的把這個製度搞的相對公平。

因為不管是唐宋,還是到了現代,想當官,就去考試,永遠是人類社會最為公平的製度之一。

所有人都不說話,目光看向站在首位的徐佑,包括小皇帝。

徐佑笑道:“尚書令此議甚好,我看,就通過了吧。”

皇帝忙道:“依太尉所言。”

百官俯首:“臣等附議。”

經過了這兩年的多次交鋒,門閥節節敗退,再無力組織起有效的反抗。雖然明知科舉製是壓死他們的那根稻草,可也隻能眼睜睜看著稻草砸落在頭上。

那種感覺,生不如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