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活字印刷(1 / 2)

第一百一十二章 活字印刷

一張白紙,被工匠小心翼翼的鋪在刻滿了字的印板上,然後,另一名工匠則用特製的毛刷輕輕的在紙張上刷了一遍,以保證紙張的每一部分都能與下麵的字模緊密相貼,待刷完之後,再由之前那人提著紙張的兩角,輕輕揭開,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是瞬間就牽動了作坊內所有人的心。

工匠微微顫抖著雙手,小心的將印滿字的紙張平鋪在一旁早就準備好的木板之上,立刻便有幾名看起來像是士子模樣的人圍了過來,瞪大了眼,仔細的打量著這第一張印出來的報紙。

“字跡飽滿,墨跡均勻,沒有缺漏……成了,真的成了!”

四十多歲的報社主編張仕友顫聲說道,手指輕撫著報紙,就像是輕撫著一件無價之寶,平日裡拿筆時穩如泰山的手,此時卻抖得像打擺子一般,一句話沒有說完,眼中便已滲出了淚花。

不過,卻沒有人笑話他,因為其他人的表現比他也強不了多少,甚至還要激動。

一直以來,像他們這些寒門仕子,最頭痛的問題就是書籍的價格太貴,不說那些孤本和名家珍藏手抄本,就算是爛大街的經史書冊,價格往往也是普通的百姓家庭很難承擔得起的,這其中,固然有豪門壟斷知識的原因,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書籍印刷生產的成本太貴。

傳統的印刷,得用一整塊的木板雕刻成冊,費時費力不說,像這樣雕刻出來的模板,往往保存的時間周期也是相當有限的,比如模板如果出現乾燥開裂的情況,那麼整塊模板就隻能報廢,一套書的模板若是出現多張損毀,出於成本考慮,那麼其他的模板就同樣也隻能廢棄。

當然,就算雕板印刷有著這樣的不足,理論上,如果商家在模板完好時,能大量印刷的話,同樣也是可以極大的降低書籍印刷的成本的,但可惜的是,因為書籍的銷量有限,沒有哪個商人會為了讀書人的福利而不惜自己貼上大量的成本來屯壓書籍,他們印刷的數量,必然都是根據當前的市場銷量來決定的,就算免不了會有一些積壓的情況出現,其數量和積壓的周期也都會控製在一定程度之內,不可能會對書價造成太大的衝擊。

說白了,沒有哪個商人會做賠本的買賣,何況能做這些生意的書商,多半也都有著豪門世族的背景,他們巴不得這書賣得越貴越好,最好是貴到絕大多數的泥腿杆子都買不起,完全由他們來壟斷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又有誰會去研究如何降低印刷成本,壓低書籍價格的問題呢?

張仕友清楚的記得,當年他求學之時,就為了一本普通的《春秋》,一家人整整是節衣縮食兩年才存夠了錢,可當他拿著這些錢想去買書時,卻發現書的價格又漲了一成,那一日,他的父親帶著他跪在書店外苦苦哀求半日,受儘了冷淚和嘲笑,也沒有換得書店掌櫃的同情,最後還是一位過路的員外老爺看他可憐,替他補上了這一成的書價,才讓他如願將這本書買了回來。

寒門仕子的求學之路,就是如此的艱辛,也正因為知識和書籍太過昴貴,所以不管他們如何的努力,在才學上也始終無法與那些豪門世族的子弟相比,一邊,是從小就可以看著名家的各種注譯孤本來學習,並且還有名師指導,每日裡隻需讀書用功,累了還可以玩玩琴棋書畫來調濟心情,一邊,則是連最基本教材都要節衣縮食才買得起,因為沒有好的老師來講解疑難,碰上不懂的問題就隻能憑自己去琢磨,每日除了讀書,還得為一日三餐的衣食操心,想想都知道這樣的對比下,誰的學問會更好些。

可是從這一刻起,這一切都將變得不一樣了。

活字印刷,不過就是把原來的整板雕刻化整為零,卻一舉解決了雕版印刷最大的成本高昴的問題,隻要有足夠的字庫,一個識字的工匠或是編緝,隻需要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能將整部詩經的印版拚接出來,當印完之後,這些字模也不會報廢,重歸字庫後,它們同樣也可以組合成任何的書籍,這樣一來,印刷一版新書的成本,除了紙張油墨的開銷,就隻剩下工人的那點工資了,可是照這種印刷的方法,一組工人隨便一天就能印出數百冊書籍,他們的那點工錢平攤到這些書裡,又能有多少錢?

胡迭當然清楚這些士子的想法,不過,關於印刷書籍的這件事,他其實早就已經打定了主意:他的報社,隻會印刷報紙,將來最多也就是把自己寫過的整理成冊進行出版,除此之外,他是絕對不會去碰那些經史書籍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不想做出頭鳥,世族在這個時代的力量有多強大,這是明擺著的事情,而且對他而言,就算真要傳播知識和真理,出版的也應該是數理化那些實用的科普書籍,儒家的那些洗腦玩意兒還是算了吧,印這些書,這是嫌大唐的廢物還不夠多嗎?

隨著一張張報紙被印刷出來,胡迭一邊觀察著印刷的過程,想著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加快印刷的效率,一邊則不時的察查紙上的油墨,確認油墨曬乾的速度。

翻開最底下的報紙,發現有一些紙張背麵多少也沾染了一些墨跡,胡迭對工匠說道:“油墨還是稀了些,乾得太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