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多人都討論過,也給出過無數的答案,但事實上,所有能看穿事實真相的人其實都知道,所謂的獨尊儒術,根本就是個笑話。
獨尊儒術從來不是重點,重點是,怎麼將那些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各派勢力踢出政治圈,讓門閥世家得以能夠獨享這盛世的繁華,這才是獨尊儒術的核心目的。
真以為統治者都是傻瓜,不知道工匠和技術的重要性?真以為千百年來人們口口聲聲的批判暴秦無道,就以為統治集團真的拋棄了法家治國的那些理念?
春夥戰國時代,孔子的名氣也算不小,可為什麼就沒有一個國君願意任用他和他的那些儒生來治理國家?因為所有國君都知道,他那套所謂的儒家理念,在那種大爭之世中,絕對是誰用誰傻逼,那就跟自殺沒什麼區彆。
春秋戰國,大爭之世,國君和臣子的關係就跟現代社會裡公司老板和職員的關係差不多,你作為君主,給我這個臣子足夠的尊重和信任,我則會用我一身的才學和性命來為你富國強兵,士為知已者死,這才是當時最主流的君臣關係。
作為國君,如果你不能很好的發現和重用自己手下的人才,就彆怪這些人才另謀高就,從來沒有什麼誰必須效忠於誰,更沒有什麼狗屁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理,在那種環境下,你把儒家的那套東西拿出來治國,有本事的人才不跑光了才他娘的有鬼,這就跟一個現代公司的老板,要向員工灌輸‘加班光榮,累死活該,加薪可恥,老板萬歲’的思想一樣,你光喊喊口號不要緊,可你真要這麼乾,你看看那些員工會不會造你的反。
在春秋戰國時代,一個好的工匠大師,可能就代表著當時最高的技術水平,而他如果能廣收門徒,少說也能教出幾百上千的徒子徒孫,這幾百上千名掌握著當時最高工藝水平和科技的工匠,如果能效忠哪一個國家,絕對就能讓這個國家的國力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個跨越式的發展,所以在當時,哪怕是像魯班和墨家矩子這樣的草根匠人,隻要你能有足夠的能力,無論在哪一個國家都是能夠得到國君重用和尊重的。
不尊重不行,因為你不尊重,這些人很可能就會跑到你的對頭那邊去,幫著你的對手提升國力,發展軍備,然後用不了幾年,那些武裝到牙齒的敵軍就會越過邊境線來教你做人,所以,這種尊重,不單是代表著當時各國利益的需要,同樣也代表著各個門閥世家的妥協和退讓,因為門閥也不是傻瓜,他們也懂得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
可是,等到漢朝一統天下,戰爭不再是國家的主旋律之後,那些掌控著朝政的門閥世家,就再也不會容許那些工匠藝人來與他們平起平坐,甚至要分走他們的蛋糕了,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有個理由把這些人踢出去,於是便有了獨尊儒術的國策出現。
其實,尊儒術還是尊法家,還是尊兵家道家,對於那些門閥世家來說,根本就沒什麼區彆,他們隻是需要有一個門坎來將那些草根賤民擋在朝庭之外,以便讓自己可以高高在上的壟斷所有國家的公權力,瓜分這世間的利益,而儒家的那套等級理念,又非常符合統治者的需要,也遠比法家和兵家更適合作為國家核心的思想來宣傳,所以雙方才會一拍即合。
工匠們有高超的技術,有豐富的經驗,他們可以造出世間最華麗的宮殿,打造出最鋒利的兵刃,他們可以從礦石中煉出鋼鐵,可以將金玉打磨成首飾,可是也正因為他們都將一生的心血花在了鑽研技藝上,所以他們也就不可能再成為什麼儒學的大師。
退一萬步,就算這些草根賤民真的願意改換門庭,攻讀儒門經典,那又怎樣?儒家的學說是掌握在世家門閥之手,教材由他們編寫,那些晦澀難懂的語句該怎麼解釋,也由他們說了算,甚至於評判一個人才學高低的標準也都掌握在他們手中,試問一個被排除在他們勢力之外的外人,又怎麼可能在這樣的領域去跟他們競爭?
可是,難道真的就這樣放棄嗎?難道真的就沒有一個兩全之法嗎?
李二知道自己的根基所在,他李家同樣也是門閥中的一員,所以他也比誰都清楚那些門閥世家有多麼恐怖的能量,楊廣的敗亡,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很多政策都是在動門閥的蛋糕,所以天下門閥才會聯手反隋,李二不會讓自己犯同樣的錯誤——門閥的勢力的確需要打壓,但絕不能是用這種激烈的方法,因為這等於就是在逼他們造反。
但另一方,胡迭隻言片語中所描繪出的那個景象,卻又讓他無比的向往,他曾以為自己所期盼的盛世就是國泰民安,對外能掃除突厥和高麗的外患,對內能削弱門閥的勢力,同時也能讓天下百姓都吃上一口飽飯,便可以自豪的說,這就是他所創造的盛世了。
可是現在,當他透過一道門縫,看到了另一個世界的風景後,這種傳統文人筆下的盛世,就已無法再滿足他的欲望了,他渴望能擁有那樣的力量,渴望能創造前人從未創造過的輝煌,但這代價和風險卻又讓他望而卻步,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情,這些天來,幾乎都快要把他逼瘋。
要不……再去白鹿村看看?說起來時間都過去一個多月了,那飛天的熱氣球,也不知造得怎麼樣了,胡迭此子,態度倒是挺端正,對皇權也能表現出足夠的敬畏,這點上李二對他倒是挺滿意的,就是感覺這小子過於油滑,也不知道會不會儘心辦事。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