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1 / 2)

琴酒之前拿工藤新一試藥,已經被確認對方已經死亡,但橫空出世的毛利小五郎名偵探,疑點重重。毛利小五郎從警視廳辭職之後就開了一家偵探社,這麼多年了,也就今年才展露出他驚人的推理才華。

結合對方出名的時間,跟工藤新一被試藥的時間,太接近了。

雖說波本在監視著對方,目前並沒有上報說有異樣,但南森太一並沒有因此打消對毛利小五郎的疑慮。他對於波本執意要在咖啡廳裡繼續調查毛利小五郎的態度表以肯定,甚至連朗姆也都注意到了這個偵探。

南森太一的任務是當好一名警察,儘可能的爬到高位,他對其他乾部的任務或者是興趣愛好並不十分關心,隻要大概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就行。

也正因為他們一個兩個都關注毛利小五郎,對方也確實有些可疑之處,南森不介意在旁邊幫上一把。

與毛利小五郎相熟的警察,對於這位名偵探是持著二極管的態度,既佩服對方的才華,又覺得他是個走到哪裡都要死人的瘟神。

但他們都對江戶川柯南這個寄住在對方家裡的小孩子彆有偏愛。甚至好幾次對方乾涉執法、闖入命案現場,也會主動給對方描補。

南森並不知道江戶川柯南實際上是個十七歲的心智成熟的高中生,他也覺得這個孩子確實很聰明,但七歲的孩子,再機靈都有界線。閱曆和天生聰慧是兩回事,七歲的小孩子閱曆就在那裡,就算是聰明小鬼也有犯蠢的時候。

他利用的就是小孩子犯蠢起來的熊得讓大人手癢癢這一點。

先是通過讓人上門找家長,讓家長對少年偵探團的危險性有個清楚的概念,這是非常簡單的操作。因為步美好幾次被劫持人質是因為誤入了犯罪現場,而就算沒有劫持這件事,當這些家長知道自家的孩子竟然好幾次目睹凶案現場,且每次都是成員基本都在的時候,心裡會怎麼想?

加上毛利小五郎那個瘟神的傳言,其實在社會之中也隱隱有著這個傳聞,普通家長的心理自然更加的抵觸。抵觸最常用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們不要再玩什麼偵探遊戲,最理想的狀態是不要跟江戶川柯南這個和瘟神偵探住在一起的小孩玩耍。

可小孩子要是能乖乖聽話才奇怪,他們對於家長的話無法認同,即便有些家長並沒有表現得太明顯,但敏感的小孩子肯定能夠察覺到其中微妙的氣氛。

逆反心會讓他們更加團結。

而這時候,隻要安排一個人假裝不經意的說出——和頑固父母吵架後離家出走,被找到後父母跟自己道歉並不再試圖乾涉自己——這種話之後,離家出走就會在他們心裡留下一個印象。

這個印象一開始很模糊,但隻要隨著時間過去,家長們的態度越發明顯,甚至是連出門去哪裡、和誰在一起,極端點的還要打電話確認的程度後,這個印象就會深刻起來。

順利的話,相約一起離家出走,試探父母的態度,讓他們急一下,後麵達成和解……小孩子的心理就是這麼簡單。

但這樣做的結果卻是,父母非但不會妥協,反而會增加對少年偵探團的抵製心。翻出前麵孩子們幾次與犯罪分子擦肩而過甚至共處一室的記憶,會達成反效果。

這樣少年偵探團,就算不解散也得散。而等他們解散了,後麵才是南森最主要的目的——阿笠博士。

阿笠博士是少年偵探團的設備提供者,江戶川柯南使用的道具,連同那個能夠在高速公路與跑車賽車的滑板也是出自對方的手。

這是一個科研天才。又是一個童心未泯的小老頭,他對少年偵探團的在意並不比這些孩子們少。

這個團隊解散,他自然也會受到打擊。趁著這個機會,安排人接近他,趁虛而入下,說動對方加入組織名下的科研實驗室並非沒有可能。

此前組織也曾邀請過阿笠博士,但被拒絕了,對方不缺錢,金錢無法打動。又因為後麵並沒有開發出什麼值得注意的科技作品,就歇了心思。

可現在,南森太一想將他吸收進來。那就從他重感情這條路入手。

至於這些孩子離家出走的事情,江戶川柯南隻要參與了,就會讓廳裡那群木頭腦袋清醒一下——再怎麼聰明這也是個七歲的小孩子,彆莫名其妙的真把人家當偵探看待。

不過這個計劃,好像出了點差錯。

隻是離家出走,跟被綁架是兩個概念。到後麵,偽裝出一個劫匪,向他宣戰這一點,又再次將事態升級。

就吉田步美這三個孩子,是不可能想出這種計劃的,而灰原哀是這個團隊裡最沒存在感的,性格內向也從不出頭,她也不可能這麼做,會是江戶川柯南嗎?

這裡麵最聰明的就是他,而他過分旺盛的好奇心,有著優秀的應變能力,如果是想替小夥伴出氣,他確實能想出這個點子。

可想出來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出來是另外一回事。

南森太一看了眼後視鏡,映出的是特殊犯一係的警察開的警車。

他之前在國外工作,國外的熊孩子隻會比日本的熊上幾百倍,好幾次甚至因為一些小鬼,差點毀了警察們的計劃。

他從來不會認為小孩子是天使,甚至有位共事的美國警察,被一個四歲的小孩子用槍擊殺。孩子天真的殘忍,有時候比成年人更讓人膽寒。

所以他會下意識的將孩子的惡性考慮在內。但也僅是考慮而已。

組織這場活動,甚至叫上處理劫匪的專業部門,為的就是以防萬一。

如果這場劫匪案是這群孩子自導自演,那麼他們以後就彆想獲得警察們的信任,甚至連阿笠博士都會大受打擊。比原本孩子們離家出走帶來的衝擊性會更大。

如果其中摻雜進了其他的勢力,那就再好不過了——送業績的,誰不喜歡?

至於因為他推斷錯了,遭到部下們的憤慨和不滿,這就更簡單了——擺出一副最誠摯的態度,向這些部下道歉,跟那群孩子道歉,再適時的說出自己在國外執行的任務裡,有個隊友被四歲孩子一槍歸西的例子,傳達一下自己對外表天真可愛的小孩子的ptsd,再結合他又是上司,又是剛回國的與日本社會有些理念脫節的背景,他在廳內的名聲隻會變好,不會變壞。

——不完美卻能知錯就改、能屈能伸的上司,就算頂著魔王的名頭,也會讓部下對他寬容。

——多試探幾次底線,把部下們對他的底線踩低一點,以後消極怠工時就有很多工具人隨便使喚。

而且,如果這次案件他沒有參與的話,這群警察們大概率天黑了都沒找到這群小鬼的身影,所以他也算是立功。

將功補過,換個好名聲,既能收獲部下們的心,表現出自己的才能,又不會損傷到自己魔王的名聲,不虧。

不管這次案件是自導自演還是真的有劫匪,對他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