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窮人窮得就隻剩一條命,要想獲得尊重,除了拿命去換,還能有彆的選擇嗎?受了貴人們的恩,你就算不舍得這條命,難道還能賴得掉這筆賬?真當貴人們的情,是那麼好欠的?
但是胡迭卻不一樣。
胡迭與士卒們相交,從來就沒想過要收買什麼人心,這點,士卒們是感受得到的,而且他既不是帶兵的將領,士卒們也不是他的屬下,這收買人心和施恩之說,本就站不住腳,可是,他卻能與每一個士卒平等的相交,平等的對話,似乎從來就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份的高貴,而現在,他更是能用自己的血和命,去救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兵,這樣的情義,是不含半點功利在其中的,而這,也才是最珍貴,最讓人感動的。
除此之外,那首歌,同樣也將士卒們的心,與他拉得更近。
千百年來,軍中歌曲並不少見,但大多數軍歌都隻是歌頌名將的英武,強調為國征戰的光榮,或是宣揚軍中袍澤手足之情,從來就沒有哪一首歌,是專為士卒而寫,能貼近士卒所思所想的。
這很正常,因為在這個時代,有作詞作曲能力的,肯定不會是什麼庶民,庶民連識字的都不多,哪會有什麼文學修養?而士族門閥之人,眼中又何曾有過他們這些底層的庶民?他們關心的隻會是千秋功業,家國春秋,又怎麼會放下身段,去思考和理解那些底層的庶民士卒在想些什麼?
所以,這首‘熱血頌’一經傳唱,便立刻得到了所有軍士,尤其是底層士卒們的喜愛,因為歌曲中唱的幾乎就是他們最真切的感受和體驗,家鄉的老樹,離家時親人的目光,每一句,每一字,都能讓他們的心與之共鳴,連帶著,也就越發的對作出此曲的胡迭更感親近了。
對士卒們而言,這可能是千百年來,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能真正與他們平等相交,以命相待的貴人了,就算當日救的不是自己,這份情義也依然讓他們感同身受,甚至還有不少人羨慕那個好命的傷卒,能找到這樣一個重情重義的好主人。
會有這樣的想法,並不讓人奇怪,儘管那名傷卒還沒有醒來,但他的傷情已經穩定,幾乎所有人都已經認定,這個傷卒是要給胡迭當家臣的,因為這樣的大恩大義,庶民除了以身相許,以命相報,再無第二種選擇,但對他們這樣的人而言,這並不是什麼壞事,相反,能有這樣一個好主子,是多少人求都求不到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幾天後,當那名叫趙飛的傷卒終於醒來,得知自己是因何而得救之後,便硬是不顧傷勢未愈,跑到胡迭的營賬外,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而他的上官,也是非常識趣的將此人轉到了胡迭帳下,作為親兵聽用。
胡迭本來是不太想接受的,因為在他看來,這本就沒多大點事,沒道理自己捐點血,就得讓人家拿一輩子來回報,可劉氏兄弟卻告訴他,如果他不收下此人,那這個趙飛就真的隻能去死了——一個受過他如此大恩的人,卻被他拒之門外,試問趙飛還有什麼臉麵活下去?而且這軍營裡,也沒人會再收留他了:道理明擺著,此人不管給誰當兵,他效忠的都隻會是胡迭,換成胡迭,他也不要這樣一個明擺著的‘二五仔’啊。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