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王祖賢 林青霞伴舞
《陳啟明演唱會嗨翻全場,四萬人大合唱驚動全市》
《黃牛賺麻了,兩千台幣門票炒到五千》
《最瘋狂的演唱會,總計到場七萬餘人》
《陳啟明賺錢太容易,演唱會全程不唱,歌迷替他唱》
《台北市政府批評陳啟明,認為其的演唱會嚴重影響了交通》
第二日。
整個寶島的報紙雜誌全被陳啟明屠版。
繼《心太軟》發行以後,陳啟明再次成為了寶島市民熱議的存在。
不過,關於他的這次熱議卻是有好有壞。
他這場台北演唱會雖然在娛樂圈造成了極大轟動,引得無數同行羨慕嫉妒恨。
但同樣的,也在社會上引起了一些不好的影響。
其中就有陳啟明的年輕歌迷逃課去看演唱會引起來的事情。
多家中學、國中都在昨天出現了大批學生逃課去看演唱會的事情。
這引起了很多家長的不滿。
數家學校直接聯名上報市政府,要求取消陳啟明的後續幾場演唱會。
取消是自然不能取消的。
先不說陳啟明方麵願不願意,就是市政府也不會願意。
雖然陳啟明的演唱會的確給台北市的交通造成了極大的不便,但同樣的,也為台北市創造了很多利益。
首先就是陳啟明演唱會需要上交的稅,光是這兩天大批歌迷湧入台北,給台北帶來的消費,就足以讓市政府不可能取消陳啟明的演唱會。
但幾個學校加上一些家長的聯合施壓,卻也的的確確讓台北這邊壓力很大。
最終,經過一番協調以後,陳啟明的演唱會被禁止讓十六歲以下的歌迷群體進入。
嗯,這很雞賊。
因為陳啟明的歌迷群體其實大部分就是十六以上。
十六歲以下的有,但基本也沒能力跨市過來看演唱會。
所以,這個措施基本不會對陳啟明有什麼影響。
當然,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
可能在後續幾場演唱會時,體育館外麵應該不會再有那麼多觀眾了。
休息了一天。
三號這天,陳啟明在台北的第二場演唱會在萬眾矚目下再次開始。
這次,來的人數雖然相比第一次少了很多,但也有將近五萬多人。
隨後,七號,十號,十二號。
陳啟明一共在台北連開了五場。
每一場,場館內的四萬三千多個坐席基本全部爆滿。
台北一家數據統計報社專門統計了陳啟明這次台北演唱會的總計人數。
五場演唱會,算上那些沒有進入體育館的人,到場總人次差不多有二十五萬餘人。
當然,這是人次,不是真的有這麼多個人來了。
看演唱會,可沒有要求每個人隻能看一場。
因此,有些陳啟明的歌迷幾乎每場演唱會都有到場。
這樣的人還不少。
因此,統計的時候不能用人數,而是以人次來進行統計。
不過,二十五萬這個數據也是足夠轟動了。
華語樂壇發展至今,好像還從來沒有這麼轟動過的演唱會。
這場演唱會的影響力還不僅僅波及寶島。
就連香港、新加坡乃至內地這些地區都受到了影響。
在台北演唱會結束以後,演唱會的海報、周邊磁帶直接賣瘋了。
五號那天,福隆聯合飛碟發行了一號那天的演唱會錄影帶CD。
售價兩百一十台幣。
就是這麼高昂的價格,一周內,在整個華語樂壇能波及到的地方,竟是賣出了恐怖的十七萬張。
“恐怖如斯,簡直恐怖如斯。”
就連陳啟明自己在看到這份數據後,都是忍不住驚呼。
對於歌星而言,最賺錢的莫過於唱片銷量的收入。
然後還有一個就是演唱會的收入。
這個演唱會收入包涵著票錢、周邊海報、應援棒等等。
另外,電視台購買演唱會播放權以及錄影帶發行。
這其中,關於演唱會售賣給電視台最經典的案例當屬去年邁克爾傑克遜的布加勒斯特演唱會。
這場演唱會的播放權被HBO以1200萬英鎊買下,創造了演唱會播放版權最高記錄。
1200萬英鎊啊!這差不多相當於接近一個億人民幣了。
而陳啟明雖然比不了邁克爾傑克遜,但因為他這輪演唱會的轟動,也讓他拿到了目前華語樂壇演唱會播放版權費最高的數據。
這輪演唱會的電視播放版權被華視電視台以五千萬新台幣拿下。
嗯,這五千萬買下的不是一場,而是這一輪演唱會的所有電視播放權。
也就是說,陳啟明這一輪演唱會巡演,華視會派遣電視錄製人員全程跟著,將之拍攝下來以後放在電視台上進行播放。
“請放心,我們公司絕對不會讓雇主出任何事情的,保證我們是專業的!”
十三號,在將《璀璨啟明星》這輪演唱會的電視直播權賣給了華視以後。
因為投入了將近五千萬新台幣。
華視自然不可能讓這筆錢打水漂。
合同一簽署,他們就聯係了一個安保公司,請這個安保公司全程保護陳啟明在其他地區時的安全。
上午,這個安保團隊就來到了福隆公司公司,在接受葛福宏的詢問時,領頭的保鏢立刻保證道。
“好!”葛福宏點點頭,隨後說道:“慈偉,帶他們去公司宿舍,這兩天先讓他們住那邊。”
然後,她又看向陳啟明,“你最近不要外出,你也看到了,華視很擔心他們的錢打了水漂。”
“知道了!”陳啟明有些無奈的點點頭。
他感覺,感覺自己現在就是一顆金蛋。
不論是福隆、飛碟還是華視電視台,都小心翼翼的把他捧著,生怕一不小心把他撞碎掉。
對於自己被無數人重視,陳啟明心裡既興奮,同時也充滿了擔憂。
現在的自己能為各方帶來利益,大家自然都把自己捧在手心裡。
但要是自己不能為他們創造利益呢?
他想到了李連傑。
那位曾經就是嘉禾的王牌。
但結果……
……
《吸金大戶陳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