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雲雄霸天下》下映(1 / 2)

說實話,春晚的再次邀約著實讓陳啟明有些措手不及。

一月初的時候,他就拒絕了春晚的邀約,打算沉下心來完成自己的巡演。

但春晚導演趙安在得知陳啟明入圍格萊美獎項以後,便一直給他打電話。

這家夥有多誇張呢!

他誇張到僅一天時間裡,就給陳啟明打五個遠洋電話。

趙安這種陳啟明不出席春晚就誓不罷休的舉動,著實讓陳啟明頭疼不已。

最後,沒辦法的他隻能同意出席今年的演唱會。

不過,考慮到他自己的時間根本不夠,所以今年的他就不準備新歌了,而是從以往的歌曲中挑選一首紅歌出來演唱。

趙安那邊顯然也知道陳啟明很忙,不可能重新準備新歌,所以直接敲定,讓他就演唱今年發行的那首《傷心太平洋》。

不過,在陳啟明同意出席春晚以後,趙安又賴上了陳啟明。

去年,陳啟明一張《恭喜發財》ep在內地銷量火爆。

裡麵的三首歌都成為了內地的過年爆款歌曲,幾乎人人都會唱。

這讓趙安充分認識到了陳啟明的才華,也對他創作的過年歌曲非常垂涎。

去年,他就因為某些原因被刷下了春晚導演的位置,這次再次擔任春晚導演,他非常希望能做出好成績。

而這好成績,莫過於今年春晚的節目效果了。

於是,他直接賴上了陳啟明,讓他為今年的春晚創作一首新歌。

就算他自己沒時間排練演唱,由節目組請彆人來演唱都行。

最後,被他打電話煩得不行的陳啟明隻能抽出時間,從腦海裡抄出一首歌,給春晚節目組寄了過去。

將歌曲寄過去以後,陳啟明便沒再管這事,繼續自己的演唱會。

時間流逝,陳啟明的美國巡演很快結束,在十四號,陳啟明又轉戰歐洲。

開始在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開始巡演。

相比美國,陳啟明在歐洲的人氣並不是那麼火爆。

在這邊,有的地方,他火爆程度不遜歐美亞洲,但同樣的,在有些地方他也像個小透明。

沒辦法,他在歐美的經營時間太短了。

哪怕他的那張ep在歐洲很火爆。

但時間的短暫,這讓很多歌迷甚至都不知道他是誰。

很多歌迷都隻聽歌,可不會關心歌手是誰。

如果是歐洲本土的歌手,天天上這邊的電視也就算了。

偏偏陳啟明是亞洲人,他在歐洲的曝光度是嚴重不足的。

可能大街上,十個中有七個在聽他的歌曲,但這七個人中,真正認識陳啟明亦或者傑米陳這個名字的不足三個。

因此,歐洲這邊的巡演火爆的時候場場爆滿,被冷落的時候則會出現場館裡的人不到一半的情況。

出席演唱會的人不足一半,這對陳啟明來說可不劃算。

這裡是歐洲,陳啟明在這邊的演唱會都是屬於外包形式。

不能賺錢,主辦方基本就不會主動墊付演唱會舉辦的費用,需要陳啟明與福隆以及華納唱片掏錢出來。

演唱會都是賺錢,虧錢,這怎麼可能。

所以,經過商議,陳啟明等人決定將歐洲這邊原定的二十多場演唱會直接砍半。

隻在陳啟明明顯擁有不俗號召力的地區舉辦,比如英國等地。

而演唱會經過減場,以及隻到有影響力的地方演出的舉動效果的確不錯。

接下來的日子,陳啟明的演唱會再也沒出現那種演出時場館坐不滿的情況。

一月二十一日。

這天對於陳啟明來說應該算是一個比較開心的日子。

在這一天,《風雲雄霸天下》在香港下映了。

這部片子最終在香港總計斬獲四千五百萬港幣的票房。

毫無疑問,這部電影賺了。

而且還可以說會是大賺。

香港電影要賺錢,從來都不是靠的香港本土票房。

而是靠的外埠。

日韓的版權,寶島的版權,乃至內地的版權費,全是參照香港票房進行販賣的。

四千五百萬港幣的票房,這在香港絕對是屬於頂級票房了。

這個票房數據的電影,在外埠上的收入絕對會是驚人的。

隻要其他地區的版權賣出去,那電影想賺錢,那簡直輕而易舉。

而這其中,寶島方麵的版權,經過三方商議,被長宏影視拿走。

因為這是三方投資的電影,所以,作為長宏獨占寶島版權的代價,長宏將不參與其他地區的費用分賬。

嗯,就是賭。

香港的高昂票房,讓長宏決定賭一把,他們直接放棄了其他地區的外埠分賬。

香港與寶島的觀影品味雖然有區彆,但並不大。

一般情況,在香港大賣的電影,在寶島往往都會有不錯的票房。

因此,長宏打算賭這部電影在寶島會大賣。

長宏本身就是寶島的片商,他們之前之所以進入香港,為的就是投資香港電影,然後利用投資方的便利拿到這些電影在寶島的發行權。

這次,長宏便行使了這種權利。

長宏拿走了寶島的發行權,後續其他的外埠分賬,包括香港的票房分賬自然就沒有他們的關係了。

其中也包括內地的票房。

因此,接下來的外埠版權洽談,長宏沒有繼續參與,而是由啟明影視與上海製片廠共同洽談。

其中,上海製片廠很聰明。

他們在看到長宏以投資份額換取了寶島的收入獨享權以後,立刻動了心思。

他們直接找到陳啟明,打算也像長宏那樣,不要包括香港以及其他地區的收入,隻要內地的收入。

麵對上海製片廠的提議,陳啟明慎重的進行了一番思考。

最終還是決定不同意。

夢境的存在讓他非常清楚今年的內地市場將會爆發出怎樣的潛力。

1995年,這絕對會是可以記入華語影壇曆史時刻的一年。

這一年,由於中影的外片引進計劃,中國大陸的電影市場徹底被引爆,開始逐漸成為了華語地區第一電影市場。

這一年,誕生了中國影視上第一部票房上億的電影。

雖然是一部外國片。

但引進片對整個中國電影的發展是有很大好處的,一個是促進電影市場發展,另一個是激勵中國電影人的奮發,畢竟有競爭才有進步嘛。

也是由於外片的刺激,內地市場正式開始逐漸取代港台,並在未來,一舉成為中國電影的中心。

嗯,港台電影之所以沒落,其實很大原因也是如此。

這一年內地市場票房的火爆,前十的票房榜上,票房全在三千萬以上。

三千萬,這可是人民幣,不是港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