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繼後前世全(1 / 2)

() ps:抱歉,定時發布定錯時間了現在才發現!

繼後出身世家,祖父乃是當今聖上建元帝的內閣首輔,又是兩朝老臣,先帝也曾經稱讚過的。

家世在大周朝貴女中也算是頂尖的,隻是在她十二歲時,家中出了變故,父親被人誣告與前朝餘孽有關聯,本來繼後家人都覺得這種誣告太過荒唐,皇上也對祖父十分信任,還安慰祖父說過信任祖父家人。

畢竟說起來本國不過立朝沒多少年頭,當今聖上是第三代皇帝,可前朝乃是異族,在中原大地肆虐作亂,引得民不聊生,當朝太祖起兵時可謂是順應天命,顧念前朝的人除了異族人外,誰會願意與前朝沾上關係。

可誰知後來的發展會是那樣的驚心動魄,大理寺與刑部對繼後的父親,首輔長子的調查其實不過是走個過場,畢竟連皇上也表態了。

可誰知到了最後,繼後父親的姨娘,也是他的姨家表妹拿著所謂與前朝餘孽通信的證據,告了繼後父親。然後便直接撞死在衙門前,引起眾議沸騰。

因為是至親,繼後家中並不曾防備那個姨娘,對所謂的證據自然不承認,但繼後父親的姨娘少年時與繼後父親一同讀過書,對繼後父親的書法字跡了然於心,那份證據十分像模像樣,就像是繼後父親真的寫過那封信一樣。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因為沒法證明證據是假的,建元帝雖有心偏袒老臣,可也得堵得住悠悠眾口,隻能把繼後父親下獄,最後以沒有太多證據為由,把繼後父親流放邊疆。

繼後作為女兒,本該跟著一同過去,但繼後祖父母心疼孫子孫女,把繼後留在身邊。

而首輔祖父也因為此事,不得不在之後上書請辭,建元帝幾次駁回,但首輔祖父顯然是無顏留在朝中,最後終於離去。

也因為首輔祖父的辭去,繼後家中愈發敗落,好景不長,之後邊疆傳來消息,繼後父親因病去世,繼後祖父聽聞這個消息,也一病不起,溘然長逝。

而繼後與其兄長隻能跟在叔父家中,叔父怨恨繼後父親之事導致家中敗落,對兩兄妹不聞不問,而嬸娘生性苛刻吝嗇,繼後兄長連書都無法繼續讀下去,繼後漸漸長成,嬸娘又想在繼後婚事上做文章。

繼後無法,想了一個辦法,使人賄賂了主管宮中小選的太監,得以進宮成為宮女,避開了嬸娘那所謂的好親事。

但是繼後兄長仍受製於人,繼後想儘辦法,使了一些手段,在禦花園遇到了當今聖上建元帝,得了建元帝青眼,被封為貴人。

後來生下兒子徒顯謙,繼後在聖上麵前哭訴父親冤枉,祖父枉死的事情,聖上對繼後祖父也有一番情分在,知曉當初繼後父親的事情不過是一筆糊塗帳,隻是礙於證據確鑿,才能做出那番處置。

如今已經時過境遷,建元帝念在當初首輔的忠心耿耿,以及繼後為他生下一子的情況下,為繼後生父澄清了身後名。

隻是繼後雖說是首輔孫女,但到底是小選入宮,且還帶著罪人之後的身份,所以在後宮裡繼後即使一直謹小慎微,也難免被人看不起。

徒顯謙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長大,時常有兄弟喊他宮人所出之子,讓徒顯謙愈發冷麵,隻一心儘力做事,想要讓母親顏麵有光。對此繼後一直覺得十分愧對兒子。

後來一番陰差陽錯,幾位王爺奪嫡的情況極其慘烈,到最後,徒顯謙這個並無明顯劣跡的王爺登上了皇位。

繼後這個生母自然成了太後,要說繼後這一生,實在是起起落落,所以繼後的心性早已磨練出來,即使成為了太後,也隻一心為兒子考慮,不僅把試圖攀附過來的叔父一家幾番訓斥,不讓兒子難做,更讓自己的兄長謹言慎行,為兒子的皇位考慮。

繼後成為了太後之後,也並無什麼貪權的想法,便把後宮交給了兒媳皇後打理,並不怎麼管束。

隻是太後沒想到她這為兒子兒媳考慮的想法後來竟釀成了大禍。

太後這個兒媳皇後家世並不出眾,當初徒顯謙娶親時,太後根本插不上話,隻得眼睜睜的看著。

不過太後對皇後本身並無什麼偏見,至少皇後還算稱職,隻是性情有些軟弱,不過也並無大礙。隻是太後沒想到,正是因為這一點,導致了自家兒子隻剩下一個子嗣,還是個愧對祖宗的孽障!

皇後因為家世不顯,即使成了皇後,也底氣不足。所以即使太後對皇後還算和善,皇後自身卻沒那個能力壓服後宮諸妃,導致後宮之中數年沒有子嗣降生。

而皇後所出嫡子也因為一次貌似是意外的情況下夭折,皇後更是心如死灰,最後皇帝隻剩一個宮人所出的九皇子。

因隻有這一個子嗣,九皇子難免被嬌慣的不成樣子,皇帝忙與前朝政務,也無暇顧及,就這樣在皇帝太過勞累,英年早逝的情況下,九皇子年少倉促登基。讓太後傷心兒子去世的突然。

九皇子登基為帝之後,自然要加封生母與母族,隻是新皇母妃雖與已經是太皇太後的繼後同樣是宮人出身,但太皇太後到底是出身世家,在她父親出事之前,接受的都是最頂尖的教育,而這位新任太後,其父不過是一個泥瓦匠,要不是太後運氣好,生下了新皇,哪有如今的風光。

因此新鮮出爐的太後與承恩公得了這麼大的好事後,自然是撐不住場子了,就如乍富的暴發戶般,不通禮法,囂張跋扈,甚至意圖插手朝政。

對此太皇太後與朝中大臣自然不允,因為先帝去得突然,所以隻匆匆指了幾位輔政大臣,這些大臣們雖也算忠心耿耿,但到底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麵對新皇維護太後與承恩公的動作也不好有太大動作。

而太皇太後年紀大了,就算是長輩,也不能插手太多。且實際上她也隻有新皇這一個親孫子,到底也有一份祖孫之情在。

所以理所當然的,新皇長歪了。新皇其實並非愚鈍之徒,教導的太傅也時常讚歎新皇天資聰穎,隻可惜新皇的心思沒放到正道上。

等新皇長大成人,也不知聽了誰的蠱惑,竟意圖學開國太祖太宗,想要在武事上大展宏圖,因前麵兩代帝王勵精圖治,給新皇留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大周周邊並無實力強橫之輩,所以新皇的目光便瞄上了遼東的女真族。

因前朝乃是異族上位,所以今朝對非我族類十分警惕,這女真族其實已經歸順,但因女真族所占據的地方朝廷的存在感並不高,所以朝廷對新皇針對女真的行為態度也有些曖昧。

隻有兩朝老臣襄陽侯,也就是先帝定下的輔政大臣之首,對此強烈的反對,這倒不是說他對女真有什麼憐憫之心,而是因為女真不管有沒有異心,名義上已經是大周臣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